手太陽小腸經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

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太陽小腸經所屬穴計有十九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國家標準部位

 

編號

 

SI1 少澤 Shaoze 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1寸(指寸)。

SI2 前谷 Qiangu 在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

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SI3 後溪 Houxi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

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SI4 腕骨 Wangu 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

赤白肉際。

SI5 陽谷 Yanggu 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SI6 養老 Yanglao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SI7 支正 Zhizheng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SI8 小海 Xiaohai 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SI9 肩貞 Jianzhen 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

SI10 臑俞 Naoshu 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SI11 天宗 Tianzong 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SI12 秉風 Bingfeng 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SI13 曲垣 Quyuan 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SI14 肩外俞 Jianwaishu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SI15 肩中俞 Jianzhongshu 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SI16 天窗 Tianchuang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相平。

SI17 天容 Tianrong 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SI18 顴髎 Quanliao 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SI19 聽宮 Tinggong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手太陽小腸經穴位治療

 

1. 少澤

 

位置】: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甲根角0.1寸。

 

【穴義】: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

 

【名解】:1)少澤。少,陰也,濁也。澤,沼澤也。少澤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熱水氣。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連通小腸經體內經脈,穴內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的經水,

經水出體表後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如熱帶沼澤氣化之氣一般,故名少澤。

 

小腸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屬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為小腸經井穴。

   

運行規律】:水濕之氣不斷地散熱液化,所散之熱上傳天部,液化之液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生髮金氣。

 

【治 法】:寒則點刺出血或通之,熱則瀉之。

 

前穀      滎穴,屬水

 

位置】:在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穴義】:小腸經氣血物質在此冷降。

 

【名解】:1)前穀。前,與後相對,指本穴氣血作用於人體的前面也。穀,兩山的中空部位也。

前穀名意指小腸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少澤穴傳來的天部濕熱水氣,

至本穴後其變化為散熱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體部位為胸腹前部,故名前穀。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 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熱則瀉之。

 

後溪     督脈手太陽之會,俞穴,屬木。

 

位置】: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骨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督脈。

 

【名解】:後溪。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

後溪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

至本穴後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後溪。

   

【運行規律】:純陽之氣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脈,水濕風氣橫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強化督脈陽氣。它是八脈交會穴。

 

【治 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腕骨  原穴。

 

位置】: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冷降。

 

【名解】:腕骨。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

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運行規律】:經水循地部內注地之地部,濕熱水氣則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生髮小腸經氣。

 

【治法】: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陽谷       經穴,屬火。

 

位置】: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吸熱脹散上炎天部。

 

【名解】:陽穀。陽,陽氣也。穀,兩山所夾空虛之處也。

陽穀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天部的陽熱之氣。

本穴物質為腕骨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後水氣進一步吸熱氣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本穴如同陽氣的生髮之穀,故名陽穀。

   

【運行規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髮陽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養老     郤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化為純陽之氣。

 

【名解】:養老。養,生養、養護也。老,與少、小相對,為長為尊也。

養老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同合於頭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陽谷穴傳來的炎熱之氣,

出本穴後脹散並化為水濕成份更少的純陽之氣,與天部頭之陽氣性同,故名養老。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頭頸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養陽氣。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支正     絡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穀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名解】: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

支正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

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

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支正。

   

【運行規律】: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

 

【功能作用】: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小海     合穴,屬土。

 

位置】:在肘外側,當尺骨鷹突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

 

【名解】:小海。小,與大相對,為小、為陰也。海,穴內氣血場覆蓋的範圍廣闊如海也。

小海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氣血場範圍巨大。本穴物質為支正穴傳來的天部之氣,

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聚集的天部之氣以雲氣的方式而存在,覆蓋的範圍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濕,故名為小海。

   

【運行規律】:緩慢地蒸散並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生髮小腸之氣。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肩貞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貞,古指貞蔔問卦之意。

肩貞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氣,

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弱,氣血物質的火熱之性對天部層次氣血的影響作用不確定,如需問卜一般,故名肩貞。

  

【運行規律】:分散於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腸之熱。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臑俞    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

 

位置】: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名解】:臑俞。臑,動物的前肢。俞,輸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陽氣在此聚集。

因肩貞穴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是來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陽氣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並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腸經天部濁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名解】:天,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宗,祖廟,宗仰、朝見之意。

天宗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

至本穴後經水複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天宗。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天部層次上行頭頸。

 

【功能作用】:生髮陽氣。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秉風    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

 

位置】: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名解】: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

秉風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

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風。

  

【運行規律】:散熱下行于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濕,冷降小腸經陰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曲垣

 

位置】: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二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穴義】: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隱秘也。坦,矮牆也。曲垣名意指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

本穴物質為秉風穴傳來的風氣,風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濕下行,

至本穴後天部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質堆積如丘,如矮牆之狀,故名曲坦。

  

【運行規律】:由天部歸降地部並堆積穴周內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腸經之濁。

 

【治法】:寒則灸之補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肩外俞

 

位置】: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輸也。

肩外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胛上部,故名肩外俞。

  

【運行規律】: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肩中俞

 

位置】:在背部,當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穴義】: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此外輸。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輸也。

肩中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脊中部,故名肩中俞。

  

【運行規律】: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天窗

 

位置】: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平。

  

【穴義】: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

 

【名解】: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風透氣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

本穴物質來自二個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熱氣由本穴上行頭面天部,

二是循頸項上行的炎熱之氣由裡部外傳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強調由裡部外傳本穴表部的這部分氣血,

本穴的散熱作用如同打開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籠、窗簧、天籠名意與天窗同,籠、簧為開闔的機關,

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開閉的特徵。

  

【運行規律】:循小腸經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內熱。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天容

 

位置】: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納、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本穴雲集匯合。

本穴物質為天窗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濕熱之氣散熱冷卻化為天部的雲狀氣態物並聚集於穴內,

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運行規律】:循小腸經散熱冷降交於顴髎穴。

 

【功能作用】:傳遞水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顴髎   手少陽太陽之會。

 

位置】: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名解】: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

顴髎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

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冷降於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故名顴髎。

  

【運行規律】:橫向下行聽宮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濁氣。

 

【治法】:寒則通之或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聽宮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名解】: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聽宮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

本穴物質為顴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大,

如可聞聲,而注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聽宮。

  

【運行規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經水導入體內。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