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選要   昆山 芹洲氏 唐黌 編著

 

煉元明粉法

 

冬至後,用潔淨樸硝十斤,用水一鬥五升,白蘿蔔五斤打碎,同硝入鍋內煮化。

候湯滾足,撈去蘿蔔,將竹絲箕以綿紙二層,攤鋪箕內,架在新缸上,以硝湯徐入箕內,候折再添,以湯濾盡為度。

將缸搭在天井,露三日,其硝結在缸邊,傾去餘水,瀝乾為止。

將硝取下,再用砂鍋頓炭爐上,將硝一碗,化開煎滾,以銅匙鏟攪,將成凝結時,鏟入小罐內,上空寸許,再下硝煉,如此已畢。

每一罐下用三釘品字樣釘入土地,上留寸半在外,將罐浮頓釘頭上,用瓦片蓋口,周遭用段磚砌百眼爐圍繞,

離罐寸半許,將著炭火入爐內,四圍底火頂火,一概相護,候罐硝紅為度。

次日取出硝來,預用大綿紙攤在潔淨陰土地上,將硝碾細,用絹篩在紙上一錢濃,再不許多,將門扇俱已關閉,

不許與人見之,三日後其硝自然複活,色白如粉,輕虛成片。

 

將缽盛收紙蓋之,上再用亂紙蓋之,上再用亂紙寸許,以收潮氣,庶不凝結。此品最能降火化痰,清利臟腑,

怪症服之可蠲,狂燥用之即愈。搜除百病,安斂心神。

況此服之,不傷元氣,惟久病瀉痢者不宜。大人每服三四錢,小兒五分至一錢皆可。

俱用白滾湯,或蔥湯空心化服。

候行二三次,隨飲稀粥,自然爽健精神,調和臟腑,津液頓生,百病如失。

過硝石六兩,加朱砂三錢,青黛一錢,冰片一錢五分,共碾細末,照前篩紙上,再用紙蓋一層,四邊以戒尺壓緊,勿令走氣。

候三日外取起密收,又名陽春紫雪,最治失心忘志,顛癇健忘,小兒急驚,大人異症。

每服五分至一錢,俱用淡竹葉燈心湯化服,屢有奇效,不可盡述。

元明粉乃神仙保命服食,每一斤,加生熟甘草末一兩,蔥湯化服二三錢,令人悅澤容顏,輕身耐老矣。

 

取蟾酥法

服蟾不拘大小,其酥俱有。用闊銅鑷,蟾眉棱高肉上微緊,拔出酥來,凝聚鑷裡,多則指下,陰乾聽用。

其取過之蟾,避風二日,仍送青草園中,自然不傷其生。如取之便見風下水,俱成破傷風,顛狽而死。

 

製附子法

大附子一兩外方用,隨數幾枚,以童便浸淹三寸,每日換便,浸至夏三冬五,再換童便,煮盡二香為度。

去皮臍,線穿陰乾,或日中曬硬亦可,收藏聽用。

 

製炒諸藥

 

人參(潤色明亮堅實主輕泡不堪) 天門冬(泡去心) 麥冬(去心) 生地(酒浸) 熟地(酒蒸)

白朮(米泔浸炒) 蒼朮(米泔浸炒) 黃耆(蜜水拌炒) 甘草(生用補托消毒炙熟) 酸棗仁(炒研)

遠志(泡去心微炒) 五味子(炒研) 肉蓯蓉(去鱗酒洗) 牛膝(酒洗) 破故紙(炒) 當歸(酒洗)

白芍(微炒黃色) 白蒺藜(去刺) 元參(去根) 香附(童便浸炒) 柴胡(去蘆) 黃芩(酒炒)

黃連(解毒生用止嘔薑汁拌炒) 龍膽草(酒炒) 知母(鹽水拌炒) 栝蔞仁(去殼油) 貝母(去心)

陳皮(去裡) 桔梗(微炒) 防風(去蘆) 乾薑(炒黑) 附子(童便浸炒煮) 半夏(薑汁煮)

川烏(炮去皮) 草烏(泡去皮尖) 巴戟(泡去心微焙) 南星(煨有為末入牛膽內) 威靈仙(去根)

仙茅(米泔浸蒸去皮) 三棱(泡) 澤瀉(蒸) 大黃(實人生用虛人灸) 海藻(酒洗) 昆布(酒洗切絲)

牡丹皮(去梗) 王不留行(炒碾) 牛蒡子(炒碾) 連翹(去梗碾) 金銀花(支梗葉) 牽牛(生用炒用)

地骨皮(去梗) 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匏粗皮) 枸杞(去蒂) 山梔(碾炒焦) 琥珀(布包捶碎燈心煨研如面細)

黃柏(鹽水拌炒) 山茱萸(去核) 杜仲(鹽水拌炒斷絲) 桑皮(蜜水拌炒) 辛夷(去蒂) 乳香(去油為末)

沒藥(去油為末) 枳殼(麩炒) 濃樸(薑汁製炒) 巴豆(去油為霜) 皂角(去皮弦子煨) 五倍子(去蛀末炒)

蓮肉(泡去皮心) 山楂(去核) 桃仁(泡去皮尖) 杏仁(泡去皮尖微炒)芒硝(煮提淨) 石膏( 碾末)

雄黃(透黃紅明亮) 硫黃(去腳) 砂(淨明潔白) 硼砂(白色透明) 砒(白色明亮者有生煨兩用)

自然銅(醋 七次) 黃丹(水飛炒紫) 龍骨(生用 用) 牛黃(輕虛色黃) 麝香(去皮毛) 犀角(鎊末)

羚羊角(鎊末) 龍齒( 存性) 蜂蜜(煉去白沫) 蟬蛻(去土) 斑蝥(米炒去翅足) 僵蠶(去絲微炒)

全蠍(酒洗去毒) 蜈蚣(炙去頭足) 蚯蚓(翻去腹土) 田螺(去殼曬乾) 牡蠣(研) 石決明(

人中白( 研) 珍珠(豆腐內煮數滾布包捶碎同燈心碾末) 紅鉛(法注末卷)

 

藥品應製炒泡炙者錄之,不泡炙者未錄。

 

凡藥必導雷公泡炙,入藥乃效。

如未製生藥入煎,不為治病,反為無益。

譬如人食肴饌,不用烹庖生食者,豈不害人,當熟思之。

 

仙方活命飲古今不同論

 

古人朴實,七情干涉者少,而從風寒暑濕,外感凝滯者多,故設仙方活命飲,攻散所滯之腫。

服此得效者,十常八九,乃患者五臟不虛耳。

今人穿鑿太過,七情煩攪之甚。

而五內無有不傷,每見此症,曾服過此藥,其瘡必不起發,脾胃再無不損。

若瘡不起,脾胃傷敗,患者豈有得生,至此自於天命。

今之治法,不論首尾標本,必先固脾,次行托藥,謂本立而道生,病無不活。

予見如此,幸同道者察焉。

 

醫家五戒

 

一戒︰凡病家大小貧富人等請視者,便可往之。

勿得遲延厭棄,欲往而不往,不為平易。

藥金毋論輕重有無,當盡力一例施治,自然生意日增,毋傷方寸。

 

二戒︰凡視婦女,及孀婦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後入房診視。

倘旁無伴,不可自看,設有不便之患。

更宜真誠窺視,雖對內人,亦不可談,此因閨閫故也。

 

三戒︰不得出脫病家珠珀珍貴等物,送家合藥,以虛存假換。

如果該用,令彼自製入之,倘服不效,自無疑謗。

亦不得稱揚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為醫者,不可行藥登山,攜酒遊玩,又不可片時離去。

凡有抱病至者,必當親視,用意發藥,又要依經寫出藥帖,不可杜撰藥方,受人駁問。

 

五戒︰凡娼妓及私夥家請看,亦當正己,視如良家子女,不可任意兒戲,以取不正。

視畢便回,貧家者藥金可璧,看病回,只可與藥,不可再去,以圖邪淫之報。

 

醫家十要

 

一要︰先知儒理,然後方知醫業。

或內或外,勤讀先古明醫確論之書,須旦夕手不釋卷,一一參明,融化機變。

印之在心,慧之於目,凡臨症時,自無差謬矣。

 

二要︰選買藥品,必遵雷公炮炙。

藥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隨時加減者,湯散宜近備,丸丹須預製,膏藥愈久愈靈,線藥越陳越異。藥不吝珍,終久必濟。

 

三要︰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輕侮傲慢,交接切要謙和謹慎。

年尊者恭敬之,有學人師視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信和為貴也。

 

四要︰治家與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氣,斫喪太過,百病生焉。

輕則支離身體,重則喪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華,費用太過,流蕩日生,輕則無積,重則貧窘。

 

五要︰人之受命於天,不可負天之命。

凡欲進取,當知彼心願否,體認天道順逆,順取人緣相慶,逆取子孫不吉。

為人何不輕利遠害,以防報之業也。

 

六要︰凡裡中親友人情,除婚喪疾病慶賀外,其餘家務,至於饋送來往之禮,不可求奇好勝。

飯食只可一魚一菜,一則省費,二則惜祿,謂廣求不如儉用。

 

七要︰貧窘之家,及遊食僧道,衙門差役人等,凡求看病,不可要他藥錢,只當奉藥。

再遇貧難者,當量力微贈,方為仁術。不然,有藥而無火食者,其命難保。

 

八要︰凡有所蓄,隨其大小便當,置買產業,以為根本。

不可收買玩器,及不緊物件,浪費錢財。

又不可做入銀會酒會,有妨生意。必當一例禁之,自絕謗怨。

 

九要︰凡應用各樣物具,俱要精備齊整,不得臨時缺少。

又古今前賢書籍,及近時名公新刊醫理詞說,必購備參閱,以進學問,此誠為醫之本務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請,必當速去,毋得怠緩。要誠意恭敬,告明病源,開具方藥。

病癒之後,不得圖求匾禮,亦不得言說民情,致生罪戾。閑不近公,自當守法。

 

以上五戒十要,乃保身保家,守成之法。故直言而不文,當置於座右,朝夕一覽。

若有賢能子孫,倘遵而行之,則可以成家立業。若不聽信,必有飢寒不足之憂。

凡人何不預聽,直待臨時追悔,進退兩難,將何及矣。

 

經絡

 

人身之有經絡,猶地理之有界分。

治病不知經絡,猶捕盜不知界分,其能無誅伐無過之咎乎?

岐黃問答,以經絡為主,惟經絡一明,然後知症,見何經用何經之藥以治之,了然無謬。

如古之善射禦者,自有得心應手之妙焉。

陀云:癰疽之作,其行也有處,其主也有歸。

如心之發於喉舌,肺之發於皮膚,脾之發於肌肉,肝之發於筋肋,腎之發於骨髓是也。

陰毒發於下,陽毒發於上,腑之發於外,臟之發於內。

發於下者得之緩,發於上者得之速,感於腑者易治,感於臟者難療。

故內曰壞,外曰潰,上曰從,下曰逆。

近骨者多冷,久而不愈,化血生蟲,蟲則多癢少疼,或先癢後疼。

近膚者多熱,久而不愈,傳氣成漏,漏則多疼少癢,或不疼不癢。

發於虛處者多險,發於節而相應者不治。(應為內外通潰也。)

 

十二經補瀉藥品

 

手少陰心經

當歸 生地黃 茯神 遠志 酸棗仁 麥門冬 柏子仁 山藥 蓮肉 圓眼肉 人參 紅藍花

黃連 枳實 木香 貝母 天竺黃 郁金 赤茯苓 元胡索

石菖蒲 藿香 沉香 木香 桂枝 麻黃

連翹 丹參 石蓮子 梔子 犀角 牛黃 朱砂 石膏

引經 獨活 細辛 燈心 圓眼

 

手厥陰心包絡經

人參 黃耆 肉桂 沉香 菟絲子 破故紙

大黃 樸硝 梔子 烏藥

大附子 肉桂 乾薑 沉香 川芎 白豆蔻 柏子仁 烏藥

黃連 梔子 丹皮 柴胡 薄荷 滑石

引經 柴胡(桂佐之) 川芎 青皮

 

手太陽小腸經

石斛 牡蠣 甘草梢

木通 赤茯苓 車前子 紫蘇 羌活 檳榔 大黃 瞿麥

巴戟天 茴香 烏藥 砂仁 益智仁

滑石 木通 梔子 茅根 車前子 豬苓 澤瀉 芒硝

引經 羌活 黃柏

 

足厥陰肝經

當歸 熟地黃 酸棗仁 阿膠 木瓜 沙參 薏苡仁 枸杞子 菟絲子 山茱萸 白朮 蓮肉 甘草 蒺藜

白芍藥 赤芍藥 柴胡 青皮 枳實 青黛 羌活 木賊 甘菊 蒲黃 桃仁 蔓荊子 常山 五靈 脂益毒草 前胡

木香 肉桂 香附子

黃連 黃柏 胡黃連 龍膽草 決明 牛黃 羚羊角 車前子 甘菊花 地榆

引經 川芎(行上) 青皮(行下) 柴胡 烏梅

 

足少陽膽經

當歸 酸棗仁 山茱萸 五味子

柴胡 青皮 黃連 白芍藥 川芎 貝母 栝蔞 鉤藤 天竺黃

乾薑 肉桂 陳皮 半夏

黃連 黃芩 柴胡 竹茹 甘草

引經 川芎(行上) 青皮(行下) 柴胡

 

足太陰脾經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白芍藥 山藥 蓮肉 白扁豆 木瓜 蒺藜 當歸 黃耆 薏苡仁 芡實 陳皮 大棗 眼圓肉

枳實 大腹皮 山楂 麥芽 神曲 半夏 南星 檳榔 三棱 萊菔子 升麻 防風 石膏 豬苓 元胡索 桑寄生

砂仁 白豆蔻 藿香 破故紙 黑乾薑 官桂 大附子 蘇葉 肉果 木瓜 蒼朮 吳茱萸 丁香

黃連 元明粉 竹瀝 連翹 大黃

引經 白芍 麻黃 大棗 蓮肉

 

足陽明胃經

人參 白朮 黃耆 石斛 山藥 蓮子 芡實 薏苡仁 糯米 白糖

枳實 濃樸 大腹皮 前胡 三棱 莪朮 檳榔 大黃 石膏 礞石

肉桂 肉果 大附子 砂仁 藿香 半夏 蒼朮 白豆蔻 川芎 香附 乾薑

葛根 知母 石蓮子 梔子 滑石 竹茹 胡黃連

引經 葛根 升麻 白芷

 

手太陰肺經

人參 沙參 黃耆 麥冬 阿膠 五味子 紫菀 百部 知母 款冬花 木瓜 山藥 茯苓 蒺藜

防風 蘇梗 羌活 前胡 生薑 桑白皮 蘇子 橘紅 石膏 杏仁 貝母 栝蔞 南星 枳殼 薄荷 白芥子 白芍 元胡索 葶藶 鼠粘子 萊菔子 香薷 荊芥

乾薑 生薑 半夏 白豆蔻 縮砂 木香 藿香 桂枝 香附 麻黃

枯芩 竹葉 竹瀝 童便 羚羊角 馬兜鈴 山梔 天門冬 元參 桔梗 藕節 枇杷葉 元明粉 地骨皮

引經 白芷 升麻 蔥白 生薑

 

手陽明大腸經

蓮肉 糯米 白砂糖 薏苡仁 粟殼 木香 肉豆蔻 龍骨 牡蠣

大黃 芒硝 枳實 桃仁 檳榔 蔥白 麻仁

人參 乾薑 半夏 肉桂 吳茱萸

黃芩 槐花 大黃 地榆 胡黃連 連翹 石膏 秦艽

引經 葛根 升麻 白芷

 

足少陰腎經

杜仲 菟絲子 蒺藜 破故紙 山茱萸 山藥 石斛 巴戟天 人參 白朮 當歸 熟地 枸杞 五味

牛膝 龜板 淫羊藿 何首烏 鱉甲 鹿茸 鹿角 龍骨 牡蠣 續斷 肉蓯蓉 韭子 覆盆子

澤瀉 豬苓 知母 元胡索 甘草 茯苓 木通

大附子 桂心 破故紙 黑乾薑 縮砂 仙茅 沉香

黃柏 知母 丹皮 天門冬 地骨皮 山梔 元參 竹瀝

引經 獨活 肉桂 牛膝

 

足太陽膀胱經

龍骨 續斷 益智仁 橘核

豬苓 澤瀉 滑石 車前子 木通 瞿麥 茯苓

茴香 烏藥 沉香 山茱萸 桂枝 麻黃 縮砂

膽草 石蓮子 防風 羌活 蔓荊

子茵陳 葶藶 大黃 黃柏 石膏

引經 羌活 黃柏

 

手少陽三焦經

補人參 黃耆 白朮 藿香

柴胡 枳殼 枳實 青皮 山慈菇

大附子 濃樸 乾薑 沉香

連翹 滑石 膽草 地骨皮

引經 柴胡 川芎 青皮

 

散品

凡藥之性輕虛者,諸臟腑皆能發散,是以不屬經絡也。

羌活 獨活 升麻 防風 荊芥 細辛 麻黃 秦艽 防己 牛蒡子 香薷 夏枯草 山豆根 五靈 脂射幹 青蒿 蔥白頭 漏蘆 蟬蛻

 

走品

凡藥之體重濁者,諸臟腑皆能走瀉,是以不屬經絡也。

川烏 草烏 三棱 莪朮 威靈仙 穿山甲 葶藶 海藻 昆布 五加皮 撫芎 常山 青黛 巴豆 益母草 桑寄生

 

標使治宜

如腫瘍初起,審症處分,必以一藥為標使。如神授衛生散,用金銀花、當歸、蒼朮。複煎散,用蒼朮。

十全大補湯,用夏枯草。蠟礬丸,用菊花湯。通聖散用漏蘆之類。每用一兩煎湯,複煎群藥,其應如響,此飛霞子之秘廖也。

丹溪云:阿膠飲,牛膠丸,屬金屬土,實大腸,壯胃止瀉,黃蠟丸入大腸有補,

國老膏化毒行經,遠志酒,金銀花酒,皆有補性,歸血歸心,善用者以之配入,

腫瘍之散結,潰瘍之補虛,亦奏捷效,宜觸類而長之可也。

又如諸毒生於巔頂者,諸藥俱宜酒浸、酒炒、酒煎、酒服,為使為因,所為在上者,因而越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