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全生集   作者 王洪緒  朝代    公元1740  

卷一  癰疽總論

 

癰疽二毒,由於心生。蓋心主血而行氣,氣血凝而發毒。毒借部位而名,治論循經則誤。

症之根盤,逾徑寸而紅腫者謂癰,癰發六腑;若形止數分,乃為小癤。

按之陷而不即高,雖溫而頂不甚熱者,膿尚未成;

按之隨指而起,既軟而頂熱甚者,膿已滿足。

無膿宜消散,有膿勿久留。醒消一品,立能消腫止疼,為療癰之聖藥。

 

白陷者謂疽,疽發五臟,故疽根深而癰毒淺。

根紅散漫者,氣虛不能拘血緊附也;

紅活光潤者,氣血拘毒出外也;

外紅裡黑者,毒滯於內也;

紫黯不明者,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

膿色濃濃者,氣血旺也;

膿色清淡者,氣血衰也。

 

未出膿前,腠理之間,癰有火毒之滯,疽有寒痰之凝;

既出膿後,癰有熱毒未盡宜托,疽有寒凝未解宜溫。

 

既患寒疽,酷暑仍宜溫暖,如生熱毒,嚴冬尤喜寒涼。

然陰虛陽實之治迥別,閱古方書,總覺未詳,因暢其旨備覽焉。

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其初起毒陷陰分,非陽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

已潰而陰血干枯,非滋陰溫暢,何能濃其膿漿?

 

蓋氣以成形,血以華色,故諸疽平塌,不能逐毒者,陽和一轉,則陰分凝結之毒,自能化解;

血虛不能化毒者,尤宜溫補排膿,故當潰膿毒瓦斯未盡之時,通其腠理之功,仍不可緩。

一容一縱,毒即逗留;一解一逐,毒即消散。開腠而不兼溫補,氣血虛寒,何以成膿?猶無米之炊也。

 

滋補而不兼開腠,僅可補其虛弱,則寒凝之毒,何能覓路行消?

且毒盛者反受其助,猶車粟以助盜糧矣。滋補而不兼溫暖,則血凝氣滯,孰作釀膿之具?

猶之造酒不暖,何以成漿?造飯無火,何以得熟?

 

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

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豈可涼乎?況清涼之劑,僅可施於紅腫癰癤,

若遇陰寒險穴之疽,溫補尚虞不及,安可妄行清解,反傷胃氣?甚至陽和不振,難潰難消,毒攻內腑,可不畏歟?

蓋脾胃有生死,故首貴止痛,次宜健脾。痛止則惡氣自化,脾健則肌肉自生。

陽和轉盛,紅潤肌生,惟仗調和補養氣血之劑,若夫性寒之藥,始終咸當禁服。

 

馬曰:數分之癤,亦須看生在何處。若在險要穴上,亦不可小視,誰謂數分之癤無害耶!

又曰:白陷者乃是痰症發於肉裡,由於氣滯而成。若堅凝附於筋骨者,乃血分受病,必初起紅硬有頭,方謂之疽。然亦須辨陰陽。

 

又曰:有陰虛陽旺之輩,毒火結於榮分,瘡堅平色紫,按之烙手者,必泄其火毒,陰充血和,方能起發,

豈可謂之寒疽,治以溫暖乎?投之則陰愈干,則火愈熾,診視之時,全在察脈觀色觀形,切宜填之。

 

又曰:毒概指為寒,左矣。須知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有真寒假熱,有真熱假寒,如執色白之說,則有色白按之烙手,

脈洪數者,將其作疽治歟。泥色紅之說,其有色紅按之不熱,脈不洪數者,其將作癰治歟。若不諳脈理,何能無誤耶?

陶曰:中國之瘡毒,西國則稱之為發炎。有內炎外炎之名,外炎即癰疽,內炎即肺癰腸癰等類。用蜞數條,放在腫處,吮去其毒。

 

又曰:如癤生在險要穴上,用廣東所產金殼櫛,水研搽,可移於不致命一二寸。但此藥有毒,不可入口。

又,《驗方新編•癰毒雜治門》內有移山過海散、趕毒散,皆能移開瘡於不致命處。

 

又曰:徐靈胎亦云:紅亦有非癰,白亦有非疽者。

 

部位論名

 

但論部位而名癰疽,雖未分辨虛實,然諸名色,後學亦應知之,

即如毒生頭頂,而有善、發疽之名,頸項有落頭、對口、腦疽之號。

鴨蜒因毒夾於腋中,魚肚緣患生於腿肚,失榮獨在項間,夾疽雙生喉側,腳骨號夾棍之瘡,潰爛肌膚,則為驢眼。

足心為涌泉之穴,毒匿腳皮,則成牛 。腹癰指正,箭袋云偏。臭田螺,大拇指之爛名。扁擔怪,肩穴中之癤毒。

鬢前疽,耳後發。腿曰腿癰,下稱跨馬,白謂冬瓜。手發背,腳丫疽;偷糞老鼠,又號懸癰。

 

漏稱海底,指說蛇頭,甲謂甲疽。膝蓋腫云鶴膝,腎子疼曰子癰。

馬刀癰生於臉上,骨槽風患於牙床,井泉疽患登心口,貼骨疽毒踞環跳。臀積毒則曰臀疽,臂上癰乃云臂毒。

諸名由部位以推,治法憑白紅而別。初起未潰,當觀現下之形;已潰爛久,須問始生之色。

初發色紅,仍施癰藥;初生色白,當用疽丹。各症治法,逐列於後,使學人辨症而精治焉。

 

馬曰:初起屬陽,潰久血氣衰,變為陰寒者,斷不可仍施癰藥。

 

爛潰不斂

如久潰腐爛不堪,以洞天救苦丹三服,每服三錢,陳酒送服,醉蓋取汗。

隔兩日又送一服,再隔兩日,再送一服。所隔之兩日,每日以醒消丸三錢,陳酒送服。

服後毒水流盡,七日後再服醒消兩次,接服大棗丸,每日早晚各進五錢,雖危險者,亦可奏效。

 

馬曰:丹方治梅毒濕毒,諸瘡爛潰一片,有數十孔,流臭水者可服。如癰疽爛潰,雖有數十孔,爛成一片,則不可用。

 

患孔毒根

爛孔有惡肉凸起,名曰毒根,往往有用降藥爛去者,此乃毆之速斃也。獨不知弱體豈可增痛,況爛去仍又長出,安可再爛?

余所制平安餅,專貼毒根,外以陽和解凝膏貼掩,一日一易,輕者二三日,重者六七日,不癢不痛,毒根自落。

貼餅時,日服托毒散,俟毒根落後,當服保元、四物二湯收功。

 

馬曰:此症乃瘡中有火所致,不若用銅綠 研極細,陳去火毒摻之,上用膏蓋,可以平也。

 

翻花起肛

潰久不斂,必至翻花起肛堅硬,取老蟾破腹連肚雜,以蟾身刺數孔,貼患口上,輕者日易一次,重者日易兩次。

貼蟾之日,日服醒消丸三錢,陳酒送服,止其疼痛,三日後毒盡,再服醒消丸,消其翻花,軟其硬肛。

如大患初潰者,亦如前法,毒從蟾孔而出。

倘肛口硬、患孔深,取活牛蒡草根、枝、葉,或取紫花地丁草軟者,搗爛塗入肛內,拔毒平肛,功效不凡。

 

馬曰:此症用蟾破貼頗效。

 

毒瓦斯攻心

凡受降藥之毒,定致神昏嘔吐,此系毒瓦斯攻心,急用護心散,以生甘草一兩,煎濃汁稠調,令病者時刻呷咽,

咽至大半,自然止嘔,神氣清爽,接服醒消,以平其勢。

 

馬曰:瘡毒攻心,亦令神昏嘔吐,至於降藥之毒,須用人中黃、貫眾、綠豆解之最佳。

 

陰症門

 

陰疽論

陰毒之症,皮色皆同,然有腫有不腫,有痛有不痛,有堅硬難移,有柔軟如綿,不可不為之辨。

夫腫而不堅,痛而難忍,流注也。腫而堅硬微痛,貼骨、鶴膝、橫痃、骨槽等類是也。

 

不腫而痛,骨骱麻木,手足不仁,風濕也。堅硬如核,初起不痛,乳岩瘰癧癧也。

不痛而堅,形大如拳,惡核失榮也。不痛不堅,軟而漸大,癭瘤也。

不痛而堅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症候,盡屬陰虛,無論平塌大小,毒發五臟,皆曰陰疽。

如其初起疼痛者易消,重按不痛而堅者,毒根深固,消之難速,治之之法,方有一定,學人覽之了然。

 

馬曰:柔軟如綿,乃氣與痰滯,治宜流氣,氣行痰即行。流注一名氣毒,又名串痰。

 

又曰:乳岩、失榮、馬刀,乃七情致傷之症,治宜解郁疏肝,不可照陰疽例治。

 

陰疽治法

初起之形,闊大平塌,根盤散漫,不腫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險之症,倘誤服寒涼,其色變如隔宿豬肝,毒攻內腑,神昏即死。

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也。

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薑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

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學人照方依治,自無不愈,倘有加減,定難奏效。

 

馬曰:治法極是。  

又曰:麻黃未潰可用,已潰之後,斷不可重開其腠理。

 

流注

此症色白腫痛,毒發陰分,蓋因痰塞清道,氣血虛寒凝結,一曰寒痰,一曰氣毒。

其初起皮色不異,惟腫惟疼,體雖發熱,內未成膿,以二陳東加陽和丸同煎,數服全消。

消後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續發。如皮色稍變,極痛難忍,須服陽和湯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膿之余地。

 

使其已成膿者,漸至不痛而潰,此乃以大疽變小之法。

如患頂軟,即為穿之,膿多白色,以陽和膏日貼。

但此症潰後,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潰之後,五日內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後患。

接用犀黃丸、陽和湯,每日早晚輪服,使毒痰消盡,不補亦可收功。

 

倘孩子不能服煎劑者,初起以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

成膿者,亦服小金丹,消其余硬之地,使患不痛,即為穿之。俟其毒盡,用保元湯, 、草宜生忌炙,加入肉桂五分,日服收功。

 

如孕婦患之,當問懷胎月數,倘未滿六個月,犀黃丸有麝香,不可服,當以陽和湯愈之。愈後再服三四劑,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馬曰:此症濕痰凝滯者,固當溫散,其有動勞之輩,不受外寒,內傷脾土,脾氣滯而不行,濕痰因之停滯,治當流氣行痰,可望消散。

 

又曰:流注生於夏令,太陰司天在泉之歲最多。曝日躬耕,夜天露臥,暑為寒束,氣道不行,隨處結腫。

初起宜從汗解,萬靈丹最妙。數服後不應,再進陽和。若壯熱煩渴引飲,全是暑熱內蘊,小金、陽和,豈可沾唇?

馬曰:陽和湯孕婦忌服,即小金丹亦非所宜。

 

甲疽

凡指甲邊,生一赤肉突出,時常發者,甲疽也。用四妙膏以封患口,日易三度,毒消口斂。

 

井泉疽

疽生心口,又名慢心銳毒。初起心口內有塊,漸大發高,毒陷即死。

此醫皆縮手之症,諸書亦無治法,惟余家秘集載,以本人兩手十指,以線量其長短,共積於線,在喉管正中處,

雙環至背脊之中,看兩線頭盡處為中穴。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節,用柴心量準若干,於中穴之左右兩旁,各遠若干,各以墨記,

分立三穴,如HT 。每穴用艾三大壯,一齊火灸,灸畢痊愈馬曰:井疽乃心火妄動,而生慢心毒,即胃脘癰。方書俱有治法。

 

又曰:井泉初起,亦非死症,不過易於成漏,後難收口耳。

 

瘰癧

患生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裡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  

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薑湯送服,每日三次,至消乃止。倘小孩不善服丸,每取小金丹一丸,陳酒沖服,蓋暖取汗,服至消而止。

數年內忌食香橙,食則復患。

 

凡瘰癧,有潰爛,間有成膿未潰者,亦有未成膿者,須服犀黃丸,止其已潰之痛,松其成膿未潰之脹,消其未成膿之核。

已成膿者,用咬頭膏穿之。日服溫補祛痰,通腠活血壯氣之劑,外貼陽和解凝膏而愈。

 

凡瘰癧,爛延肩胸脅下,極不堪者,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以雄腦散麻油調搽,內服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黃丸六服。

服完九日後,皮色變白,孔內紅活,接服大棗丸。肌肉漸長,用生肌散日敷收功。

 

凡瘰癧,爛至咽喉,如飲熱湯,外覺熱痛者,乃危險至極,遲則爛穿咽喉不救。

急取柴心一根,量本人中指,量其三節,共若干長短,男左女右,再就其手下腕骨正中骨頂之處,即以所量中指之柴心定準,

一直量上盡頭,乃肘 穴也。以墨記定,取艾團連灸三壯,膏掩,可保咽喉不穿,凡瘰癧 ,大忌開刀。

 

收功之法,前已列明,敷藥有訣陳下。未成膿者,灸則可消,爛潰者可斂,赤貧人用之有訣:

瘰癧爛潰不堪言,爛至胸腰連耳肩,荊芥根煎溫復洗,瘡中紫塊莫針穿,犀黃大棗丸神效,日服日洗日敷痊,樟腦腰黃等細粉,麻油調掃肉新鮮。

 

馬曰:瘰癧癧皆不足之症,有陰虛肝火凝結者,有脾虛痰氣凝結者,有風痰風濕相結者,子龍

 

小腸疽

患在小腹之內,按之如掌,堅硬而熱,微痛,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腹色如故,或現微腫,以犀黃丸愈之。

 

馬曰:此症以散瘀利濕為主,當服煎劑,不得已以犀黃丸括之。

 

鶴膝風

初起膝蓋骨內作痛,如風氣一樣,久則日腫日粗,而大腿日細者是也。因形似鶴,故名。

專治之法,取新鮮白芷,用酒煎至成膏,收貯瓷瓶,每日取膏二錢,陳酒送服。

再取二三錢塗患,至消乃止。否則,用陽和湯日服,外以白芥子為粉,白酒釀調塗亦消。

 

馬曰:鶴膝乃三陰不足,有外受風寒、脾濕下注而成者,有肝腎陰虧,濕熱下注而成者,陽和湯不宜,即白芷、白芥子等品,有熱者亦不可用。

 

橫痃

生於小腹兩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異,硬如結核,按之微痛者是也。

日取角刺粥時飲,三四日全消。或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薑湯日送三次,痊愈乃止。

大忌開刀,開則刀口無膿,惟出白膩漿,三百日內必死。自潰者亦然。

 

馬曰:橫痃之症,乃敗精濕痰凝結而成,角刺及子龍丸似非宜用。

 

乳岩

初起乳中生一小塊,不痛不癢,症與瘰癧惡核相若,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憂愁,患難驚恐所致。

其初起以犀黃丸,每服三錢,酒送,十服痊愈。或以陽和東加土貝五錢煎服,數日可消。

倘誤以膏貼藥敷,定主日漸腫大,內作一抽之痛,已覺遲治,若皮色變異,難以挽回。

 

勉以陽和湯日服,或以犀黃丸日服,或二藥每日早晚輪服,服至自潰,用大蟾六只,每日早晚取蟾破腹連雜,

以蟾身刺孔,貼於患口,連貼三日,內服千金托裡散,三日後接服犀黃丸。

十人之中,可救三四。潰後不痛而癢極者,斷難挽回。大忌開刀,開則翻花最慘,萬無一活。男女皆有此症。

 

馬曰:乳岩乃心肝二經,氣火郁結,七情內傷之病,非陰寒結痰,陽和湯斷不可服,服之是速其潰也,潰則百無一生。

惟逍遙散最為穩妥,且犀黃丸內有乳香、沒藥、麝香,辛苦溫燥,更當忌投。

 

貼骨疽

患在環跳穴,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是。外用白芥子搗粉,白酒釀調塗,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調敷,

內服陽和湯,每日一劑,四五服可消。消後接服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大忌開刀,開則定成縮腳損疾。

 

馬曰:貼骨疽用陽和湯是正理,可法也。

 

骨槽風

患在腮內牙根之間,不腫不紅,痛連臉骨,形同貼骨疽者是。

倘以癰治,則害之矣。初起最易誤認牙疼,多服生地、石膏,以致成患,爛至牙根,延及咽喉不救。

當用二陳東加陽和丸煎服,或陽和湯消之。倘遇潰者,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早晚輪服。

如有多骨,以推車散吹入,隔一夜其骨不痛,自行退出。

吹至次日,無骨退出,以生肌散吹入,內服保元東加肉桂、歸、芎。 、草宜生,收功而止。

 

馬曰:骨槽風生於牙關開合處,名頰車穴。如堅硬貼骨,按之不熱,可服陽和湯。

 

惡核痰核

大者惡核,小者痰核,與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結,毒根最深,極難軟熟。

未潰之前,忌貼涼膏,忌投涼藥,惟內服陽和湯、犀黃丸可消。亦有以大田螺搗爛,敷塗消之者。

大忌開刀,開則翻花起肛。用大蟾破腹,刺數孔,連雜蓋患,拔毒軟肛,內服溫補托毒消痰之劑,犀黃丸盡可收功。

如孕婦,丸內有麝香,忌之。

 

馬曰:惡核難潰斂,即服藥亦難取效。大忌開刀,洵是至言。

 

石疽

初起如惡核,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可消。如遲至大如升斗,仍如石硬不痛,又曰,久患現紅筋則不治。

再久患生斑片,自潰在即之證也。潰即放血,三日內斃。

如現青筋者可治,內服陽和湯,外以活商陸根搗爛,加食鹽少許敷塗,數日作癢,半月皺皮,日敷日軟而有膿袋下,

以銀針穿之,當服千金托裡散,加熟地同生 各一兩,代水煎藥。服十劑後以陽和解凝膏滿貼患上,空出穿針之眼,

使其血活,若皮膜中似成膿巷,用布綁緊,使皮膜相連。內服大補、保元等湯,參 忌炙,服至收功。如其毒瓦斯未盡,忌投補劑。

 

馬曰:現青筋者亦不可治。商陸根雖能潰堅,用之皮腐,入鹽更痛,徒傷其肌,徒增其痛,未必能消,只有服補養氣血之劑,以解陰凝,庶可保延歲月。

 

善頭

孩子頭發內,患白色腫塊,初起伊芳母認為跌腫,至高碩作疼,方始延醫。

醫以頭為首陽,惟用寒涼解毒,是以潰者內膿復 ,增出者不一。殊未知此患色白,其膿不紅,乃陰寒虛弱之症,用小金丹治之。

初起三服而消,潰後七丸而愈,外貼陽和解凝膏。大人患之,名曰發疽,以陽和愈之。

 

馬曰:此症初起,當服疏風清痰熱之劑,陽和湯似不宜用。  

又曰:善 頭系風、熱、痰交結而生,大人亦有之,陽和湯不可用也。

 

鵝掌風

患於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癢燥烈者是用紅油於有風之處,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而止。

用麻油一兩,紅砒一錢,敲細如粞,入油煎至砒枯煙絕為度,去砒留油,有風之處,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止。

 

鵝爪風

即油灰指甲,即日取白鳳仙花搗塗指甲,上下包好,日易一次,塗至灰甲換好而止。

 

凍瘡

以陽和解凝膏貼,一夜可愈,潰者貼三張收功。

 

陰疽用膏議

凡患一應色白大小等疽,忌用洞天膏貼、嫩膏敷,用則寒凝愈結。

最忌用千捶膏、鯽魚膏貼,蓋此二膏內,皆有巴豆、蓖麻,貼則被其提拔助成。每見橫痃痃、乳岩,貼至致命。

孕婦貼則墮胎。凡諸疽潰後,宜貼陽和解凝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