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刺灸心法

 

骨度尺寸

頭部 

 項發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自後發際以至大椎項骨三節處也)。 

【按】頭部折法:以前發際至後發際,折為一尺二寸。

如發際不明,則取眉心直上,後至大杼骨, 折作一尺八寸,此為直寸。

橫寸法,以眼內角至外角,此為一寸。頭部橫直寸法,並依此。 

督衇神庭至太陽曲差穴,曲差至少陽夲神穴,夲神至陽明頭維穴,各開一寸半。

自神庭至頭維,各開四寸半。

 

胸腹部

 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處)缺盆以下之中,長九寸。

胸圍四尺五寸。兩乳之間,廣九寸半。(當折八寸為當) 中下至天樞,長八寸。

(天樞足陽明穴名,在臍旁,此指平臍而言)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橫骨橫長六寸半。(毛際下骨曰橫骨)

 

【按】 此古數也。以今用上、下穴法參較,多有未合,宜從後胸腹折法為當。

 

兩髀之間,廣六寸半。(此當兩股之中橫骨兩頭之處,俗名髀縫) 

【按】 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際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

自 上岐骨際,下至臍心,折作八寸;臍心下至毛際曲骨穴,折作五寸。橫寸以兩乳相去,折作八寸。

胸腹橫直寸法,並依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節,長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內巨,人之所以能負任者,以是骨之巨也。

脊骨二十四節,今云二十一節者,除項骨三節不在內。尾 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腰圍四尺二寸。 

【按】 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 ,通折三尺。上七節各長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節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節與臍平,下七節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盡也。直寸依此,橫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內闊一寸。

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淨以寸半三寸論,故在二行當為二寸,在三行當為三寸半也。

 

側部 

 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拄骨,頸項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

(季脅,小肋也)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

(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兩骨合縫之所曰髀樞,當足少陽環跳穴處也。)

髀樞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 橫骨上廉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

(骨際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輔骨,內曰內輔,外曰外輔)

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二寸。

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

 

四肢部 

 肩至肘,長一尺七寸。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臂之中節曰肘)腕至中指夲節,長四寸。(臂掌之交曰腕)

夲節至末,長四寸半。(指之後節曰夲節)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膝 以下至跗属,長一尺六寸。

( ,腿灣也,跗足面也。膝在前, 在後。跗属者,凡兩踝前後脛掌所交之處,皆為跗之属也)

跗属以下至地,長三寸。外踝以下至地,長一寸。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

 

【按】骨度乃《靈樞經‧骨度篇》文所論之長短,皆古數也。然骨之大者太過,小者不及,

此亦但言其則耳。至於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當用前中指同身寸法為是。

 

前頭面頸諸穴行列

頭部頂中 

 中行凡一穴:百會(属督衇)

 

頭部前 

 中行凡四穴:神庭 上星 囟會 前頂(俱属督衇)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八穴: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俱足太陽穴)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臨泣 目窻 正營(俱足少陽穴)

 

正面部 

 中行凡五穴:素 水溝 兑端 齦交(俱督衇穴) 承漿(任衇穴)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十穴:攢竹 睛明(俱足太陽穴) 迎香 禾 (俱手陽明穴) 巨 (足陽明穴)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十穴:陽白(足少陽穴) 

承泣 四白 地倉 大迎(俱足陽明穴) 

兩旁第四行左右凡八穴:夲神 童子 (俱足少陽穴) 絲竹空(手少陽穴) 顴 (手太陽穴)

 

頸部 

 中行凡二穴:廉泉 天突(俱属任衇) 

 

胸腹諸穴行列

胸博 

 中行凡七穴: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俱任衇)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去中行任衇二寸):俞府 中 神藏 靈墟 神封 步廊(俱足少隂)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十二穴(自氣户夾俞府旁二寸,去中行四寸):氣户 庫房 屋翳 膺窻 乳中 乳根(俱足陽明)

兩旁第四行左右凡十二穴(自云門夾氣户旁二寸,去中行六寸):云門 中府(俱手太隂) 周榮胸鄉 天溪 食竇(俱足太隂)

 

腹部 

 中行凡十五穴: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裡 下脘 水分 神闕 隂交 氣海 石門 關元中極 曲骨 會隂(俱任衇)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自幽門夾巨闕兩旁各半寸,循衝衇下行至橫骨):

幽門 通谷 隂都石關 商曲 肓俞 中柱 四滿 氣穴 大赫 橫骨(俱足少隂)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六穴(自不容夾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二寸):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衝(俱足陽明) 

急衇(足厥隂穴,挾氣衝旁各半寸,去中行二寸半)

 

兩旁第四行左右凡十四穴(自期門上直兩乳,挾不容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三寸半):

期門(足厥隂) 日月(足少陽) 腹哀 大橫 腹結 府舍 衝門(俱足太隂) 

 

後頭項諸穴行列

頭部後 

 中行凡五穴:後頂 强間 腦户 風府 啞門(俱属督衇)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六穴:絡却 玉枕 天柱(俱足太陽穴)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承靈 腦空 風池(俱足少陽穴) 

兩旁第四行左右凡四穴:完骨(足少陽穴) 

天牖(手少陽穴)

 

背穴行列

背部 

中行凡十四穴: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靈台 至陽 筋縮 中樞 脊中 懸樞 命門 陽關 腰俞長强(俱督衇) 

兩旁第二行左右凡十四穴: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隂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腎俞 

大腸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上俱挾脊,去中行二寸) 上 次 中 下 

(上俱挾脊骨兩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 會陽(挾尻骨兩旁上)(俱足太陽穴)

 

兩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

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膈關 魂門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俱足太陽) 

 

側頭部  

左右凡二十八穴:頭維(足陽明穴)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 竅隂(俱足少陽穴) 

角孫 顱息 衇 翳風 絲竹(俱手少陽穴)

 

側面部 

左右凡十四穴:客主人��聼會(俱足少陽) 和 耳門(俱手少陽) 聼宮(手太陽) 下關 頬車(俱足陽明穴)

 

側項部 

左右凡十四穴:人迎(嬰筋之前) 水突 氣舍(俱足陽明穴) 扶突(嬰筋之後) 

天鼎(俱手陽明) 天窻(扶突後) 天容(俱手太陽穴)

 

肩膊部 

左右凡十二穴:巨骨 肩臂 (俱手陽明) 肩井(足少陽穴) 肩 會(俱手少陽穴) 

 

側腋脅肋諸穴行列

側腋脅肋部 

左右凡二十穴:淵液 輙筋(俱足少陽) 天池(手厥隂) 大包(足太陽) 章門(足厥隂) 京門 帶衇 

五樞 維道 居(俱足少陽) (附)兩手奇俞穴左右凡六穴:拳尖(在中指夲節前骨尖上,握拳取之) 五虎

(一在手食指背間,一在無名指背間,皆在次節三節相接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

 

手三隂經總穴名

手太隂肺經,行臂內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大指端行三隂之上):少商 魚際 太淵 經渠 列缺 孔最尺澤 侠白 天府

手厥隂心包絡經,行臂內凡八穴,左右同(起手中指端,行三隂之中):中衝 勞宮 大陵 內關 間使門 曲澤 天泉

手少隂心經,行臂內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內側端,行三隂之下):少衝 少府 神門 隂 通裡靈道 少海 青靈 極泉

 

手三陽經總穴名

手陽明大腸經,行臂外,凡十四穴,左右同(起手食指端,行三陽之上):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陽谿 偏歴 温溜 下廉 上廉 三裡 曲池 肘 五裡 臂手少陽三焦經,行臂外凡十二穴,左右同

(起手無名指端,行三陽之中):關衝 液門 中渚 陽池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手太陽小腸經,行臂外凡八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外側端,行三陽之下):少澤 前谷 後谿腕骨 陽谷 養老 支正 小海

 

足三隂經總穴名

足厥隂肝經,行足股內凡十一穴,左右同(起足大指端,行三隂之前):

大敦 行間 太衝 中封 蠡溝中都 膝關 曲泉 隂包 五裡 隂廉足太隂脾經,行足股內凡十一穴,左右同

(起足大指內側端,行三隂之中):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商丘 三隂交 漏谷 地機 隂陵泉 血海 箕門

足少隂腎經,行足股內凡十穴,左右同(起足心,行三隂之後):涌泉 然谷 太谿 大鐘 照海 水泉復溜 交信 築賔 隂谷

 

足三陽經總穴名

足陽明胃經,行足股外凡十五穴,左右同(起足三指端,行三陽之前):厲兑 內庭 陷谷 衝陽 解谿豐隆 

下巨虚 條口 上巨虚 三裡 犢鼻 梁丘 隂市 伏兔 髀關足少陽膽經,行足股外凡十五穴,左右同

(起足四指端,行三陽之中):竅隂 侠谿 地五會 臨泣丘墟 懸鐘 陽輔 光明 外丘 陽交 陽陵泉 陽關 

中瀆 環跳 風市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起足小指外側端,行三陽之後):

至隂 通谷 束骨 京骨金門 申衇 仆參 昆侖 跗陽 飛揚 承山 承筋 合陽 委中 委陽 浮 殷門 承扶 會陽

 

卷三

肺臟經文

經云: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

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心之蓋。又云:是經常多氣少血。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中藏經》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臟之華蓋。 

張介賔曰: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臟。虚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虚,

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 。 

 

肺經循行經文

肺手太隂之衇,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属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內,行少隂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肺經循行歌

手太隂肺中焦生,絡腸循胃散流行,上膈属肺從肺系,橫出腋下 肘中,

循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端通,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属陽明經。 

【注】手太隂肺經之衇,起於中焦者,言起於任衇中脘穴也。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者,謂夲經之絡,散布流行,

下則絡於大腸,還上而循胃口,非上膈属肺直行之經也。夫經絡流行,循還無端。

故手太隂之衇,必自足厥隂經之支者期門穴,循行中脘穴,上膈属肺,以交於手太隂肺經也。

從肺系橫出腋下,至於中府、云門穴,下循於 內天府、侠白穴;從侠白行少隂心主經衇之前,下行肘中尺澤穴;

從尺澤循臂內上骨下廉孔最穴,從孔最入寸口列缺、經渠、太淵穴;從太淵上魚(句)入魚際穴;

從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終焉。其支者從腕後直出,循行次指內廉出其端,以交於手陽明大腸經也。

 

肺經穴歌

手太隂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次則侠白下尺澤,又次孔最與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肺經分寸歌

太隂中府三肋間,上行云門寸六許,云在任璣旁六寸,大腸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動衇求,侠白肘上五寸主,

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擬,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後橫紋頭,

魚際節後散衇裡,少商大指端內側,鼻衄刺之立時止。

 

【注】中府在任衇中行華蓋穴旁,直開去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衇應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巨骨之下陷中,動衇應手,舉臂取之,云門穴也。

從云門穴下循 內,腋下三寸動衇陷中,以鼻尖點墨取之,天府穴也。

從天府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去五寸動衇中,侠白穴也。

從侠白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中,動衇應手,尺澤穴也。

從尺澤穴下行腕前,約紋上七寸,上骨、下骨間陷中,孔最穴也。

從孔最穴循外側行腕後,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從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經渠穴也。從經渠穴內循手掌後陷中,太淵穴也。

從太淵穴上魚,手大指夲節後,內側陷中散衇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從魚際穴循行手大指內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白肉際,少商穴也。 

 

大腸經文

經云: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又云:回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

受穀一斗,水七升半。又云:廣腸附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

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張介賔曰: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者,即回腸之更大者;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下連肛門也。

 

大腸經循行經文

大腸手陽明之衇,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上會,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属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頬,

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大腸經循行歌

陽明之衇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兩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外,肩端前廉柱骨旁,

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属大腸。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頬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注】手陽明大腸經之衇,起於大指次指內廉之端。出於大指者,謂出於大指少商穴也,夲經之絡。

其支者,直出於次指之端,以交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商陽穴,故曰:起於大指次指之端也。

從商陽穴循食指上廉,二間、三間穴也。從三間穴循出兩骨之間,合谷穴也。從合谷上兩筋之間,陽谿穴也。

從陽谿穴循臂上廉至偏歴、温溜、下廉、上廉、三裡穴也。從三裡穴入肘外廉,曲池穴也。

從曲池穴上 外前廉,肘 、五裡、臂 穴也。

 

從臂 穴上肩,肩 穴也。從肩 穴出 骨之前廉,巨骨穴也。從巨骨穴上出於柱骨之會上,言會於督衇之大椎穴也;

自督衇大椎穴入交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絡肺下膈属大腸者,謂其支從缺盆上頸,復循夲經之天鼎穴,貫頬至扶突穴也。

從扶突穴入下齒中禾 穴,從禾 穴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迎香穴而終,以交於足陽明胃經也。

 

大腸經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谿偏歴歴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長,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終以迎香二十止。

 

大腸經分寸歌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來尋夲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谿上側腕中是,偏歴腕後三寸安,

温溜腕後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裡逢,曲池曲肘紋頭盡,肘 上 外廉近,

大筋中央尋五裡,肘上三寸行向裡,臂肘上七寸量,肩 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

扶突天突旁三寸,禾水溝旁五分,迎香禾 上一寸,大腸經穴自分明。

 

【注】商陽穴在手食指內側端後,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從商陽穴循食指上廉,夲節前內側陷中,二間穴也。

從二間穴循食指夲節後,內側陷中,三間穴也。從三間穴循行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合谷穴也。

從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張大指次指取之,陽谿穴也。從陽谿穴上行手腕後,上側三寸,偏歴穴也。

 

從偏歴穴上行三寸,温溜穴也。從温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輔鋭肉分,下廉穴也。從下廉穴上行一寸,上廉穴也。

從上廉穴上行一寸,鋭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裡穴也。從手三裡穴上二寸,以手拱胸屈肘,橫紋頭陷中取之,曲池穴也。

從曲池穴上行大骨外廉陷中,肘 穴也。從肘 穴循行肘上三寸,向裡大衇中央,五裡穴也。

從五裡穴上行四寸,兩筋兩骨罅宛宛陷中,伸臂平手取之,臂 穴也。從臂 穴上行 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陷處宛宛中,

舉臂取之有空,肩 穴也。從肩 穴上行臂端,兩叉骨間陷中,巨骨穴也。從巨骨穴循頸,缺盆上直行扶突下一寸,天鼎穴也。

從天鼎穴上直行曲頬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扶突穴也。從扶突穴貫頬直鼻孔下,水溝旁五分,禾 穴也。

從禾 穴上一寸,鼻孔旁五分,迎香穴也。

 

胃腑經文

經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又云: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又云: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

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穀,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又云: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張介賔曰: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布於諸衇。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曰幽門。 

 

胃經循行經文

胃足陽明之衇,起於鼻之交 中,旁約太陽之衇,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侠口環脣,下交承漿,却循頤後下廉,

出大迎循頬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属胃,

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侠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下口,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

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者,下廉穴三寸而別,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胃經循行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齒,還出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頬車裡,耳前發際到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街逢,遂由髀關抵膝臏, 跗足趾內間同;

一支下膝注三裡,前出中趾外間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已。

 

【注】足陽明胃經之衇,起於鼻者,是謂由迎香穴上交頬中兩旁,約過足太陽衇之睛明穴,分下循鼻外,始交於足陽明之承泣、

四白、巨 穴也;從巨 入上齒中,還出侠口之地倉穴;還繞脣下,交會任衇之承漿穴,却循頤後下廉,

復交夲經之大迎穴,由大迎出循頬車穴,上行耳前,過客主人穴,合少陽經,循發際至額顱兩旁之懸顱穴、頷厭穴,

復交足陽明之頭維穴下關穴。其支者,行大迎穴,從大迎前循人迎、水突穴、氣舍穴,循喉嚨入缺盆穴,

下膈属胃絡脾,散布臟腑。其直者,從缺盆穴,直行氣户、庫房、屋翳、膺窻、乳中、乳根等穴下乳內廉、不容穴也;

從不容循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等穴下侠臍天樞穴也;從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等穴,

入氣街中,氣衝穴也。其支者,起於胃口,是謂前之属胃絡脾之支,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氣街穴,會衝衇上行者也;

其下行夲經者,髀關穴也。抵伏兔至伏兔穴下,從伏兔行隂市穴、梁丘穴,下膝臏中犢鼻穴,循足三裡上巨虚、條口、

下巨虚等穴,下循脛外廉,豐隆穴也;從豐隆循解谿穴,下足跗,衝陽穴也;從衝陽行陷谷穴、內庭穴,入次趾外間也。

其夲支別支,一自下巨虚穴下入次趾外間;一別循跗上入大趾次趾間厲兑穴,出其端,交於足太隂脾經也。

 

【按】足陽明是足大趾之次趾,不是中趾,必傳寫之誤。

 

胃經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登頬車,下關頭維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户庫房屋翳尋,

膺窻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巨裏,水道歸來達氣街,髀關伏兔走隂市,

梁邱犢鼻足三里,上巨虚連條口底,下巨虚下有豐隆,解谿衝陽陷谷同,內庭厲兑陽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終。

 

胃經分寸歌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再下三分名四白,巨 鼻孔旁八分。地倉侠吻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中,

頬車耳下八分陷,下關耳前動衇行。頭維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人迎下,氣舍喉下一寸乘。

缺盆舍下橫骨陷,氣户下行一寸明,庫房下行一寸六,屋翳膺窻乳中根。不容巨闕旁二寸,一寸承滿與梁門,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臍旁二寸尋。樞下一寸外陵穴,陵下一寸大巨陳,巨下三寸水道穴,水下二寸歸來存。

氣街歸來下一寸,共去中行二寸勻,髀關膝上尺二許,伏兔髀下六寸是。隂市伏兔下三寸,梁丘市下一寸記,

犢鼻膝臏陷中取,膝眼三寸下三裡。裡下三寸上廉穴,廉下二寸條口舉,再下二寸下廉穴,復上外踝上八寸,

却是豐隆穴當記。解谿則從豐隆下,內循足腕上陷中,衝陽解下高骨動,陷谷衝下二寸名,內庭次指外岐骨,厲兑大次指端中。

 

【注】承泣穴,在目下七分,目下胞陷中,上直瞳子正視取之,是其穴也,從承泣直下三分,顴空骨內,亦直瞳子取之,

四白穴也。從四白下行,侠鼻孔旁八分,亦直瞳子取之,巨穴也。從巨 下行,侠口吻旁四分外許,近下微有動衇,

地倉穴也。從地倉行腮頷下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動衇,大迎穴也。從大迎行耳下曲頬端,近前八分陷中,

側臥開口取之,頬車穴也。從頬車上行,耳前動衇,側臥合口有空取之,下關穴也。

從下關上行額角,入發際以督衇中行神庭穴旁開四寸半,頭維穴也。

 

從頭維下行,頸下侠結喉旁一寸五分,大動衇應手,伸頭取之,人迎穴也。從人迎下直行,頸大筋前內貼氣候,水突穴也。

從水突下直行,頸大筋前結喉下一寸許陷中,貼骨尖上有缺處,氣舍穴也。從氣舍下行,肩上橫骨陷中,缺盆穴也。

 

從缺盆下行,巨骨下一寸,旁開中行四寸陷中,仰而取之,氣户穴也。從氣户下行一寸六分,亦旁開中行四寸陷中,

仰而取之,庫房穴也。從庫房下行一寸六分,亦旁開中行四寸陷中,仰而取之,屋翳穴也。從屋翳下行一寸六分,

亦旁開中行四寸陷中,仰而取之,膺窻穴也。從膺窻下行,當乳頭之中,乳中穴也。

 

從乳中下行一寸六分,亦旁開中行四寸陷中,仰而取之,乳根穴也。從乳根行在第四肋端,旁開中行二寸,不容穴也。

從不容穴下一寸,亦旁開中行二寸,承滿穴也。從承滿下一寸,亦旁開中行二寸,梁門穴也。從梁門下一寸,

亦旁開中行二寸,關門穴也。從關門下一寸,旁開中行二寸,太乙穴也。從太乙下一寸,亦旁開中行二寸,滑肉門穴也。

 

從滑肉門下一寸,侠臍旁二寸許陷中,天樞穴也。從天樞下一寸,亦旁開中行二寸,外陵穴也。

從外陵下一寸,亦旁開中行二寸,大巨穴也,從大巨下三寸,亦旁開中行二寸,即水道穴也。

從水道下二寸,亦旁開中行二寸,即歸來穴也。從歸來下行,在腿班中有肉核,名曰鼠溪,

直上一寸,動衇應手,亦旁開中行二寸,氣街穴也。

 

從氣街下行,膝上一尺二寸許,中行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伏兔之狀,故名伏兔。在此肉起後,交紋中,髀關穴也。

從髀關下行,膝上六寸起肉間,正跪坐而取之,伏兔穴也。從伏兔下行三寸,在伏兔之下陷中,拜揖而取之,隂市穴也。

從隂市下行一寸兩筋間,梁丘穴也。從梁丘下行過膝蓋骨,下 骨上陷中,穀名膝眼,此處陷中兩旁有空狀如牛鼻在外側者,犢鼻穴也。

 

從犢鼻下行, 骨外側大筋內宛宛中,足三裡穴也(犢鼻即膝眼處也)。

從足三裡下行三寸,兩筋骨陷中,舉足取之,上巨虚穴也。從上巨虚下行二寸,舉足取之,條口穴也。

從條口下行一寸,兩筋骨陷中,蹲地舉足取之,下巨虚穴也。從下巨虚復斜向後,上行,在足外踝上八寸, 

骨外廉陷中,豐隆穴也。從豐隆內循下足腕上,中行陷中,解谿穴也。

 

從解谿下行足跗上,即腳面也,高骨間動衇,衝陽穴也。從衝陽下行二寸,至足大趾之次趾夲節後陷中,陷谷穴也。

從陷谷下至足大趾之次趾夲節前岐骨外間陷中,內庭穴也。從內庭下行足大趾之次趾之端,去爪角如韭葉許,厲兑穴也。

 

脾臟經文

經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又云: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又云:形如刀鐮,與胃同膜,

而附其上之左俞,當十一椎下。聞聲則動,動則磨胃而主運化。其合肉也,其榮脣也,開竅於口。又云:是經常多氣少血。 

《難經》曰:脾重二斤三兩,廣扁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臟,主藏意與智。 

《中藏經》曰:脾主消磨五穀,養於四旁。 

脾經循行經文

脾足太隂之衇,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隂之前,

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属脾,絡胃上膈,侠咽連舌夲,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脾經循行歌

太隂脾起足大趾,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 循 經膝裡,

股內前廉入腹中,属脾絡胃與膈通,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中。 

【注】足太隂脾經之衇,起於足大趾之端隱白穴也。從隱白循指內側白肉際,大都穴也。從大都過核骨後,太白穴也。

從太白循公孫穴、商丘穴,上內踝前廉,三隂交穴也。

 

從三隂交上 內循脛骨後,漏谷穴也。從漏谷交出厥隂之前,地機穴、隂陵泉穴也。

從隂陵泉上膝股內前廉,血海穴、箕門穴、衝門穴也。從衝門入腹,属脾絡胃,循行府舍、腹結、大橫、腹哀、

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等穴而上行咽喉,侠咽、連舌夲,散舌下也。

其支者,從胃之絡,別行上膈,注心中,以交於手少隂心經也。

 

脾經穴歌

足太隂脾由足拇,隱白先從內側起,大都太白繼公孫,商邱直上三隂塢,漏谷地機隂陵泉,

血海箕門衝門前,府舍腹結大橫上,腹哀食竇天谿連,胸鄉周榮大包盡,二十一穴太隂全。 

脾經分寸歌

大趾端內側隱白,節後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後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隂交,

再上三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隂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上,動衇應手越筋間。

衝門橫骨兩端動,府舍上行七分看,腹結上行三寸入,大橫上行一寸三。腹哀上行三寸半,食竇上行三寸間,

天溪上行一寸六,胸鄉周榮亦同然。外斜腋下六寸許,大包九肋季脅端。

 

【注】隱白穴,在足大趾內側端後,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從隱白行足大趾內側,次節末骨縫,赤白肉際陷中,

大都穴也。從大都行足大趾後內側,內踝前核骨下,赤白肉際陷中,太白穴也。從太白上行,足大趾夲節後一寸,

內踝前陷中,公孫穴也。從公孫上行,內踝下微前陷中,商丘穴也。從商丘上行,內踝踝尖上三寸,夾骨陷中,三隂交穴也。

從三隂交上行三寸,夾骨陷中,漏谷穴也。從漏谷上行五寸,在膝下五寸內側,夾骨陷中,伸足取之,地機穴也。

從地機上行膝下,內側曲膝橫紋頭陷中,隂陵泉穴也。

 

從隂陵泉上行,在膝臏上一寸,內廉白肉際陷中,血海穴也。從血海上行,在魚腹上越兩筋間,隂股內廉,動衇應手,

不禁重按,箕門穴也。從箕門上行,橫骨兩端約紋中動衇,去腹中行旁開三寸半,衝門穴也。

 

從衝門上行七分,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府舍穴也。從府舍上行三寸,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腹結穴也。

從腹結上行一寸三分,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大橫穴也。從大橫上行三寸半,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腹哀穴也。

從腹哀上行三寸,或從乳上三肋間,動衇應手處��往下六寸四分,去胸中行旁開六寸,舉臂取之,食竇穴也。

從食竇上行一寸六分,去胸中行旁開六寸,仰而取之,天溪穴也。從天溪上行一寸六分,去胸中行亦旁開六寸,

仰而取之,胸鄉穴也。從胸鄉上行一寸六分,去胸中行亦旁開六寸,仰而取之,周榮穴也。

從周榮外斜下行,過少陽膽經淵液穴下三寸,至液下六寸許,出九肋間季脅端,大包穴也。

 

卷四

心臟經文

經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

其合衇也,其榮色也。開竅於耳,又曰開竅於舌。又云:是經少血多氣。 

《難經》曰: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張介賔曰: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以導引天真之氣。下無透竅,上通乎舌,共有四系,

以通四臟。心外有赤黃脂裹,是為心包絡。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謂膻中也。

 

心經循行經文

心手少隂之衇,起於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侠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 內後廉,行手太隂肺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

抵掌後鋭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心經循行歌 

手少隂衇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喉嚨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 

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鋭骨之端注少衝。

 

【注】手少隂心經之衇,起於心中,出属心系,由心系下膈,絡小腸。其經之支者,從心系上行侠咽,系目之系。

其經之直者,復從心系退上通肺,行手太隂肺心主之後,下出行腋下,極泉穴也。從極泉穴循 內後廉,青靈穴也。

從青靈穴下肘內循臂內後廉,少海穴也。從少海穴抵掌後鋭骨之端,靈道、通裡、隂 、神門等穴也。

從神門穴入掌內後廉,少府穴也。從少府穴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少衝穴而終,以交於手太陽小腸經也。

 

心經穴歌

手少隂心起極泉,青靈少海靈道全,通里隂郄神門下,少府少衝小指邊。

 

心經分寸歌

少隂心起極泉中,腋下筋間動引胸,青靈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後端五分,靈道掌後一寸半,通裡腕後一寸同,

隂 腕後內半寸,神門掌後鋭骨隆,少府小指夲節末,小指內側取少衝。

 

【注】極泉穴,在腋下臂內筋間動衇引胸中,是其穴也。從極泉下行至時,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青靈穴也。

從青靈下行肘內廉,節後大骨外上去肘端五分,肘內橫紋頭,屈肘向頭取之,少海穴也。從少海下行掌後一寸五分,

靈道穴也。從靈道下行五分,循腕側外腕後一寸陷中,通裡穴也。從通裡內行五分,掌後衇中腕後五分,隂 穴也。

從隂 行掌後鋭骨端陷中,神門穴也。從神門行手小指夲節末,外側骨縫陷中,少府穴也。

從少府行小指內,中行去爪甲角如韭葉,少衝穴也。

 

小腸經文

經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云:小腸後附於脊,前附於臍,上左回疊,積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

長三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又云:小腸上口在臍上二寸近脊,水穀由此而入。復下一寸,外附於臍,

為水分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滲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又云:是經多血少氣。

 《難經》曰:小腸重二斤十四兩。

 

小腸經循行經文

小腸手太陽之衇,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 外後廉,

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頬,到目鋭 ,却入耳中。

其支者,別頬上 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 

 

小腸經循行歌

手太陽經小腸衇,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側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 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內,

向腋絡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腸。一支缺盆貫頸頬,至目鋭 却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頬,抵鼻升至目內 ,斜絡於顴別絡接。

 

【注】手太陽小腸之衇,從小指內側少隂之衇少衝穴循小指之端少澤穴起,循手外側前谷後谿穴,從後谿上腕至腕骨穴,

從腕骨出踝中,入陽谷、養老穴也。從養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也。從支正出肘內側兩筋間,小海穴也。

從小海上循 外後廉,出肩解肩貞穴,繞肩胛 俞穴上肩,天宗穴也。從天宗循行秉風、曲垣等穴,從肩中俞入缺盆穴,

散而內行,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腸之分。其支者,從缺盆循頸入天窻、天容穴,上頬顴穴,至目鋭 ,

却入耳中聚於聼宮穴也,其別支從頬上 抵鼻,至目內 ,以交於足太陽經。

 

小腸經穴歌

手太陽經小腸穴,少澤先於小指設,前谷後谿腕骨間,陽谷須同養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貞,

臑俞天宗秉風合,曲垣肩外復肩中,天窻循次上天容,此經穴數一十九,還有顴髎入聼宮。

 

小腸經分寸歌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夲節前外側,節後橫紋取後谿,腕骨腕前骨陷側。陽谷鋭骨下陷肘,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外側上四寸,

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肩端後陷中, 俞肩骨陷考(肩 骨陷者,下胛骨上舉臂陷中取之也)。天宗肩骨下陷中,

秉風肩上小 空,(肩上 骨後,舉肩有空),曲垣肩中曲HT 陷,外俞上HT 一寸從(即外肩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

中俞大椎二寸旁,天窻曲頬動陷詳,天容耳下曲頬後,顴 面 鋭骨量(面 骨下廉鋭骨端陷中),聼宮耳中珠子上

(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此為小腸手太陽。

 

【注】少澤穴,在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是其穴也。從少澤上行,手小指外側夲節前陷中,前谷穴也。

從前谷上行,手小指夲節後,外側橫紋尖上陷中,仰手握拳取之,後谿穴也。從後谿上行,手掌外側,

腕前起骨下罅縫陷中,腕骨穴也。從腕骨上行,手掌外側,腕下鋭骨下陷中,陽谷穴也。

從陽谷上行,手下鋭骨上,一空腕後一寸許陷中,陽谷穴也。從陽谷上行,手下鋭骨上,一空腕後一寸許陷中,養老穴也。

從養老上行外廉四寸,支正穴也。從支正上行,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頭取之,小海穴也。

 

從小海上行,肩曲HT 骨下,大骨傍兩骨解間,肩端後陷中,肩貞穴也。從肩貞上行肩端, 上肩骨下,

HT 骨上廉陷中,舉臂取之, 俞穴也。從 俞上行,肩骨下陷中,天宗穴也。從天宗上行,肩上小 骨,

舉臂有空,秉風穴也。從秉風上行肩中央,曲HT 陷中,按之應手痛,曲垣穴也。從曲垣上行,肩HT 

上廉,去脊傍開三寸陷中,肩外俞穴也。從肩外俞上行,肩HT 內廉,去脊督衇之大椎穴傍開二寸陷中,

肩中俞穴也。從肩中俞上行,頸大筋前曲,頬下動衇應手陷中,天窻穴也。從天窻上行,耳下曲頬後,天容穴也。

從天容上行,面 骨下廉,鋭骨端陷中,顴 穴也。從顴 上行耳中之珠,聼宮穴也。

 

膀胱經文

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云: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之下,大腸之前。

有下口,無上口。當臍上一寸水分穴處,為小腸下口,乃膀胱上際,水液由此別回腸隨氣泌滲而入。

其出入皆由氣化,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也。是經多血少氣。

 

《難經》曰: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尿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

 

膀胱循行經文

膀胱足太陽之衇,起於目內 ,上額交顛。其支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內侠脊,抵腰中,

入循膂絡腎,属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 中。其支者,從 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

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 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到小趾外側。

 

膀胱經循行歌

足太陽經膀胱衇,目內 上起額尖。支者顛上至耳角,直者從顛腦後懸,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侠脊邊,

抵腰膂腎膀胱內,一支下與後隂連。貫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胛侠脊過髀樞,臂內後廉 中合,

下貫 內外踝後,京骨骨下趾外側。

 

【注】足太陽之衇,起目內 睛明穴,從睛明循行攢竹、曲差、五處,上額交顛,入承光穴,從承光循行通天穴。

其支者,從顛至耳上角,交於足少陽之經。其直者,從通天入絡於大杼穴,從大杼循行肩 內風門穴,

從風門循行肺俞穴,挾脊抵腰中厥隂俞穴,從厥隂俞穴循行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入循膂絡腎,從腎俞穴循行氣海俞,從腰中下挾脊大腸俞穴,從大腸俞循行關元俞、膀胱俞、中膂俞,

白環俞等穴,別行上 、次 、中 、下 等穴。其支者,又復上肩膊內,從附分穴循行貫胛魄户穴,

從魄户循行挾脊內膏肓、神堂、 、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等穴,

過髀樞秩邊穴,從秩邊穴循髀外從後廉、承扶、浮 、委陽穴,下合 中委中穴,從委中循行合陽穴,

從合陽下貫內承筋穴,從承筋循行承山、飛揚、附陽等穴,從附陽穴循行出外踝之後昆侖穴,

從昆侖穴循行仆參、伸衇、金門等穴,循京骨即夲經之京骨穴也。從京骨循行束骨、通谷穴,至小趾外側至隂穴而終,以交於足之少隂經也。

 

膀胱經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三,睛明攢竹曲差參,五處承光接通天,絡却玉枕天柱邊,大杼風門引肺俞,厥隂心膈肝膽居,

脾胃三焦腎俞次,大腸小腸膀胱如,中膂白環皆二行,去脊中間二寸許,上髎次髎中後髎下,會陽須下尻旁取,

還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當,魄户膏肓與神堂,噫譆膈關魂門旁,陽綱意舍及胃倉,肓門志室連胞肓,

秩邊承扶殷門穴,浮郄相鄰是委陽,委中再下合陽去,承筋承山相次長,飛揚附陽達崑崙,僕參申衇過金門,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指外側尋至隂。

 

膀胱經分寸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內 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神庭傍寸五,五處直行後五分,承通絡却玉枕穴,

後循俱是寸五行。天柱項後發際內,大筋外廉之陷中,自此脊中開二寸,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隂四,

心五督六膈七論,肝九膽十脾十一,胃俞十二椎下尋,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俞在十五椎,大腸十六小十八,

膀胱俞穴十九椎,中膂內俞二十下,白環俞穴甘一椎,小腸俞至白環內,腰空上次中下 ,會陽隂微尻骨旁,

背開二寸二行了,別從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 膈關七,

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會倉穴已分,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論,十九胞肓甘秩邊,

背部三行下行循。承扶臀下股上約,下行六寸是殷門,從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 尋,委陽承扶下六寸,

從 內斜並殷門。委中膝 約紋裡,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腳跟上七寸,穴在 腸之中央,承山腿肚分肉間,

外踝七寸上飛揚,附陽外踝上三寸,昆侖外跟陷中央,仆參亦在踝骨下,申衇踝下五分張,金門申衇下一寸,

京骨外側大骨當,束骨夲節後陷中,通谷節前限中量,至隂小趾外側端,去爪甲之韭葉方。

 

【注】睛明穴,在目內 外一分宛宛中,是其穴也。從睛明上行眉頭陷者中,攢竹穴也。

從攢竹上行發際間,侠督衇之神庭穴傍開一寸五分,正頭取之,曲差穴也。

從曲差後行五分,侠督衇之上星,傍開一寸五分,五處穴也。從五處後行一寸五分,承光穴也。

從承光後行一寸五分,侠督衇之百會穴,傍開一寸五分,通天穴也。從通天後行一寸五分,絡却穴也。

從絡却穴後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從玉枕侠項後大筋外廉,下行發際陷中,天柱穴也。

 

從天柱下行,以項後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正坐取之,大杼穴也。

從大杼下行,二椎下兩旁,各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風門穴也。

從風門行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是穴之處,正坐取之,肺俞穴也。

從肺俞行四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厥隂俞穴也。

從厥隂俞行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心俞穴也。

從心俞行六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督俞穴也。

從督俞行七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以之,膈俞穴也。

從膈俞行九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膽俞穴也。

從膽俞行十一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脾俞穴也。

從脾俞行十二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胃俞穴也。

從胃俞行十三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三焦俞穴也。

從三焦俞行十四椎下,與臍平,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腎俞穴也。

從腎俞行十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氣海俞穴也。

從氣海俞行十六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大腸俞穴也。

從大腸俞行十七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關元俞穴也。

從關元俞行十八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小腸俞穴也。

從小腸俞行十九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膀胱俞穴也。

從膀胱俞行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侠脊胛起肉間,伏而取之,中膂俞穴也。

從中膂俞行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白環俞穴也。

從白環俞行腰髁骨下一寸,侠脊兩旁第一空陷中,上穴也。

從上 行侠脊旁第二空陷中,次 穴也。從次 行侠脊旁第三空陷中,中 穴也。

從中 行侠脊旁第四空陷中,下 穴也。從下 行隂尾尻骨兩旁五分許,會陽穴也。

 

自大杼別衇,其支者從肩膊內循行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附分穴也。

從附分下行第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魄户穴也。

從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如取其穴,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

勿令臂動,乃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依胛骨之際,相去骨際如容側指許,

按其中一間空處,自覺牽引肩,是其穴也。從膏肓下行第五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神堂穴也。

從神堂下行第六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穴也,以手重按,病患呼:「啊是」,是其穴處,蓋因其痛也。

從 下行第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開肩取之,膈關穴也。

從膈關下行第九椎下,相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魂門穴也。

從魂門下行第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陽綱穴也。

從陽綱下行第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正坐取之,意舍穴也。

從意舍下行第十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胃倉穴也。

從胃倉下行第十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肓門穴也。

從肓門下行第十四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志室穴也。

從志室下行第十九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伏而取之,胞肓穴也。

從胞肓下行第二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秩邊穴也。

 

從秩邊下行在尻臀下,隂股上約紋中,承扶穴也。

從殷門外循斜上一寸,屈膝得之,浮穴也,故在委陽穴上一寸也。

從浮 下行,仍在承扶穴下六寸,屈伸取之,委陽穴也,而與會陽下合 中也。

從委陽下行, 中央約紋動衇陷中,令人仰頦至地,伏臥取之,委中穴也。

從委中下行,膝 約紋下三寸,合陽穴也。從合陽下行,腸中央陷中,腳跟上七寸,承筋穴也。

從承筋下行,腿肚下尖分肉間陷中,承山穴也。從承山斜行,足外踝後上七寸陷中,飛揚穴也。

從飛揚下行,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附陽穴也。

從附陽下行,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衇應手,昆侖穴也。

從昆侖下行,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仆參穴也。

從仆參行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申衇穴也。

從申衇下行一寸,金門穴也。從金門行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京骨��也。

按而得之,小指夲節後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從京骨行足小指外側,夲節後陷中赤白肉際,束骨穴也。

從束骨行足小指外側,夲節前陷中,通谷穴也。從通谷行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至隂穴也。

 

心包絡解

張介賔曰:心包一臟,《難經》言其無形。滑壽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臟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

豎膜之下,其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脂KT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

此說為是,凡言無形者非。《靈蘭秘典論》有: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而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二句。

今考心包,臟居膈上,經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實臣使也。此一官即此經之謂歟。

 

心包絡經循行經文

手厥隂心主包絡之衇,起於胸中,出属心包絡,下膈歴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

行太隂少隂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心包絡經循行歌

手厥隂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內,太隂少隂兩經中,指透中衝支者別,小指次指絡相通。

 

【注】手厥隂心包絡之衇,起於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属心包絡之經也。內行下膈,歴絡三焦者,

散布於腹之上、中、下也。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處也。從天池循 內至天泉,

從天泉穴行手太隂、手少隂兩衇之間,入肘內曲澤穴,下臂行兩筋之間, 門、間使、內關、大陵四穴,

入掌中勞宮穴,從勞宮循中指出其端,中衝穴也。 

其夲支之別支,別行掌中,循小指次指之端,以交於手少陽三焦經也。

 

心包絡經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澤郄門認,間使內關踰大陵,勞宮中衝中指盡。 

心包絡經分寸歌

心絡起自天池間,乳後傍一腋下三,天泉繞腋下二寸,曲澤屈肘陷中參, 門去腕後五寸,

間使腕後三寸然,內關去腕後二寸,大陵掌後橫紋間,勞宮屈拳名指取,中指之末中衝端。

 

【注】天池穴,在乳傍一二寸許,直腋下行三寸,脅之撅起肋骨間,是其穴也。

從天池穴斜上,繞腋循臂內廉下行二寸,舉臂取之,天泉穴也。

從天泉穴下行,肘內廉大筋內側,橫紋頭下陷中動衇,曲澤穴也。

從曲澤穴下行,掌後去腕五寸, 門穴也。從 門穴下行,掌後去腕三寸,兩筋間陷中,間使穴也。

從間使穴下行,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內關穴也。

從內關穴下行,掌後骨下橫紋中兩筋間陷中,大陵穴也。

從大陵穴下行,掌中央動衇,屈無名指取之,勞宮穴也。

從勞宮穴下行,手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陷中,中衝穴也。

 

卷五

腎臟經文

經云:腎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云:腎附於脊之十四椎下。是經常少血多氣。 

其合骨也,其榮發也,開竅於二隂。 

《難經》曰:腎有兩枚,重一斤二兩,主藏精與志。 

《中藏經》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張介賔云: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二條,上條系於心,下條趨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許;

中有兩穴,是腎帶經過處,上行脊髓至腦中,連於髓海。

 

腎經循行經文

腎足少隂之衇,起於小趾之下,斜趨足心之涌泉穴,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

以上 內,出 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属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

循喉嚨,侠舌夲。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腎經循行歌

足腎經衇属少隂,小趾斜趨涌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 內侵,出 內廉上股內,

貫脊属腎膀胱臨。直者属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夲尋。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深。

 

【注】足少隂腎經之衇,起自足太陽小趾之下至隂穴,斜趨足心涌泉穴,出然谷穴之下,循內踝後太谿穴,

從太谿別入跟中大鐘穴,從大鐘循行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穴,上腓內築賔穴也。

從築賔出 內廉隂谷穴,從隂谷上股內後廉橫骨穴,從橫骨內貫行脊属腎絡膀胱也。

其直者,從腎外行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隂都、通谷等穴,

入內貫肝與膈,外循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 中、俞府等穴,入肺中循循嚨,挾舌夲而終。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以交於手厥隂經也。

 

腎經穴歌

足少隂腎二十七,湧泉然谷照海出,太谿水泉連大鍾,復���交信築賔立,隂谷橫骨趨大赫,

氣穴四滿中注得,盲俞商曲石關蹲,隂都通谷幽門值,步廊神封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

 

腎經分寸歌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內踝一寸前,太谿踝後跟骨上,大鐘跟後踵中邊,水泉溪下一寸覓,照海踝下四分真,

復溜踝後上二寸,交信後上二寸聯,二穴只隔筋前後,太隂之後少隂前(前傍骨是復溜,後傍骨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條筋)

,築賔內踝上 分,隂谷膝下曲膝間。橫骨大赫並氣穴,四滿中注亦相連,五穴上行皆一寸,中行旁開五分邊,

肓俞上行亦一寸,但在臍旁半寸間,商曲石關隂都穴,通谷幽門五穴聯,五穴上下一寸取,各開中行五分前,

步廊神封靈墟穴,神藏 中俞府安,上行寸六旁二寸,俞府璇璣二寸觀。

 

【注】涌泉穴,在足心陷中,伸腿屈足,卷指宛宛中,是其穴也。從涌泉上行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從然谷行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衇陷中,太谿穴也。從大溪行足跟後,跟中大骨上兩筋間,大鐘穴也。

從大鐘行太谿下一寸,內踝下,水泉穴也。從水泉行足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之中陷中,照海穴也。

從照海行足內踝後,除踝上二寸許,前傍骨陷中,復溜穴也。從復溜斜外,上行復溜穴之後,二寸許後傍筋,交信穴也。

從交信斜外,上行過三隂交穴,上 分中,築賔穴也, 者俗名腿肚也。

從築賔上行,膝下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隂谷穴也。

 

從隂谷上行,入腹,隂上橫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任衇之中行旁開五分,橫骨穴也。

從橫骨上行一寸,大赫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大赫上行一寸,氣穴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

從氣穴穴上行一寸,四滿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四滿上行一寸,中注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

從中注上行一寸,肓俞穴也,直臍旁去臍中五分,從肓俞上行二寸,商曲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

從商曲上行一寸,石關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石關上行一寸,隂都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

從隂都上行一寸陷中,通谷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從通谷上行一寸陷中,幽門穴也,亦去中行旁開五分。

從幽門上行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旁開二寸,仰而取之,步廊穴也。

從步廊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仰而取之,神封穴也。

從神封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靈墟穴也。

從靈墟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神藏穴也。

從神藏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 中穴也。

從 中上行巨骨,下侠任衇之璇璣,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三焦經文

經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又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又云:是經少血多氣。

《中藏經》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

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也。 

 

三焦經循行經文

三焦手少陽之衇,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

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

上項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頬,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頬,至目鋭 。

  

三焦經循行歌

手經少陽三焦衇,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岐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 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別傳,

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裡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出 仍注頬;

一支出耳入耳前,却從上關交曲頬,至目鋭 乃盡焉。

 

【注】手少陽三焦之衇,起於手小指次指外側之端關衝穴,從關衝上出兩指之間液門、中渚穴,循手腕表陽池穴也。

從陽池出臂外兩骨之間,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等穴,上貫肘,清冷淵穴也,從清冷淵穴循臂 外,

上肩循消濼、 會、肩 、天穴,從天 穴而交出足少陽經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

下膈內而循行之分,皆属三焦經也。其支者,從膻中上外出缺盆,上項天牖穴,從天牖穴循系耳後翳風

、 衇、顱息穴,從顱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孫穴、絲竹空穴也。由角孫、絲竹空穴繞耳以屈下至 和 、耳門穴也。

其夲支之別,支者從耳後出走耳前,過足少陽經客主人穴之前,交頬至目鋭之外 ,以交於足少陽膽經也。

 

三焦經穴歌

手少三焦所從經,二十三穴起關衝,液門中渚陽池歴,外關支溝會宗逢,三陽絡入四瀆內,

注於天井清冷中,消濼臑會肩髎穴,天髎天牖經翳風,瘈衇顱息角耳門,和髎上行絲竹空。

 

三焦經分寸歌

無名外側端關衝,液門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門上一寸,陽池腕前表陷中,外關腕後二寸陷,

關上一寸支溝名,外關一寸會宗平,斜上一寸三陽絡,肘前五寸四瀆稱,天井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骨罅中。

井上一寸清冷淵,消濼臂肘分肉端, 會肩端前二寸,肩上陷中看,天肩井後一寸,天牖耳下一寸間,

翳風耳後尖角陷, 衇耳後青衇看,顱息青絡衇之上,角孫耳上發下間,耳門耳前缺處陷,

和橫動衇耳前,欲覓絲竹空何在,眉後陷中仔細觀。

 

【注】關衝穴,在手四指���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

從關衝上行手小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之,液門穴也。

從液門上行一寸陷中,中渚穴也。從中渚由四指夲節直上,行手表腕上陷中,陽池穴也。

從陽池上行手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外關穴也。從外關上行一寸,兩骨間陷中,支溝穴也,

從支溝外開一寸,會宗穴也。以支溝會宗二穴相並平直,空中相離一寸也。

從會宗內斜上行一寸,臂上大交衇,三陽絡穴也。從三陽絡上行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四瀆穴也。

從四瀆斜外一行,肘外大骨尖後,肘上一寸,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天井穴也。

 

從天井上行一寸,伸肘舉臂取之,清冷淵穴也。從清冷淵上行,肩下臂外肘上分肉間,消濼穴也。

從消濼上行, 外去肩端三寸宛宛中, 會穴也。從 會上行,肩端上陷中,斜舉臂取之,肩 穴也,

從肩 上行肩,缺盆中直,是少陽經之肩井穴;後一寸,天 穴也。

從天 上行,頸大筋外缺盆上,手太陽經天容穴後,足太陽經天柱穴前,足少陽膽經完骨穴下,

發際中上斜侠耳後一寸,天牖穴也。從天牖上行,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翳風穴也。

從翳風上行,耳後中間雞足青絡衇中, 衇穴也。從 衇行耳後上間青絡衇中,顱息穴也。

從顱息上行,耳上上間,發際下開口有空,角孫穴也。 

從角孫繞行耳前,起肉當耳缺處陷中,耳門穴也。

從耳門行耳前,兑發下橫動衇中,和穴也(兑發下即鬢角也)。從和 上行眉後陷中,絲竹空穴也。

 

 

膽腑經文

經云: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又云:是經少血多氣。又曰: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難經》曰: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長三寸,盛精汁三合。 

《中藏經》曰:膽者清淨之府,號曰將軍,主藏而不瀉。 

 

膽經循行經文

膽足少陽之衇,起於目鋭 ,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鋭 後;其支者,別鋭,下大迎,合手少陽抵於 ,下加頬車,

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属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膽經循行歌

足衇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鋭 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上缺盆;

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鋭 循;一支鋭 大迎下,合手少陽抵項根,下加頬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

属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街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

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

 

【注】足少陽膽經之衇,起於目之鋭 瞳子 穴,循聼會客主人穴,上抵頭角頷厭穴也。

從頷厭循懸顱、懸厘、曲鬢、率谷,折而下行於耳後之天衝、浮白、竅隂、完骨等穴;

折外上行至眉頭之夲神、陽白、臨泣、目窻、正營、承靈、腦空等穴;

循頸至風池穴,過手少陽經天牖穴之前,至肩上夲經之肩井穴;從肩井穴却交出於手少陽之後,入缺盆處也。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鋭 後,此一小支之衇,行於頭之無穴處也。

又其支者,別鋭 下手陽明之大迎穴,合手少陽抵於 下,加頬車,下頸合缺盆穴,以下入胸中,貫膈絡肝,

属膽,循脅裡,出氣街,散布臟腑,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環跳穴也。其支者,從缺盆下腋淵液穴;

從淵液穴循胸輙筋穴也。從輙筋、日月穴過季脅至京門穴;從京門循行帶衇、五樞、維道、居,下合髀厭中環跳穴也。

從環跳穴以下循髀陽風市穴,從風市循行中瀆、陽關,出膝外廉陽陵泉穴也。

從陽陵泉穴循行陽交、外丘、光明等穴,下外輔骨之前陽輔穴也。

從陽輔穴直下抵絕骨之端懸鐘穴;從懸鐘下出外踝之前丘墟穴;從丘墟穴循足跗上臨泣穴也。

從臨泣入小指次指之間侠谿、竅隂穴也。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以交於足厥隂肝經也。

 

膽經穴歌

足少陽經童子髎,四十三穴行迢迢,聼會客主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髩翹,率谷天衝浮白次,竅隂完骨夲神至,

陽白臨泣開目窻,正營承靈腦空是,風池肩井淵液長,輙筋日月京門鄉,帶衇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市中瀆,

陽關陽陵復陽交,外邱光明陽輔高,懸鍾邱墟足臨泣,地五侠谿竅隂畢。

 

膽經分寸歌

足少陽兮四十三,頭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風池,積數陳之依次第。外 五分瞳子,耳前陷中尋聼會,

上行一寸客主人,內斜曲角上頷厭,後行顱中厘下穴,曲鬢耳前上發際,率谷入發寸半安,

天沖耳後斜二寸浮白下行一寸間,竅隂穴在枕骨下,完骨耳後入發際,量得四分須用記,夲神神庭旁三寸,

入發四分耳上系,陽白眉上一寸許,上行五分是臨泣。臨後寸半目窻穴,正營承靈及腦空,後行相去一寸五,風池耳後發陷中。

 

肩井肩上陷中取,大骨之前寸半明,淵液腋下行三寸,輙筋復前一寸行,日月乳下二肋縫,下行五分是穴名。

臍上五分傍九五,季肋侠脊是京門,季下寸八尋帶衇,帶下三寸穴五樞,維道章下五三定,維下三寸居 名,

環跳髀樞宛中陷,風市垂手中指終。膝上五寸中瀆穴,膝上二寸陽關尋,陽陵膝下一寸住,陽交外踝上七寸,

外丘外踝七寸同,此系斜属三陽分,踝上五寸定光明,踝上四寸陽輔穴,踝上三寸是懸鐘,丘墟踝前陷中取,

丘下三寸臨泣存,臨下五分地五會,會下一寸侠谿輪,欲覓竊隂穴何在?小指次指外側尋。

 

【注】瞳子 ,在目鋭 去 五分,是其穴也。從瞳子 下外斜行,耳前起骨上面,下一寸耳珠下動衇宛宛中,

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聼會穴也。從聼會上直行一寸,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客主人穴也。

從客主人上內斜行,兩太陽曲角上廉,頷厭穴也。

 

從頷厭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之中,懸顱穴也。從懸顱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下廉,懸厘穴也。

從懸厘後行,耳前入發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曲鬢穴也。從曲鬢後行耳上,入發際寸半陷者宛宛中,

嚼牙取之,率谷穴也。從率谷後行耳後三分許,入發際二寸,天沖穴也。

從天衝下行耳後,入發際一寸,浮白穴也。從浮白下行耳後,高上枕骨下,搖動有空,竅隂穴也。

從竅隂行耳後,入發際四分,完骨穴也。

 

從完骨折上行,神庭旁三寸,直耳上入發際四分,夲神穴也。從夲神行眉上一寸,直瞳子,陽白穴也。

從陽白上直行,入發際五分陷中,正睛取之,臨泣穴也。從臨泣後行一寸,目窻穴也。從目窻後行一寸,正營穴也。

從正營後行一寸五分,承靈穴也。從承靈後行一寸五分,腦空穴也。

從腦空下行耳後,下發際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於耳中,風池穴也。

 

從風池下行肩上,會其支者,合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肩井穴也。

從肩井下行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淵液穴也。

從淵液下行,復前一寸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半,直兩乳,側臥屈上足取之,輙筋穴也。

從輙筋行乳下二肋端縫下五分,日月穴也。

從日月行監骨腰中季肋夲,侠脊臍上五分,旁開九寸半,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京門穴也。

從京門下行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旁開八寸半,帶衇穴也。

從帶衇下三寸,五樞穴也。從五樞下行,過肝經之章門穴下五寸三分,維道穴也。

從維道下行三寸,監骨上陷中,居 穴也。從居 下行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環跳穴也。

 

從環跳下行膝上外廉兩筋中,以手著腿中指盡處,風市穴也。

從風市下髀骨外,膝上外廉五寸,分肉間陷中,中瀆穴也。從中瀆下行膝上二寸,犢鼻外陷中,陽關穴也。

從陽關下行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蹲坐取之,陽陵泉穴也。

從陽陵泉下行,足外踝上七寸,內斜三陽分肉間,陽交穴也。

從陽交行外踝上七寸外斜,外丘穴也。從外丘下行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從光明下行一寸,輔骨前絕骨端,內斜三分,陽輔穴也。

 

從陽輔下行三寸,外踝骨尖內動衇中,尋按取之,懸鐘穴也。

從懸鐘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從丘墟下行三寸,在足小指四指夲節後,足跗間陷中,臨泣穴也。

從臨泣下行五分,足小指四指夲節後間陷中,地五會穴也。

從地五會下行一寸,足小指四指夲節前,岐骨間陷中,侠谿穴也。

從侠谿下行足小指四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竅隂穴也。 

 

肝臟經文

經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又云: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

是經常多血少氣。其合筋也,其榮爪也。主藏魂,開竅於目。其系上絡心肺,下亦無竅。

《難經》曰: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臟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 

 

肝經循行經文

肝足厥隂之衇,起於大指聚毛之上,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隂之後,上 內廉,

循股隂入毛中,過隂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絡膽,上貫膈,布脅,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

上出額與督衇會於顛。其支者,從目系下頬裡,環脣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肝經循行歌

厥隂足衇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隂後,循 內廉隂股沖,

環繞隂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絡膽逢,上貫膈裡布脅肋,侠喉頏顙目系同,衇上顛會督衇出。

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頬裡環脣內,支者便從膈肺通。

 

【注】足厥隂肝經之衇,起於足大指聚毛之際大敦行間穴,從行間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從太衝穴去內踝一寸,

至於中封穴也。從中封穴循行內踝五寸,入於蠡溝穴也。從蠡溝上踝七寸中都穴,上內踝八寸,

交出於足太隂隂經之後,上踝內廉,膝關曲泉穴也。從曲泉循股隂隂包五裡穴,入於毛中之隂廉穴,

過隂器入抵小腹,上行於章門穴,從章門循行期門穴,從期門內行,侠胃,属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

散布於臟腑,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額,與督衇會於顛也。其有一支者,不上會於顛,

但從目下頬裡環脣內。又一支復從肝別貫膈,上注於肺,以交於手太隂肺經也。

 

肝經穴歌

足厥隂經一十四,大敦行間太衝是,中封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隂包次,五里隂廉上急衇,章門纔過期門至。

 

肝經分寸歌

大敦足大端外側,行間兩指縫中間,太衝夲節後二寸,中封內踝前一寸,蠡溝踝上五寸是,中都上行二寸中,

膝關犢鼻下二寸,曲泉曲膝盡橫紋。隂包膝上行四寸,氣衝三寸下五裡,隂廉氣衝下二寸,急衇毛際旁二五,

厥隂大絡系睪丸,章門臍上二旁六,期門從章斜行乳,直乳二肋端縫已。

 

【注】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後如韭葉許,外側聚毛中,是其穴也。

從大敦上行足大指次指岐骨縫間,動衇應手陷中,行間穴也。從行間上行二寸許,足跗間動衇應手陷中,太衝穴也。

從太衝上行足內踝前一寸,筋裡宛宛中,中封穴也。從中封上行內踝上五寸,蠡溝穴也。

從蠡溝上行二寸,當 骨中,中都穴也。從中都上行,犢鼻下二寸旁陷者中,膝關穴也。

從膝關上行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紋頭取之,曲泉穴也。

 

從曲泉上行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有槽中,隂包穴也。

從隂包上行,在足陽明胃經之氣衝穴下三寸,隂股中動衇應手,五裡穴也。

從五裡上行羊矢下,斜裡三分,直上氣衝下二寸,動衇陷中,隂廉穴也。

 

從隂廉上行隂上,中行兩旁相去二寸半,按之隱指而堅,甚按則痛引上下,此厥隂之大絡,為睪之系,急衇穴也。

從急衇上行足太隂脾經之大橫穴外,季肋直臍軟骨端,臍上二寸,兩旁開六寸,側臥取肘尖盡處,章門穴也。

從章門上行,足陽明胃經之不容穴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期門穴也。

 

卷六

奇經八衇總歌

正經經外是奇經,八衇分司各有名。任衇任前督於後,沖起會隂腎同行,陽蹺跟外膀胱別,

隂起跟前隨少隂,陽維維絡諸陽衇,隂維維絡在諸隂,帶衇圍腰如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

 

【注】衇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衇也;奇經則不拘於常,故謂之奇也。

蓋人之氣血,常行於十二經衇。經衇滿溢,流入他經,別道而行,故名奇經。

奇經有八,曰:任、督、衝、帶、陽蹺、隂蹺、陽維、隂維是也。

任衇任於前,督衇督於後。衝衇為諸衇之海,帶衇猶身之束帶。

陽蹺為足太陽之別,隂蹺為足少隂之別。陽維則維絡諸陽,隂維則維絡諸隂。

隂陽相維,諸經乃調。故此八衇,譬猶圖設溝渠,以備水潦,斯無濫溢之患。人有奇經亦若是也。

 

任衇循行經文

《素問‧骨空論》曰:任衇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靈樞‧五音五味篇》曰:衝衇任衇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口脣。

 

任衇循行歌

任衇起於中極下,會隂腹裡上關元,循內上行會衝衇,浮外循腹至喉咽,別絡口脣承漿已,

過足陽明上頤間,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隂衇海名傳。

 

【注】任衇者,起於中極之下。中極者,穴名也。在少腹聚毛處之上毛際也。中極之下,謂曲骨之下會隂穴也。

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者,謂從會隂循內上行,會於衝衇,為經絡之海也。

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至於咽喉,別絡口脣,至承漿而終。上頤循面入目至睛明者,謂不直交督衇,

由足陽明承泣穴上頤循面,入目內 之足太陽睛明穴,始交於督衇,總為隂衇之海也。

 

任衇穴歌

任衇中行二十四,會隂潛伏兩隂間,曲骨之前中極在,關元石門氣海邊,隂交神闕水分處,

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闕連鳩尾,中庭膻中玉堂聯,紫宮華蓋循璇璣,天突廉泉承漿端。

 

任衇分寸歌

任衇會隂兩隂間,曲骨毛際陷中安,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臍下二寸名石門,臍下寸半氣海全。

臍下一寸隂交穴,臍之中央即神闕,臍上一寸為水水,臍上二寸下脘列,臍上三寸名建裡,臍上四寸中脘許,

臍上五寸上脘在,巨闕臍上六寸五,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却在兩乳間,膻上寸六玉堂主,

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華蓋四八舉(四寸八分),膻上璇璣五寸八,璣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約四寸,

廉泉頷下骨尖已,承漿頤前脣棱下,任衇中央行腹裡。

 

【注】會隂穴,在前隂後隂之中間,任、督、衝三衇所起,督由會隂而行背,任由會隂而行腹,沖由會隂而行足也。

從會隂上行,橫骨上毛際陷中,動衇應手,臍下五寸,曲骨穴也。從曲骨上行,在臍下四寸,中極穴也。

從中極上行,在臍下三寸,即關元穴也。 

從關元上行,在臍下二寸,石門穴也。從石門上行,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氣海穴也。 

從氣海上行,在臍下一寸,隂交穴也。從隂交上行,當臍之中,神闕穴也。

從神闕上行,臍上一寸,水分穴也。從水分上行,臍上二寸,下脘穴也。

從下脘上行,臍上三寸,建裡穴也。從建裡上行,在臍上四寸,中脘穴也��

從中脘上行,在臍上五寸,上脘穴也。從上脘上行,在兩岐骨下二寸,巨闕穴也。

 

從巨闕上行一寸,鳩尾穴也。從鳩尾上行一寸陷中,中庭穴也。從中庭上行一寸六分,膻中穴也。

從膻中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玉堂穴也。從玉堂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紫宮穴也。

從紫宮上行一寸六分陷中,華蓋穴也。從華蓋上行一寸陷中,璇璣穴也。從璇璣上行一寸,天突穴也。

從天突上行,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夲下,仰而取之,廉泉穴也。從廉泉上行,在頤前下脣棱下陷中,承漿穴也。

 

督衇循行經文

《素問‧骨空論》曰:督衇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

女子入系廷孔,其孔,尿孔之端也,其絡循隂器,合篡間,繞篡後。

別繞臀,至少隂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隂上股內後廉,貫脊,属腎。與太陽起於目內 ,上額,交顛上,入絡腦,

還出別下項,循肩 ,內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督衇循行歌

督衇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尿孔疆,男子之絡循隂器,繞篡之後別臀方,至少隂者循腹裡,會任直上關元行,

属腎會沖街腹氣,入喉上頤環脣當,上系兩目中央下,始合內 絡太陽,上額交顛入絡腦,還出下項肩場,

侠脊抵腰入循膂,絡腎莖篡等同鄉,此是申明督衇路,總為陽衇之督綱。

 

【注】督衇者,起於少腹下骨中央,謂男女少腹以下,橫骨內之中央,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男子隂器合篡間也。

男子隂莖盡處,精室孔、尿孔合並一路,合篡處也,即女子胞孔、尿孔合並之處。廷孔之端,即下文曰:

與女子等也。其絡循隂器,合篡間,繞篡後行,是謂夲絡外合太陽中絡也。別絡繞臀,是謂別絡內並少隂腹裡也。

故經曰:至少隂與巨陽中絡者,合也。至少隂者,循行上股內後廉,循腹裡,與任衇上會於關元,貫脊属腎,

侠腎上行,與衝衇會於腹氣之街。故經曰:自少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內行至督衇齦交而終,

外行系兩目之下中央,循行目內 ,會於太陽。故經曰:與太陽起於目內 ,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循肩 內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復會於少隂,此督衇之循行也。

 

督衇穴歌

督衇行衇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長强,腰俞陽關入命門,懸樞脊中中樞長,筋縮至陽歸靈臺,神道身柱陶道開,

大椎瘂門連風府,腦户强間後頂排,百會前頂通顖會,上星神庭素髎對,水溝兑端在脣上,齦交上齒縫之內。

 

督衇分寸歌(附:督衇解)

尾閭骨端是長强,二十一椎腰俞當,十六陽關十四命,三一懸樞脊中央,十椎中樞筋縮九,七椎之下乃至陽,

六靈五身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鄉,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發際啞門行,風府一寸宛中取,腦户二五枕之方,

再上四寸强間位,五寸五分後頂强,七寸百會頂中取,耳尖前後發中央,前頂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會量,

一尺一寸上星位,前發尺二神庭當,鼻端準頭素 穴,水溝鼻下人中藏,兑端脣上端上取,齦交脣內齒縫鄉。

 

【注】督衇之別,起於長强者,即繞篡後,外合太陽,循行尾閭間,長强穴也。侠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左右,

別走太陽,入貫膂,謂督衇循外而上行也。故《難經》曰:起於下極之俞。即長强尾閭間也。並於脊裡,即侠脊也。

上至風府,入属於腦,即上項散頭也。從長强貫脊上行二十一椎下,腰俞穴也。十六椎下,陽關穴也。十四椎下,命門穴也。

 

十三椎下,懸樞穴也。十一椎下,脊中穴也。十椎下,中樞穴也。九椎下,筋縮穴也。七椎下,至陽穴也。

六椎下,靈台穴也。五椎下,神道穴也。三椎下,身柱穴也。一椎下,陶道穴也。一椎之上,大椎穴也。

上至上發際,啞門穴也。從啞門入發際,風府穴也。從風府上行一寸五分枕骨上,腦户穴也。

從腦户上行一寸五分,强間穴也。從强間上行一寸五分,後頂穴也。從後頂上行一寸五分,直兩耳尖頂陷中,百會穴也。

從百會前行一寸五分,前頂穴也。從前頂前行一寸五分,囟會穴也。從囟會又前行一寸,上星穴也。

從上星至前發際,神庭穴也。前後發際,合骨度共一尺二寸也。從前發際下至鼻端準頭,素穴也。

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水溝穴也。脣上端,兑端穴也。脣內齒上齦縫中,齦交穴也。

凡二十八穴,循行背之中行者也。

 

【按】督衇始於長强者,夲自《靈樞‧經衇篇》曰:督衇之別名長强,侠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

別走太陽,入貫膂。《難經》二十八難曰:督衇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之上,至風府入属於腦,

乃指穴而言也。前論督衇起於少腹者,是指循行而言也。

 

衝衇循行經文

《素問‧骨空論》曰:衝衇者,起於氣街,並少隂之經,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靈樞‧衛氣篇》曰:請言氣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

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俞;氣在腹者,止之背俞。與衝衇在臍之左右之動衇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

 

衝衇循行歌

衝衇起於腹氣街,後天宗氣氣衝來,並於先天之真氣,相並侠臍上胸街,

大氣至胸中而散,會合督任充身懷,分布臟腑諸經絡,名之曰海不為乖。

 

【注】衝衇者,起於氣街,是起於腹氣之街也。名曰氣街者,是謂氣所行之街也。

一身之大氣,積於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氣,是所受者,即人之腎間動氣也;

有後天之宗氣,是水穀所化者,即人之胃氣也。此所謂起於腹氣之街者,是起胃中穀氣也;

並於少隂者,是並於腎間動氣也。其真氣與穀氣相並,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是謂大氣至胸中,

分布五臟六腑諸經,而充身者也。《靈樞‧逆順肥瘦篇》曰:衝衇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氣焉。

《靈樞‧動俞篇》又曰:衝衇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隂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

《靈樞‧五音五味篇》又曰:衝衇任衇皆起於胞中者,即此之起於腎下之謂也。

 

而謂起於腎下者,即並於少隂之經,腎間動氣上行也。《素問‧骨空論》曰:

衝衇起於氣衝者,即此出於氣街之謂也。不曰起而曰出者,謂穀氣由陽明胃經出,而會於氣街也。

 

衝衇穴歌

衝衇侠臍起橫骨,大氣四注肓俞同,商石隂通幽門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衝衇分寸歌(附:任督沖三衇合解)

衝衇分寸同少隂,起於橫骨至幽門,上行每穴皆一寸,穴開中行各五分。

 

【注】衝衇起於足陽明,並於足少隂腹氣之街,侠臍中行左右五分,而上行自少腹下尖隂上橫骨穴,

從橫骨穴上行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隂都、通谷、幽門等共十一穴,

每穴上行相去各一寸,中行左右各五分。 

 

【按】任、督、衝三衇,《素問‧骨空論》曰:任衇起於中極之下,毛際以上。是外指少腹之分也。

循腹裡,是內指胞中也。督衇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廷孔,男子隂器,合篡貫脊属腎,亦是外指少腹,內指胞中也。

衝衇起於氣街,並少隂之經,亦是指於胞中也。雖未明言胞中,而實未嘗不起於胞中也。

是以知任、督、衝三衇,皆起於胞中。然三衇皆後天水穀所化,胃氣出於氣街,會於胞中,

與先天腎間動之真氣,並行而充身者也。由此觀之,三衇同出一源無疑矣。

故王冰《內經注》、《甲乙經》、《鍼灸圖經》以任衇循背者謂之督衇;

自少腹上謂之任衇,亦謂之督衇,則是以背腹隂陽,別為名目耳。然衝衇亦起於胞中,並足少隂而上行。

是任衇、督衇、衝衇乃一源而三岐者。故人身之有腹背,猶天地之有子午;任督之有前後,猶二陸之分隂陽也。

胞中者,謂男女丹田之通稱也。在女子謂之女子胞,在男子即精室也。

 

帶衇循行經文

《靈樞‧經衇別篇》曰:足少隂上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属帶衇。 

《二十八難》曰:帶衇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帶衇循行歌

帶衇足少隂經衇,上 別走太陽經,合腎十四椎属帶,起於季脅繞身行。 

【注】帶衇夲由足少隂經之衇,上至 中,別走太陽而合腎,當十四椎,出属帶衇,故起於季脅,繞身一周行也。

 

帶衇穴歌

帶起少陽帶衇穴,繞行五樞維道間,京門之下居膕上,周回季脅束帶然。 

【注】足少隂之正衇,出於然谷,循內踝後。其別者入跟中,上膕內,至 中,別走而合太陽,上至腎之氣穴穴,

當十四椎內,與足少隂衝衇會,外與足少陽帶衇合會,而不與衝衇偕行,出於季脅,属少陽帶衇穴也。

故《難經》曰:帶衇者,起於季脅也。回身一周者。謂起於足少陽帶衇穴,循行五樞穴、維道穴,不行居 穴,

回行如帶,故曰帶衇也。

 

帶衇分寸歌

帶衇部分足少陽,季脅寸八是其鄉,由帶三寸五樞穴,過章五三維道當。 

【注】帶衇部分,在足少陽經季脅之下一寸八分,即帶衇穴也。從帶衇穴下三寸,即五樞穴也。

從五樞下行,過肝經之章門穴下五寸三分,即維道穴也。

 

陽蹺隂蹺衇循行經文

《靈樞‧衇度篇》曰:蹺衇者,少隂之別,起於然谷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隂股,入隂,上循胸裡,

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肍,属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二十八難》曰:陽蹺衇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隂蹺衇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衇。

 

陽蹺衇循行歌

陽蹺衇起於跟中,上合三陽外踝行,從脅循肩入頸肍,属目內眥太陽經。 

【注】陽蹺之衇,起於足跟之中,上合三陽外踝上行,從脅少陽居(骨翏)之穴,上循肩,入頸陽明之肩 、

承泣等穴,属目內 而會太陽也。

 

陽蹺衇穴歌

陽蹺衇起申仆陽,居(骨翏)肩髃巨骨鄉,髃俞地倉巨(骨翏)泣,終於睛明一穴强。

 

陽蹺衇分寸歌

陽蹺衇起足太陽,申衇外踝五分藏,仆參後繞跟骨下,附陽外踝三寸鄉,居監骨上陷取,肩髃一穴肩尖當,

肩上上行名巨骨,肩胛之上 俞坊,口吻旁四地倉位,鼻旁八分巨疆,目下七分是承泣,目內眥出睛明昂。

 

【注】蹺者足也,奇經涉於足者之名也。曰陽者,以其所行陽經也。陽蹺者,謂足太陽經之別衇也,起於足太陽膀胱經,

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衇穴也。從申衇繞後跟骨下,仆參穴也。從仆參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陽穴也。

又與足少陽會於季脅軟骨端下八寸三分,居 穴也。又與手陽明會於膊骨頭肩端上,肩 穴也。

從肩 穴上行肩尖上兩叉骨,巨骨穴也。又與手足太陽陽維,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 俞穴也。

又與手足陽明會於夾口吻旁四分,地倉穴也。從地倉穴行於鼻孔旁八分,巨 穴也。

又與任衇足陽明會於目下七分,承泣穴也。又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隂蹺會於目內 外一分,睛明穴也。

 

隂蹺衇循行歌

隂蹺亦起於跟中,少隂之別內踝行,上循隂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注】隂蹺之衇,亦起於跟中,由少隂別衇然谷之穴,上行內踝,循隂股,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會於太陽也。

 

隂蹺衇穴歌

隂蹺起於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夲足少隂,足之太陽睛明接。

 

隂蹺衇分寸歌

隂蹺衇起足少隂,足內踝前然谷尋,踝下一寸照海陷,踝上二寸交信真,目內 外宛中取,睛明一穴甚分明。 

【注】隂蹺者,以其所行隂經,為足少隂之別衇也。起於足少隂腎經,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從然谷穴循內踝之下一寸,照海穴也。從照海穴不循太谿穴,又於足內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

從交信穴上循隂股,入隂而行,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鼻旁,属目內 外宛宛中睛明穴,

合於太陽、陽蹺,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之用矣。

故知隂蹺衇氣,若不與陽蹺衇氣並榮於目,則目不能合也。此隂蹺循行之經衇也。 

 

陽維隂維衇循行經文

《二十八難》曰:陽維隂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溢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之會,隂維起於諸隂交也。

 

陽維衇循行歌

陽維衇起足太陽,外踝之下金門疆,從胻背肩項面頭,維絡諸陽會督場。 

【注】陽維之衇,起於足太陽經外踝之下金門穴也。從胻骨、背外、肩胛、項旁、面上、頭後至啞門穴,維絡諸陽會於督衇也。

 

陽維衇穴歌

陽維衇起穴金門, 俞天 肩井深,夲神陽白並臨泣,正營腦空風池巡,風府啞門此二穴,項後入發是其根。

 

陽維衇分寸歌

陽維衇起足太陽,外踝一寸金門藏,踝上七寸陽交位,肩後胛上 俞當,天 穴在缺盆上,肩上陷中肩井鄉,

夲神入發四分許,眉上一寸陽白詳,入發五分臨泣穴,上行一寸正營場,枕骨之下腦空位,風池耳後陷中藏,

項後入發啞門穴,入發一寸風府疆。

 

【注】陽維起於諸陽之會者,謂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也。

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之足外踝上七寸,陽交穴也。又與手足太陽及蹺衇,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 俞穴也。

又與手足少陽會於缺盆中上毖骨際,天 穴也。又會於肩上陷中,肩井穴也。

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會於眉上一寸,陽白穴也。從陽白穴上行於目上,直入發際,夲神、臨泣穴也。

從臨泣穴上行二寸,正營穴也。從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腦空穴也。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廉,風池穴也。

又與督衇會於項後風府、啞門穴,此陽維衇氣所發也。

 

隂維衇循行歌

隂維衇起足少隂,內踝上行穴築賔,循腹至乳上結喉,維絡諸隂會於任。 

【注】隂維之衇,起於足少隂經內踝上行築賔之穴,循腹至乳上結喉,至廉泉穴,維絡諸隂,會於任衇也。

 

隂維衇穴歌

隂維之穴起築賔,府舍大橫腹哀循,期門天突廉舌夲,此是隂維衇維隂。

 

隂維衇分寸歌

隂維衇起足少隂,內踝之後尋築賔,少腹之下稱府舍,大橫平臍是穴名,

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門直乳二肋縫,天突結喉下一寸。

 

【注】隂維起於諸隂之交者,謂起於足少隂腎經之足內踝後,上分中,名曰築賔穴也。

與足太隂交於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又平臍云中行三寸半,大橫穴也。 

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縫之下二寸,腹哀穴也。又與足厥隂交於乳下二肋端縫,期門穴也。

又與任衇交於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從天突穴上行,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夲下,廉泉穴,此隂維衇氣所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