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三方

 

               下篇二                    

九龍丹

木香 乳香(制) 沒藥(制) 兒茶血竭(另研) 巴豆(去油不去心各等分)

上研末,以生蜜調成一塊,瓷器收貯。臨用時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空腹時熱酒送服。

又一本云丸如綠豆大,每服九丸,故名“九龍丹”。

以編者過去經驗,一粒似太少,九粒又嫌過多,大都視患者體質強弱、以三丸至七丸為最適當;

但偶爾也有用到九丸的,病勢減退雖快,而患者有下利不休副作用,是不免過分吃苦耳。

 

又文叔來外科摘錄中之九龍丹方,與此小有不同,專治魚口便毒,懸癰橫,初起未成膿者宜服,

方為兒茶、血竭、乳香、沒藥、木香、甲珠各一兩,共為末,以歸尾三兩,紅花二兩,酒煎膏,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錢,空心熱酒送服,數服自潰。余意便毒既成,在未化膿時,必須用快刀斬亂麻手段以殺其勢,

使不化膿,今將猛烈峻瀉之巴豆除去,似失其制方意義,但用歸尾、紅花煎膏和丸部分,殊屬可取。

 

編者臨症上常用家傳之“魚口內消丸”治便毒,效力極為確實穩妥,特將其方介紹如次

黃柏 荊芥 防風 花粉 蟬蛻 蒺藜木通 槐子 山甲 斑蝥(各等分)蜈蚣 全蠍 黑砂(較前藥分量加倍)

上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熱黃酒送服。

 

此瘡生於腳連兒骨,此處骨多肉少,故有窮骨之稱。

患症多由風濕而來,初時發硬搔癢,倘偶一不慎,失手搔破時,則出血水,常常不乾,

且受風後更奇癢難堪,往往窮年累月,不能治癒,臨症時看其肉色紅活而作痛者易治,如烏黑不痛者難治。

內服中九丸及下列之清解劑;若瘡四邊高中間凹者,必有繭骨,宜搽紅升丹,貼隔紙膏。

 

防風 荊芥 蘇合 黃芩 梔子 連翹赤芍(各五錢) 黃柏 苦參 牛膝 木瓜 銀花 蒼術 花粉 白芷 木通(各三錢)

上水煎空心服。外用熏洗湯熏洗,後貼隔紙膏,一日一換;

若四弦好肉作癢者,以太歲墨搽于弦上,紅腫自退,癢即頓止,此時可用加味天然散以生肌、平口。

如瘡不紅活而現烏色,兼出腥水者,宜以除濕追風之劑主之

 

赤芍 防風 荊芥 白芷 薄荷 紫蘇黃芩 黃柏 蒺藜 蒼術 大黃 銀花 大楓子 蛇床子

上銼片,以上濃醋一大碗,取土罐一隻,入藥在內,煎一炷香時,將桐子葉約百十疋,

入醋內泡軟,冷定取貼瘡上,一日一換,至瘡口不癢,瘡弦紅活時,貼膈紙膏,洗熏洗湯,摻天然散,生肌、平口。

 

裙邊瘡

此瘡亦生於連兒骨上,女子生者名裙邊瘡,男子生者名 瘡,故治法與瘡同。

 

踝花症

此瘡生於踝上,故有是名。治法與前之乳花相同。

在初起時,可以蒲公英、野芋頭各三兩,同搗爛,用酒糟和勻,敷於瘡上,乾燥又換,頗有痊癒希望。

 

蠟燭疳

此瘡生於龜頭之上,初起時發水泡,微癢,繼則皮破出水。

初起時用熏洗湯熏洗之,以太歲墨搽之,即可痊癒;

如不幸而擴大時,可內服中九丸,外貼隔紙膏,待痛止後,摻加味天然散,至肉轉紅活色時,即可痊癒。

若肉不紅而又痛不止者,則以後方熏之

水銀(一錢) 朱砂(一錢) 麝香(半分)猩紅(一錢) 響錫(一錢)

上將錫先入小鐵鍋中,就炭火上熔化,加水銀攪勻,俟銀成粉,再加百草霜一錢,共眾藥研成細末

分作三份,以安息香三枝浸濕,每枝同藥一份,用棉紙卷成條,共成三條。

用時每以一條點燃,熏入鼻中,口含淨水滿口,水熱又換,愈勤愈佳。熏時患者當坐于背風之所,

勿使風吹煙亂,不易入鼻;如換水不勤者,必有喉牙疼痛之苦(即惹起口腔發炎),慎之!

如此日日熏之,約六、七日即可痊癒。

 

下疳

此瘡亦生於龜頭上,或左或者,疼痛非常,患部崩裂,若不早治而爛至陰根時,即十中難獲一痊矣。

治法與蠟燭疳同,內服中九丸,洗熏洗湯,摻天然散,生肌、平口。

 

鬥精瘡

此瘡生於莖中尿管內,莖部腫硬,延至日久,管內排泄白色膿漿,小便刺痛,醫每誤作淋症治之,故屢治無效。

其瘡之生也,多因酒色過度,或體弱火旺,忍精不泄,屢積逆精,致成此症。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利水之劑

木通 滑石 瞿麥 蓄 車前 炒梔 甘草(各七分)豬苓 澤瀉(各五分)白朮

丑牽牛(各六分) 肉桂(三錢) 通草(三錢)燈心引

上水煎空心服。另以熏洗湯濃煎一大碗,候水溫時,將龜頭入罐中浸之,

使藥氣通入尿道管內(如照新法,利用水節,將藥水注入尿道中洗之,更妙),然後取後列小藥插入莖中

五倍子一枚,開一小孔,將明礬末裝入使滿,以碗片一塊掩蓋其孔,外用藥泥包裹,慢火將泥燒乾後,

再入炭火中燒之,至泥發裂起煙時取出,冷定去泥,將倍、礬研末,用棉紙卷成條,塗以麵糊,

粘惹藥末於條上,陰乾,插入莖中,一日更換二次,不過七、八日,莖中之患即一掃而去,其膿遂亦不生矣。

然後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上天然散時亦如前法,以麵糊紙條粘惹天然散入莖中,使其生肌,

但不可犯發物,並內服中九丸以輔助之。

又一治法,系以牡蠣一錢,白蓮須、丹皮、棗皮、茯苓、芡實各一兩,澤瀉五錢,地黃二兩

(脾胃不健者可加白朮一兩,枳實一兩,麥冬一錢),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兼服中九丸、三香丸,外用下麵摻藥

黃柏一兩,去皮洗淨,以豬膽一枚,將柏皮烘熱,搽豬膽汁,又烘又搽,然後研為細末備用。

 

腦疽

此症生於後腦骨上,其症狀為患部初時硬起一塊,因其不紅不腫,遂忽視之,及至漸漸腫痛時,

方始察覺者頗不乏人。治法初起時以麻涼膏敷之,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毒自散;如不散時,必定成膿,可照前面治之法治之。

如穿頭膿水不乾,延至日久,恐成繭時,當以藥線日插三次,六、七日間其繭則落,用熏洗湯洗淨,以天然散生肌、平口。

 

對口瘡

此瘡生於後頸窩對喉之處,險症也,遷延失治,足以致死。

治法先以麻涼膏敷之,看其疼痛若何,若敷後痛止者,是為易治之症,內服中九丸,並照治癰疔法,

以清涼之劑敷散之;若初起時搔癢,皮內黑硬,如石一條橫插,影響兩耳腫痛,日輕夜重,久不成膿,

飲食不思者,是犯七惡,亦照前治癰疔法,施以托裡排膿之劑,六、七日黑色轉紅,四圍起白泡,

如粟米大小,內成膿而腐爛,先用熏洗湯洗之,次貼隔紙膏,至腐肉淨後,以加味天然散加雞內金末摻之,即愈。

 

左肩花症

此瘡生於左肩井穴上窩心內,治法與前乳花同,服中九丸生肌、平口。

右肩花症

此瘡與左肩花同,治法亦然。

左右發背症

此瘡生於左右飯匙骨上,治法與肩花同。

附骨疽

此瘡多生於大胯上有肉之處,因患者體濃,嗜食煎炒濃味,又兼酒色過度,招受風濕,致痰濕凝滯不行,屢積而成,

其初起時梆骨作脹,不甚大痛,攻起一塊,外面肉色灰白,延至期月,遂大如斗,潮熱,頭痛,身疼,

六、七日後,潮熱不退者,其大胯內之梆骨必然作痛,醫者每多作風濕痰凝或筋骨疼痛治之,故恒不效。

 

豈知此乃陰毒之症,故痛則日輕夜重。治法以火蔥一斤,生薑一斤,搗爛,入鍋炒熱,用布包之,

以熨痛處,冷了又換又熨,熨後再加石菖蒲二兩入內,再炒再熨,其毒必出於皮膚而轉紅腫,內服中九丸,

並前方托裡之劑加人參三錢,外敷麻涼膏,至膿乾應指時,以化肉膏貼之,視肉變黑色時,

以針撥開瘡頭,使膿隨針出,若無膿出者,再以化肉膏插入孔內,再爛一個時辰,再用針撥,膿必出矣。

若膿久不乾者,可用藥線插入一次,以解毒膏貼之,常服中九丸,解去熱毒,方不生變,當忌發物。

 

鶴膝風

此症生於膝眼上兩鬼眼穴內,腫起痛如針刺,其症之起因,大抵由少年時不知保重身體,

過於酒色斫喪,兼受風濕所致。治法在初起時,可用八法神針針入鬼眼穴內,補瀉運氣,

起針後,用艾火灸十餘壯,痛即可止,內服中九丸兼藥酒,酒方如次

當歸 赤芍 川芎 白芷 防風 牛膝 木瓜 苡仁 羌活 濃樸 蒼術 陳皮 荊芥 土苓 熟地 升麻 甘草 桑寄生石楠藤 白蒺藜

上共銼成片,布袋盛之,以好酒十斤放罐內,入藥其中,罐口用荷葉封住,放在火內燒三炷香久,

冷定取起,每日空心飲之,儘量而止。腫處以棉包裡,不可受風,以常溫暖為佳。

 

腳背花:此瘡生於腳背,不拘左右。初起治法與前背花同,服中九丸,熏洗,生肌、平口。

手掌花:此瘡生於掌心中,治法與疔花相同,服中九丸,熏洗貼,生肌、平口。

耳層:此瘡生於耳內,初起微癢作腫,或外面腫而作膿,單方以胭脂水滴入耳內,亦有以鱔魚血滴入而生效者。

吾門治法,用棉紙條以漿糊潤濕,粘惹線末,曬乾後插入耳內,一日兩換,至七日後,膿水自乾而愈。

 

此瘡生於兩鼻孔內,有一肉瘤掉出鼻孔,常時作痛,兼出腥臭膿水,乃肺經積熱所致也。

治法宜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以祛肺熱,外用化肉膏貼肉瘤上,至肉黑時,以針撥開一孔,

插入藥線三次,七日後其瘤自脫,用熏洗湯洗後,以加味天然散吹入鼻內以生肌,再服清肺之劑,以清餘毒。

 

清肺飲

栝蔞仁(去油) 桔梗 黃連 生地 二冬陳皮(各七分) 黃芩 梔子 連翹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豬苓 木通 花粉 白芷(各五分)燈心引

又方於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陰乾,臨用時以一分研末,再用白礬少許,棉裹塞鼻。

 

牙泄

此症牙齦腫痛,用水漱口,則滿牙齒流血不止,故名牙泄。

治法以止血為主,先用側柏葉一握,搗自然汁噙之,熱了又換,數次後,以後方搽之

青黛(三錢) 食鹽(三錢) 倍子(三錢) 枯礬(一錢) 百草霜(錢半) 真京墨(一錢)紅褐子灰(三錢)

上共和勻,以米泔水漱淨口後,將此末搽於牙齦上,內服中九丸以解熱毒。

 

喉風

此症喉嚨腫痛,痛不可忍,一發如雷,乃急病也。

水米不能下嚥,生死危在頃刻,但亦有延至六、七日者。

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加減甘桔湯及敗毒散,若外面紅腫者,以麻涼膏敷之,再吹加味冰硼散。

加減甘桔湯

桔梗 元參 白芷 防風 赤芍 川芎 前胡 獨活 連翹 荊芥 甘草(各五分) 丑牛 豆根 黃芩 射干 生地(各五錢)竹葉(七疋引)

上水煎食後服。

加味冰硼散

熊膽(三分) 兒茶(五分) 血竭 乳香沒藥 硼砂 寒水石(各五錢) 青黛(六錢)冰片(一錢)

上共研末,吹入喉中,使其儘量流出涎水,約七日後出膿,即愈。

龍癬瘡

此瘡生於胸前兩脅,初起作痛,如粟成叢,肉皮紅腫,不敢搔抓,有單方四個,或可治癒。

一方以鏡面草為末調水搽之。

一方用大黃末調水搽之。

一方用田螺搗爛敷之。

一方用海金砂末調清油搽之。

如用以上各方均不效時,可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以解去熱毒,外敷麻涼膏,疼痛即止。

如患處已成膿者,用隔紙膏貼之,後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龍纏瘡(俗名纏腰)

此瘡生於腰間系帶之處,初起紅腫,痛如火燒而不可忍,約三日間破皮出水,但不成膿,乃急症也。

治法內服中九丸解毒,外用青黛敷於患處,以止其痛,看其所敷之物乾了又換;

至紅腫消退而不作熱時,再以麻涼膏敷之(加倍子末一兩於膏內),如恐其乾燥,可滴入少許清油以調劑之,水乾即愈。

 

紫癜瘋

此瘡或生於手,或生於胸,色紫而奇癢。

治法以銅綠 過五分,巴霜五分,枯礬二錢,白蠟一錢,共為細末,以核桃油搗爛和勻,作一大丸,

以紙一張裹之,火上烘熱,搽塗患處,以久搽為妙,至不奇癢及肉不烏時,即告痊癒。

 

癭瘤

此症有痰、氣、酒、風、血等五種之分,痰瘤穿潰後如豬腦髓;氣瘤浮泡不堅;血瘤紅線纏滿;

酒瘤吃酒時則濃堅不軟,不吃酒時則軟而堅;風瘤其硬如石,受風濕則奇癢難堪。

只有痰瘤可治,其餘四瘤皆為不治之症。不可亂動刀針,否則翻弦不收,其症危矣。

治法宜以順氣行痰為主,藥方如下

桔梗 茯苓 陳皮 半夏 黃芩 梔子防風 麥冬 白芷 赤芍 昆布 海藻 海帶(各五錢) 木香(一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並服中九丸、金蚣丸。

若已穿頭者,用化肉膏貼之,至肉黑後,取出腐肉,以藥線日插三次,約六、七日落盡腐肉,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棉子瘡

此症多因早年患楊梅毒時,服食輕粉、汞劑過多,欲求速效,致後日發生此種粉霜毒氣,

遍身關節疼痛,骨裡潮熱,氣逆則痰不行,遂結成豆子大小之粒,漸漸長大,皮膚不紅,肉內作痛,

延至日久,醫者多以行痰順氣之劑治之,屢治不效,後遂潰而出水,與棉絮相似,此刻其痛更甚,

初不知其為誤服輕粉,毒入骨髓之所致也。

治法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再加托裡排膿之劑,成膿者可治,不成膿者難治。

成膿後,用解毒膏貼之,插藥線三次,俟膿乾,取出絮團後,以熏洗湯洗淨,再摻加味天然散收功。

 

天泡瘡

此症肉皮赤腫,發泡痛甚,破皮後則排泄清水,痛如針刺,乃熱極也。

治法宜內服中九丸、金蚣丸,兼用清熱解肌湯及黃連解毒湯,服至三劑後,再加大黃以消利三、五次,

除去邪熱,外搽太歲墨止痛,候水分乾盡時,摻天然散、貼解毒膏平口,切忌發物。

 

清熱解肌湯

黃芩(八錢) 大連(八錢) 枳殼 梔子連翹 荊芥 防風 花粉 陳皮 濃樸 豬苓 澤瀉 木通 黃柏(各五分)

甘草(二錢) 燈心(為引)上水煎,連服三劑。

 

又單方大黃一兩,倍子五錢,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搽患處。

 

小兒赤游丹毒

此症因胎中受熱,致生此瘡,或生兩膝眼上,或生腎囊上不定,皮膚赤腫,

破皮後則出血痛甚,水洗至何處,即爛至何處,治方如下

鉛粉(三錢火 黃色) 乳香 沒藥 血竭 黃柏(各二兩) 輕粉(三錢) 冰片(一分) 白蠟(二錢)

上共為細末,清油調搽,切忌發物。

又方黃柏三錢,豬膽一枚,將膽汁搽于黃柏上炙乾,又搽又炙,數次之後,取黃柏為末調搽之。

 

小兒腎囊風

此症多因濕熱竄入膀胱而成,治方如下蒲黃(一兩) 胡連(一兩) 蒼術(一兩)

上共末,以蔥白一握搗爛,入藥在內,調敷患處。

又方以千年鍛石調好醋搽之,亦效。

 

痔漏門

 

凡人九竅之中,有小肉突出者,皆謂之痔,故有耳痔、鼻痔、牙痔等名,固不僅肛門一處為然也。

肛門痔之種類極多,名狀亦頗不一,故有區分為二十四痔者。

未破者曰痔,已破而成管者曰漏( ),大別之則不外下列數種

 

凡肛門邊生數瘡,腫而突出,穿破後,膿出即散者曰“牝痔”。

凡肛門邊突出肉球,形同鼠奶,而時流膿血者曰“牡痔”。

凡腸口顆顆發痛,且痛且癢,血出淋漓者曰“脈痔”。

凡肛門內結核有血,或發寒熱,每遇大便即脫肛者曰“腸痔”。

凡飲酒後,即腫痛流血者曰“酒痔”(色痔相同)。

凡每值大便時即血流不止者曰“血痔”。

凡肛門腫痛,遇怒即發,怒息即安者曰“氣痔”。

 

痔瘡種類頗多,大致不出以上數種範圍之外,其他種種,特其變態耳。但種別雖多,而治法則無大差異。

內服中九丸以消臟腑之毒熱,有時可兼服槐角丸,外用化肉膏貼於核上,俟肉黑後,刮去黑肉一層,

又以化肉膏貼之,如是數次,其核自然腐盡,洗以熏洗湯,摻以加味天然散收功。

 

漏症治法內服中九丸以消臟腑之熱,並兼服槐角丸,以匡其不逮,外以三丫草插入孔內,

以探測其深淺或曲折,然後將藥線插入三次,外貼解毒膏,約六、七日後繭落,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茲並將各種不同之痔瘡療法分記如後

槐角丸:經霜槐角(五錢) 黃連(一兩) 白芷梢 防風 赤芍 枳殼 生地(各一兩)

        黃芩 秦艽 黃柏(各二兩) 九制大黃(四兩)

上共為細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空心白湯下。如大便有血者,可用側柏葉二兩,陳棕灰一兩,百草霜五錢,為丸服之。

 

藥線制法

砂(一兩) 紅砒(一兩) 野芋(三兩)南星(五兩) 靈仙(五兩)

上先將砒、砂另研,次將餘藥入鍋煎水,然後投入砒、砂,以過江蜘蛛絲一股,絲線一股,共成一線,

入藥水中,煮一炷香久,取出曬乾,收貯備用。

用時以三丫草帶藥線插入孔中,隨即穿入肛門內,引出三丫草,藥線即隨之帶出肛門,如法三次纏縛,

系銅錢一枚於線端,每日解開收緊一次(名為催線),其漏孔遂逐漸裂開,得見裡面血肉,隨摻天然散,

如此天天照樣緊之,約七日後即可掛穿,銅錢亦即落下,當用熏洗湯洗淨污濁,貼解毒膏生肌、平口收功。

 

(一)羊奶痔

此痔內硬,頭小根大,時作癢痛。治法內服中九丸,外用化肉膏貼之,視肉黑後,刮去一層,

又貼又刮,不拘次數,必須爛一淺坑,痔根方算去盡,不致複生,此刻即用熏洗湯洗之,外貼解毒膏生肌、平口。

 

(二)櫻桃痔

此痔頭大根小。治法以藥線拴三、四日,其核即自行脫落,落後以熏洗湯洗淨,

摻加味天然散以生肌、平口,內服中九丸以去熱毒,免生變症。

 

(三)雞冠痔

此痔形似雞冠,硬而赤腫作痛,搔破後則出血流水,殆因受風熱而成。治方如下

銅綠(五錢) 乳香 沒藥 威靈仙 寒水石(各五錢) 甘石(一錢) 膽礬(三錢)海螵蛸(五錢)

(一方有冰片,無螵蛸)

上為細末,以豬膽汁調勻搽之,內服中九丸,外洗熏洗湯,加馬齒莧一大握合煎,熏洗之自消。

 

(四)蓮花痔

此痔狀如蓮花,層層疊起,又似雞冠,有細孔,癢痛而出膿水。

治法照雞冠痔,久熏久洗,貼解毒膏,摻天然散收功;有時痔不軟化,必用化肉膏逐層蝕去,貼解毒膏,摻天然散,方可平復。

 

(五)雞管痔

此痔亦如通腸漏,在未出氣之前,先腫痛出膿,內有一硬管,時出膿水,以溫水洗淨,

用手慢慢托進,實為不治之症,百中難痊一、二。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槐角丸加升麻五錢,

外以馬齒莧入熏洗湯中,久熏久洗,間有痊者。

 

(六)脫肛痔

此痔因受風寒濕熱,致氣虛下降不能上升而成,故治法以升提為主。方如下

當歸(一錢) 白芷梢(八分) 赤芍(七分) 防風(五分) 川芎(五錢) 光連(一錢)

黃芩(七分)木香(一錢另研)陳皮 枳殼 青皮 茯苓(各七分) 生地(八分) 升麻(一錢) 皂子(七粒)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兼服中九丸。

外用熏洗東加倍子一兩,明礬一兩,合煎熏洗,至痔體軟化時,再以生血養體之劑培養之,

並時時以油潤肛門,再貼蓖麻子餅,自上。

又一單方,用上醋一盞,於罐內熬滾時,將燒紅火磚淬入,乘熱熏洗之。

 

(七)曲尺痔

此痔生於肛門側邊約一寸處,如疽如癤,穿頭後,時出膿水不乾,延至數日後,患部即腫起化膿,

再數月後,又有一枚腫起成膿,膿水不乾,延至穿潰三、四孔後,內中即結成繭。

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槐角丸,外用藥線插入、約三日間落繭,以三丫草通開探測之,

使其迥轉相通共成一處,用熏洗湯洗淨,摻加味天然散收功。

 

(八)蝴蝶痔

此痔與雞冠痔極相似,搔癢出水。治法亦與雞冠痔同。

 

(九)盤腸痔

此痔因氣血虛損,濕熱摻入大腸所致,發時大腸即墜出約二、三寸許,其痔核約如棉子大,

腫痛非常,漸漸陰囊俱腫,成膿潰頭,辛勞即發,常常膿水不乾,飲食少進。

治法照前內服托裡排膿之劑,外敷麻涼膏以鎮其痛,兼服中九、金蚣二丸,七日後視漏孔出膿時,

即插乾膿小藥線,三日後如膿尚不止,複以小藥線插之,至七日後繭必脫落。

如此時小便不往龜頭出而往漏孔出者,可以黃蠟做成一餅,放入孔內,再以加味天然散塞住漏孔,

外貼解毒膏,以少飲茶水為佳,則小便自少,如此補塞數次,不過半月,每可收功。

 

(十)鎖肛痔

此痔生於肛門弦內,有痔核數枚鎮住肛門弦上,大便時即掉出,起身時又縮進,或辛勞及酒色過度時,即作腫作痛。

治法待其掉出時,洗淨搽藥,另以藥線系於痔根,貼以化肉膏,兩面夾攻,其核必落,俟核脫後,熏洗以生肌、平口。

 

(十一)雌雄漏

此漏生於肛門外,隔一寸穿一孔,左右相對,一點不差,有時左孔流水而右孔閉,有時右孔流水而左孔閉,

若受辛勞則漏孔出膿。治法當外用插入藥線,熏洗落繭,內服中九丸、金蚣丸、槐角丸,再貼解毒膏收功。

 

(十二)瓜蒂漏(亦名瓜藤漏)

此症先成一漏,歷數年後即延至胯上,或三、五,或六、七不等,初則一孔疼痛出膿,繼則牽連多孔出膿,

故又名瓜藤漏,漏孔有一硬痕,如牽藤樣。

治法須先從開始一孔治起,根據次用線取繭,繭盡後,以熏洗湯洗之,再以加味天然散收功,內服中九丸兼槐角丸。

 

(十三)牛鼻漏

此漏與曲尺相似,形狀如牛之鼻孔,故有是名。治法與曲尺痔同。

 

(十四)楊梅漏

此症生於肛門周遭,時出腥水,不甚疼痛。治法內服中九丸,外貼千捶紙,其腥水自止。

 

(十五)龜尾漏

此症生於龜尾穴骨上下,下體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紅腫作痛,潮熱身重,或三、四日,或六、七日,

依舊漏孔出膿甚多。治療時於龜尾上紅腫處以手按之,必外實內虛,有膿應指,以化肉膏貼之,

至肉黑時,以針撥開,則膿隨針出,排出膿後,于孔內插藥線三次,促其乾膿,內服中九、三香兩丸即瘥。

 

乾膿小藥線制法

用帶圓之五倍子一枚,在一端開一孔,以明礬五錢,白砒一錢為末,填入肚內,以紙包數層,潤濕之後,

埋入炭灰火中煨之,俟其乾時,取出五倍子,用火再焙焦為末,米麵糊條,曬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