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丸       來源    絳雪園古方選注

【製法用量】蒼朮   黃酒麵麴   皂礬 將藥製為末,醋糊丸,梧子大。

【功效】驅蟲消積,瀉肝燥濕。【主治】用於黃腫病(多見於鉤蟲病)。

症見面色萎黃、浮腫、心悸、氣促、肢倦無力。

臨床用於鉤蟲病併發缺鐵性貧血等。【現代應用】鉤蟲病、缺鐵性貧血。

 

定痛和血湯            來源    傷科補要

【製法用量】乳香 沒藥 紅花 當歸 秦艽 川斷 蒲黃 五靈脂 桃仁 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損傷瘀血疼痛,痛處固定,刺痛,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腫,舌質紫暗,脈細而澀。

 

牽正散       來源    楊氏家藏方

【製法用量】白附子  白殭蠶   全蠍 為細末,1次服3克,1日服3次,熱酒調下;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功效】祛風化痰止痙。【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鎮靜,抗驚厥。

主要用於:面神經麻痹、腦血管意外、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見口眼喎斜,患側面肌麻木,甚或面部肌肉抽動者。

 

通氣散       來源    瑞竹堂方

【製法用量】木香 陳皮 穿山甲 延胡索 甘草 小茴香 白牽牛

 

【主治】小腸疝氣,腰腹牽引疼痛,感風寒或勞損腰痛,婦人吹乳,心氣脾痛,瘡癤不拘潰否等。

為氣滯腰痛的常用方,因腰部輕度閃挫,氣機鬱滯,脈絡不和而致。臨床廣泛應用於治療氣滯或血瘀的各種痛證。

 

消斑青黛飲            來源    節庵

【製法用量】青黛 黃連 犀角 石膏 知母 元參 梔子 生地黃 柴胡 人參 甘草 加薑、棗煎,入苦酒一匙和服。醋也

【功效】治傷寒熱邪傳裏,裏實表虛,陽毒發斑。血熱不散,蒸於皮膚則為斑,輕如疹子,重若錦紋,紫黑者熱極而胃爛也。

多死,此或因陽證誤投熱藥,或因下早,表熱乘虛入胃,或因下遲,熱留胃中,皆發斑,斑證有六,曰傷寒發斑,

或下早,或下遲也。曰溫毒發斑,冬令感寒,至春始發也。

曰熱病發斑,冬令感寒,至夏乃發也。

因時氣發斑,天疫時行之氣也。治略相同,曰內傷發斑,先因傷暑,次食涼物,逼其暑火浮游於表也。

宜加香薷扁豆,曰陰證發斑,元氣大虛,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之火,上騰薰肺,傳於皮膚,淡紅而稀少也。

宜大建中湯,誤投寒劑則殆矣。

 

接骨紫金丹            來源    瘍科選粹

【製法用量】土鱉焙乾  乳香  沒藥  自然銅醋淬七次   骨碎補   大黃   血竭   硼砂   歸梢 上藥各研為末,瓷罐收之。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攻心,發熱昏暈,不省人事。

 

菊花茶調散            來源    銀海精微

【製法用量】菊花   薄荷   蟬蛻   殭蠶   川芎  荊芥   防風   羌活   細辛   甘草   白芷 研末,食後茶清調下。

 

【功效】祛風活血,清利頭目,通絡止痛。【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解熱,消炎,鎮痛,鎮靜,

增強機體(特別是腦)的耐缺氧能力。主要用於: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慢性鼻炎、鼻竇炎,偏正頭痛,眩暈,脈浮者。

對因頭部供氧供血不足引起的嗜睡症有很好的療效。

 

駐景丸       來源    銀海精微

【製法用量】楮實 枸杞子 五味子 乳香製  川椒 人參 熟地黃 肉蓯蓉 菟絲子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空腹鹽湯送服。

【功效】用於治療心腎俱虛,血氣不足,下元虛憊所致之視物不清,如紗遮睛等症。有滋腎填精、養肝明目之效。

 

 

明目地黃丸            來源    審視瑤函

【製法用量】熟地黃  生地黃  山藥   澤瀉   山茱萸  牡丹皮   柴胡   茯神   當歸  五味子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

【主治】治腎虛目暗不明。

 

疏鑿飲子          來源    濟生方

【製法用量】澤瀉   赤小豆   商陸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檳榔   茯苓皮 上藥咀。

【功效】瀉下逐水,疏風發表。【主治】水濕壅盛,遍身腫滿,喘呼氣急,煩躁口渴,二便不利者。

【現代應用】瀉水通便,利尿,調整水液代謝。

主要用於腎性水腫,見遍身浮腫,喘息,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脈滑者。

 

歸脾湯       來源    濟生方

【製法用量】人參   黃耆炙   白朮  茯苓   當歸   棗仁  桂圓肉   遠志   木香   甘草炙   生薑2  大棗3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養心。【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体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薄,脈細緩。脾不統血證。

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帶下。

【現代應用】本方強心,增強免疫力,增強造血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止血。

主要用於:神經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於心悸、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臟病、

更年期綜合症、原因不明出血、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白血病、遺精、陽萎。

 

蠲痹湯       來源    濟生方

【製法用量】當歸   赤芍   薑黃   黃耆   羌活   甘草   生薑15  大棗3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痹痛,身體煩疼、項背拘急、腰腿沉重、手足痹痛、舉動艱難,皮膚麻木不仁、筋脈無力。

 

延胡索散          來源    濟生方

【製法用量】當歸   延胡索   蒲黃炒   赤芍   肉桂  片子薑黃  乳香   沒藥   木香  甘草炙。

【功效】活血理氣,化瘀止痛。【主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遂使氣與血並,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背膂,

上下攻刺,經候不調,一切血氣疼痛,並可服之。【現代應用】本方增強血液循環,止痛,消炎。

主要用於:心絞痛、腸粘連、盆腔炎,見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背膂,上下攻刺,

甚則搐搦,或月經不調,舌質暗紅,脈弦者。

 

烏藥順氣散            來源    濟生方

【製法用量】烏藥   橘紅   麻黃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殼   殭蠶   炮薑  加薑、蔥煎。

【功效】順氣祛風、散結行滯。

【主治】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頭目眩暈、癱瘓、言語蹇澀、筋脈拘攣、腳氣、步履艱難,

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膈、兩脇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鳴、舌淡紅、脈細或沈。

【現代應用】腦溢血後遺症、肩周炎、五十肩、顏面神經麻痹、半身麻痹、神經痛等屬氣滯者。

 

蒼耳子散          來源    濟生方別名     蒼耳散

【製法用量】蒼耳子   辛夷花   白芷   薄荷葉 為細末,飯後用蔥、茶清調服。

【功效】疏風邪、通鼻竅、止頭痛。【

主治】風邪上攻所致之鼻淵、症見鼻流濁涕不止,前額頭痛,鼻塞,不聞香臭。

 

生肌散       來源   

【製法用量】寒水石   滑石   龍骨   海螵蛸   密陀僧   枯礬  定粉即鉛粉   乾胭脂 共為細末,摻瘡口上。

【主治】斂瘡長肉。【

附方說明】又方檳榔枯礬〔各一兩〕陀僧、黃丹、血竭、〔各一錢〕輕粉〔五分〕亦名生肌散,

張子和方,黃連〔三錢〕、密陀僧〔五錢〕、胭脂、綠豆粉〔各二錢〕、雄黃、輕粉〔各一錢〕,

亦名生肌散,治同。

 

止痛當歸湯            來源    總錄

【製法用量】當歸   生地黃  芍藥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官桂  

【主治】治腦疽背疽,穿潰疼痛。

 

托裏黃耆湯            來源    總錄

【製法用量】黃耆 人參 當歸 桂心 茯苓 遠志 麥冬 五味子炒  等分,每服五錢,食遠服。

【主治】治諸瘡潰後,膿多內虛。

 

黃耆鱉甲散            來源    謙甫

【製法用量】黃耆蜜炙  鱉甲   天冬   秦艽   柴胡   地骨皮   茯苓   桑白皮   紫菀   半夏   芍藥   

生地黃   知母  甘草炙   人參   桔梗  肉桂 每一兩加薑煎。

【主治】治男女虛勞客熱,五心煩熱,四肢怠惰,欬嗽咽乾,自汗食少,或日晡發熱。

 

正骨紫金丹            來源    醫宗金鑑

【製法用量】丁香 木香 血竭 兒茶 熟大黃 紅花 當歸 蓮肉 茯苓 白芍 牡丹皮 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傷筋動骨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

【方義】本方為跌打損傷所致的血瘀氣滯常用方。

【現代應用】扭傷、拉傷、骨折、跌打損傷、組織損傷瘀血腫痛。

 

少腹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小茴香  乾薑   延胡索   沒藥   當歸   川芎  肉桂   赤芍   蒲黃  五靈脂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結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結塊或少腹脹滿,

或經期腰痠少腹脹或月經月來三、五次連續不斷,斷而復來,經色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緩解平滑肌痙攣,抗凝血,鎮痛,消炎。用於痛經、月經不調、

閉經、不孕症、子宮肌瘤、盆腔炎、泌尿系結石、下腹部挫傷。

 

血府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當歸  生地黃   桃仁   紅花   枳殼  赤芍  柴胡  甘草3  桔梗   川芎   牛膝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之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

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

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

【現代應用】本方抗凝血,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解痙,鎮痛,鎮靜。

用於心律不整、慢性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絞痛、動脈硬化、胃炎、肝硬化、慢性肝炎、三叉神經痛、

頭痛眩暈、偏頭痛、脫髮、精神分裂症、不孕症、閉經、月經過多症、癲癇、視網膜病變、靜脈炎、行血障礙。

 

身痛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秦艽  川芎   桃仁   紅花 甘草  羌活  沒藥  當歸   五靈脂  香附   牛膝   地龍  

【功效】活血祛瘀、疏風除濕、通痹止痛。【主治】氣血瘀阻經絡所致肩臂疼痛,腰腿痛、或周身肌肉,關節疼痛,

痛有定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沈弦者。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鎮痛,消炎,抗風濕。

用於肩周圍炎、五十肩、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僵直性脊椎炎、肢體麻木、肌痛肌炎。

 

通竅活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赤芍  川芎  桃仁 紅花   麝香  絹包  老蔥切碎   生薑  紅棗 用黃酒將前七味煎去滓,

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

【功效】活血通竅。【主治】頭髮脫落,眼疼白珠紅,酒渣鼻,久聾,紫白癜風,牙疳,婦女乾血勞,小兒疳證等。

【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擴張血管,抗凝血,鎮痛,解痙,鎮靜,抗驚厥,興奮中樞神經細胞。

主要用於:腦震盪後遺症、頭痛、偏頭痛、智能障礙症、脫髮、斑禿、耳硬化症、突發性耳聾,見耳鳴,耳聾,

頭痛眩暈,日久不愈,或脫髮,舌質暗紅,脈弦澀者。

 

補陽還五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黃耆   當歸尾  赤芍   地龍   川芎   桃仁   紅花  

【功效】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逐、口眼歪斜,言語蹇澀、口角流涎、下肢痿弱、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腦和肢體的血管,抗凝血,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強心,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用於腦血管疾病、坐骨神經痛、神經系統炎症、小兒麻痹症、心絞痛、心肌梗塞、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慢性腎炎、中風後半身不遂。

 

膈下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製法用量】五靈脂  當歸  川芎  桃仁  牡丹皮  赤芍  烏藥  延胡索   甘草   香附  紅花   枳殼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結塊、或小兒膈下有痞塊或肚腹疼痛、痛處不移,

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舌有紫氣或紫斑,紫點,脈澀。

【現代應用】本方抗凝血,擴張血管,緩解平滑肌痙攣,鎮痛,抗炎。用於慢性肝炎、肝癌、

肝脾腫大、肝硬化、結腸癌、慢性白血病、宮外孕、慢性盆腔炎、黏連性胸膜炎、

腹膜炎、慢性胰腺炎、不孕症、痛經、月經不調、打撲傷。

 

龍骨遠志丸            來源    雜病心法要訣

【製法用量】龍骨 硃砂 遠志 茯神 茯苓 菖蒲 人參

【主治】治心腎虛弱,不夢而遺者。臨床以尿頻、遺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現代應用】用於糖尿病、神經衰弱等屬心腎不交者。

 

五子衍宗丸            來源    證治準繩

【製法用量】菟絲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覆盆子 車前子

【功效】補腎固精。【主治】用於腎虛遺精,陽痿早泄,小便後餘瀝不清,

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鬚髮早白等症。

【現代應用】本方具保護睪丸生精功能,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

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強免疫等多種功能。

 

雞鳴散       來源    證治準繩

【製法用量】檳榔   陳皮   木瓜  吳茱萸  紫蘇葉  桔梗  生薑  生薑皮   

【功效】宣散濕邪,下氣降濁。

【主治】腳氣腫痛或麻痹冷痛、發熱惡寒、胸悶嘔噁者。風濕流注,腳痛不可任地,筋脈浮腫者。

【方義】本方為治濕性腳氣病的第一方,適用於實證腳氣。

方中吳茱萸溫中下氣除濕;檳榔行氣除濕;木瓜下氣祛濕舒筋通絡;生薑、紫蘇葉辛溫散寒去濕;

橘皮行氣燥濕;桔梗宣通肺氣,使肺氣恢復佈輸功能,則濕散腫自消。

對維生素B1缺乏所致腳氣病初期,見有冷痛、浮腫等症狀者;

對絲蟲病所致象皮腫、膝關節痛等,也可用本方加減治之。

【現代應用】本方消炎,抑制關節腫脹,鎮痛。用於腳氣病、慢性腎炎、下肢水腫。

 

清骨散       來源    證治準繩

【製法用量】銀柴胡   胡黃連   秦艽   鱉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甘草 用水煎,空腹時服。

【功效】清骨退蒸,滋陰潛陽。

【主治】虛勞陰虛火旺,骨蒸勞熱,身體羸瘦。症見午後或夜間骨蒸勞熱,

或手足心發熱,心煩,盜汗,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現代應用】本方退熱,抑菌,消炎。主要用於肺結核、骨結核、骨關節結核、低熱不退。

 

沉香天麻丸            來源    寶鑑

【製法用量】羌活 獨活  沉香  益智仁  川烏  附子  天麻  防風  半夏  當歸  甘草  

 殭蠶 每服五錢,薑三片,煎。

【主治】治小兒因驚發搐,痰多眼曰:癇瘛筋攣。

 

大活絡丹          來源    蘭台軌範

【製法用量】白花蛇 烏梢蛇  威靈仙  兩頭尖  草烏  天麻  全蠍   何首烏   龜板   麻黃  貫眾   甘草  

羌活  肉桂  藿香  烏藥  黃連   熟地黃  大黃  木香   沉香  細辛 赤芍   沒藥  丁香  乳香  殭蠶  

天南星  青皮  骨碎補  豆蔻  安息香  附子  黃芩   茯苓   香附   玄參  白朮  防風  葛根  虎脛骨  

當歸  血竭  地龍  犀角  麝香   松香 牛黃  冰片   人參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

 

【功效】祛風驅濕,化痰通絡,開竅醒腦,活血定痛。

【現代應用】本方增加腦血流量,擴張周圍血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減少血小板數,

減低纖維蛋白含量而改善病變部位血液循環,消炎,鎮痛,抗風濕。主要用於:

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癱瘓,肢體痿痹或拘攣疼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辰砂散       來源    靈苑

【製法用量】辰砂  乳香   棗仁 溫酒調下,恣飲沉醉,聽睡一二日勿動,萬一驚寤,不可復活。

【主治】治風痰諸癇,癲狂心疾。

【附方】本方加人參一兩,蜜丸彈丸大,名寧志膏〔本事〕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治同。

 

消瘰丸       來源    醫學心悟

【製法用量】元參   牡蠣   貝母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清熱滋陰,化痰散結。【主治】肝腎陰虧所致的瘰癧。

【方義】本方所治瘰癧,是由肝腎陰虧,肝火鬱結,灼津為痰而成。方中玄參清熱滋陰,涼血散結;牡蠣軟堅散結;

貝母清熱化痰。三藥合用,可使陰復熱除,痰化結散,使瘰癧自消。亦可用於痰核,癭瘤屬痰火結聚者。

 

萆薢分清飲            來源    醫學心悟

【製法用量】川萆薢 黃柏  石菖蒲  茯苓  白朮  蓮子心  丹參   車前子 水煎服。

【功效】清熱利濕,分清化濁。【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抗菌,消炎,利尿,鎮痛。

主要用於:乳糜尿、急慢性前列腺炎、睪丸炎,見小便混濁如米泔水,尿道熱澀疼痛,舌質紅,苔黃膩者。

 

生鐵落飲          來源    醫學心悟

【製法用量】天門冬  麥門冬  浙貝母  膽南星  化橘紅  焦遠志  石菖蒲  雲茯苓

連翹 朱茯神  黑玄參  鉤藤  丹參  硃砂  生鐵落    先將生鐵落用,煎取鐵落,去渣。

再以此汁一半煎藥,取半;再以所留另一半鐵落汁煎第2煎,取藥汁80毫升。

2次藥汁合成180毫升。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鎮心除痰,寧神定志。

【現代應用】本方鎮靜,安定情志活動,抗驚厥。多用於癲狂證、精神分裂症、躁鬱症。

 

復元活血湯            來源    醫學發明

【製法用量】大黃酒浸  柴胡  當歸  桃仁酒浸  紅花  穿山甲炮 栝蔞根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脅下,痛不可忍。

 

天王補心丹            來源    攝生秘剖

【製法用量】天冬  人參  茯苓  玄參  丹參  遠志  桔梗 當歸  五味子  麥冬  柏子仁  酸棗仁  生地 上藥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硃砂為衣,丸,用竹葉湯服。 

【功效】養心安神、滋陰清熱。

【主治】心腎陰虧血少,虛火內動(心腎不交)證。健忘怔忡,心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失精,

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現代應用】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綜合症、口腔炎、

心臟瓣膜疾病、心律失常、蕁麻疹、健忘、夢遺、心神不寧。

 

紫根牡蠣湯            來源    黴癘新書

【製法用量】紫草根 忍冬花 大黃 升麻 黃耆 當歸 白芍 牡蠣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癰。【主治】楊梅瘡毒、痼疾沈痾、無名頑瘡、及癢瘡險惡之症。

【方義】楊梅瘡乃梅毒之中醫病名,現代因抗生素使用普遍,已少用中醫療法治療梅毒。

因此本方在現今中醫界,多應用在皮膚疾病領域中。方中紫草根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治瘍療瘡。

忍冬花(金銀花)清熱解毒;大黃清瀉實火,祛瘀解毒。升麻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黃耆、當歸、白芍、益氣養血,托瘡生肌、牡蠣、軟堅散結。

諸藥合用,益氣養血,托瘡生肌驅邪外出,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標本兼治。

【現代應用】乳癌、慢性乳腺炎、皮膚疾病、無名腫毒。

 

飛龍奪命丹

【主治】治一切疔腫癰疽,惡瘡初發,或發而黑陷,毒氣內攻者。

【組成】天南星、雄黃、巴豆    黃丹、乳香、硇砂、信石   斑蝥   麝香  為末,蟾酥和為丸。

 

小金丹     來源    外科全生集

【製法用量】木鱉子仁   製草烏   五靈脂   白膠香   地龍   乳香   沒藥   當歸身   麝香   墨炭  

將藥各研細末,用糯米粉糊厚,千槌打融為丸,如芡實大;臨用陳酒送下丸藥。醉蓋被取汗。

【功效】溫化痰濕,祛瘀通絡,消腫散結。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解痙,鎮痛,消炎,抗腫瘤。

用於寒濕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癧、乳岩、橫痃、貼骨疽、蟮拱頭、一切陰疽初起。症見皮色不變、腫硬作痛者。

臨床用於骨關節結核、淋巴結核、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乳腺癌、淋巴結炎、甲狀腺癌、多發性膿腫等屬上述證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