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論篇第四十四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 

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析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嗚,嗚則肺熱葉焦,

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合於腎,腎者水臟也;

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帝曰:何以別之?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宗筋之會,合於氣街,

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帝曰:善。

 

 

厥論篇第四十五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 

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數於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起於足五指之里,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

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然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

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

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谷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有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和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帝曰:善。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骨行)不可以運。

 

太陰之厥,則腹滿(月真)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痛,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骨行)內熱。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太陰厥逆,(骨行)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噎腫、痙、治主病者。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

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胱為癰也。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恆陰陽中。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為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絡為飲,夫生鐵絡者,下氣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

撥度者,切度之也。奇恆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恆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 

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 

所謂無損不足者,身贏瘦,無用鑱石也;

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骨行)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

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厥逆。

 

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痹。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膽癉。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逆而口為之苦。

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發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帝曰:有病龐然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帝曰:善。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癎瘈筋攣;肝脈小急,癎瘈筋攣;

肝脈驚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己。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肝腎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癎厥,二陽急為驚。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

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暗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暗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干而死。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寒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脈解篇第四十九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

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

 

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

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所謂耳嗚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嗚也。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 

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華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刺要論篇第五十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 

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慄。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亻亦)然不去矣。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 

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勿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謂,願聞其解。 

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

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

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

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之謂反也。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郗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

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膝臏出液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之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腨腸內陷,為腫。 

刺眶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黃帝問曰:願聞虛實之要? 

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也。

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