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像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

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sri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

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

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文殊簡介

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

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

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

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釋家三尊”。 又此二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毗盧遮那如來在一起時被稱為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

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的道場

  山西省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 ‘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

于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而經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今中國山西五臺山。

此山在五台縣東北,離縣城一百二十裏,五峰環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 因名五臺山。地居邊境,寒冷異常,

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 古之叢林,今之佛刹,皆在中台之下,其南台離中合八十裏,台高三十裏,

頂週二裏,金蓮名菊,燦發如錦,亦名錦繡峰,世傳是文殊菩薩所居。

 

形象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 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

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

一般右手握「智慧劍」,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愚癡,智慧犀利如劍;

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

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或以蓮花為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生平事蹟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

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盤經》)

《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有佛名為龍種上如來,

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

《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

‘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

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詳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伐,

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

 

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

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恒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

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 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

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

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諸佛。

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

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刹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懈怠疲厭。

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繫念,完整究竟地思維,

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

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

沒有差異。’   

 

文殊菩薩與大乘佛教

文殊師利從東方來,留著沒有回去。文殊贊助了釋尊的教化,也獨當一面的弘法,成為初期大乘的一大流!

“文殊師利法門”,與釋尊的(傳統的,大乘的)佛法,在應機開示,表達佛法的方式上,是有顯著差別的。

文殊師利是從寶氏世界、寶英佛那邊來的。寶英佛那邊的佛法,與此土釋尊的佛法不同,

 

文殊師利法門,不是釋尊那樣的,依眾生現前的身心活動──蘊、處、界、緣起,次第的引導趣入;

是依自己體悟的勝義、法界、解脫,直捷的開示,使人也能當下悟入的。這可說是聲聞與大乘的不同。   

在初期大乘經中,文殊法門 與般若法門 同源,而有了獨到的發展。

以語句來說,“皆依勝義”“但說法界”(近於禪者的專提向上)。

著重於煩惱是菩提,淫欲是菩提,五逆罪是菩提,而忽略于善心──信、慚、愧等是菩提,善業、福報是菩提,

六度、四無量、四攝等是菩提。

以行動來說,作外道形去化外道,到宮人、淫女處去安居,執劍害佛,而對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也不加重視。

這可說是一切平等中的“偏到”!這種“偏到”的精神,在“文殊法門”中,從多方面表現出來。   

 

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門,一向都是以為說“空”的;

如古代三論宗的傳承,就是仰推文殊為遠祖的。但在說“空”的《般若經》(前五會)中,

文殊師利並沒有參與問答,這是值得注意的事!

“中品般若”及“下品般若”的“漢譯本”、“吳譯本”,雖有文殊菩薩在會,但“下品般若”的“晉譯本”

“秦譯本”“宋譯本”都沒有提到文殊師利。所以文殊師利的法門,即使是說“空”的,但與“般若法門”,

可能只是間接關係,而不是同一系的。

 

佛性度化   

諸佛菩薩,凡果後施化,無不具足無上智慧,特別是文殊師利菩薩,更是無上智慧的代表。

因為文殊菩薩,是三世果上如來,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

文殊菩薩,過去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羅經》中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在《寶積經》中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

在《華嚴經》則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於西元前六世紀,

示現出生於印度舍衛國, 多羅聚落婆羅門家,父名梵德,從母右協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與佛同等。

 

因其出生時,家族中出現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了了見佛性,因名妙德。

《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頂,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

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

《大乘心地觀經》言:‘文殊師利大聖尊,十方諸佛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心,皆因文殊教化力。’

在《放缽經》中釋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

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云:

‘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極廣大,清淨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並立……’   

文殊菩薩本居佛位,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

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

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後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

出家修行,發大乘意,皆為法師。

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法華經》,

佛入滅後,佛的八王子, 皆以妙光菩薩為師。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於次第成佛,

其最後佛名燃燈佛。 而燃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文殊師利菩薩。

 

助佛弘教  

在《華嚴經》,是一佛二菩薩共演大教,名華嚴三聖。一佛是釋尊的法身毗盧遮那佛,二菩薩指文殊菩薩,

及普賢菩薩。

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文殊執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願,所謂:文殊述德,普賢啟行,

同輔毗盧遮那佛,教化大機眾生。

 

在《法華經》:時彌勒菩薩,及在會大眾,皆不知所以然,更不知‘當以問誰,誰能答者?’

幸而彌勒菩薩,念及文殊菩薩,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應曾見此稀有之相。因而請問文殊菩薩:

‘以何因緣,而有此瑞?’

文殊菩薩言:‘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並敍述往昔于過去諸佛處,曾見此瑞,顯其本門深遠,

曾為燃燈佛師:曾受持《法華經》滿八十小劫,故如今釋迦如來,放光現瑞,該是將說《法華經》。   

 

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當多寶佛與智積菩薩欲還本土時,文殊菩薩,坐千葉寶蓮,大如車輪,

俱來菩薩亦坐蓮花, 從大海娑竭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頂禮,

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

時智積菩薩問文殊,在龍宮教化幾何?

文殊答:‘其數無量,非口所宣,非心所測。’同時,令其所教化無量菩薩,皆坐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

作為見證。並告智積:‘在海龍宮中,唯常宣說《法華經》,故令無數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智積因問:‘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成佛?’

文殊菩薩說: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辯才無礙,能持諸佛甚深秘密,於刹那間發菩提心,

得不退轉,即可作佛。   

 

智積菩薩,不信龍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豈料言論末畢,龍女已現在前,頭面頂禮世尊,卻住一面,以偈贊佛。

時舍利弗對龍女說:‘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

又女人身,獨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當時龍女,即以隨身所帶寶珠,奉獻釋尊,佛即納之。

龍女對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甚疾’

女言:‘汝以神力,觀我成佛,複速於此。’即時會眾,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非人等,

既見龍女成佛,複聞龍女說法,無量眾生,聞法悟解;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授記。   

 

至此,寶積菩薩、舍利弗,以及一切不信龍女能立即成佛者,皆默然信受此一事實。同時由事實證明,

文殊菩薩常說《法華經》,恒令眾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速得成佛。還有,證明女身有五障,不能成佛,

僅眾生知見,妄想分別執著而已。若能止妄歸真,即女子身,立地成佛,如龍女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阿羅跛者娜,跟“阿喇巴劄那”為同咒異譯。   

文殊護身咒:唵 齒林(二合)

文殊八字真言參考讀音:唵

http://baike.baidu.com/view/8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