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腦解剖
腦 幹 :腦位於顱腔內,可分為腦幹、小腦、間腦、端腦。腦幹屬於腦的一部分。 (一) 腦幹分部 :腦幹包括延髓、腦橋、中腦三部。 (二) 腦幹位置 :位於顱後窩,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間。 (三)腦幹外形 :下端較細,與脊髓表面溝裂相續,中上部較寬大。
1.腹面觀 (1)延髓:主要結構有錐體和錐體交叉。 (2)腦橋:借延髓腦橋溝與延髓分界。主要結構有基底溝等。 (3)中腦:主要結構有兩個大腦腳和腳間窩等。
2. 背面觀 (1)延髓:主要結構有薄束結節、楔束結節。 (2)腦橋:腦橋和延髓之間是菱形窩。菱形窩兩側有與小腦相連的小腦腳。 (3)中腦:有四疊體,即兩個上丘和兩個下丘。上丘與視覺反射有關,下丘與聽覺反射有關。
(四)腦幹內部結構 1.灰質 :腦幹灰質不再是連續的灰質柱,而是灰質團塊,稱為神經核。 (1)腦神經核 -分為軀體運動核、軀體感覺核、內臟運動核、內臟感覺核。大多位於相關腦神經的深面。
(2) 傳導中繼核 :主要為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別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纖維。 2.白質 -由上行和下行的纖維束構成,主要包括四個丘系。 (1)內側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發出的纖維組成,傳導軀幹和四肢深感覺及精細觸覺。 (2)外側丘系:由蝸核發出的纖維組成,傳導聽覺。 (3)脊髓丘系:由脊髓丘腦前束和脊髓丘腦側束合成。 (4)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經感覺核發出的纖維組成,傳導頭面部淺感覺。 (五)腦幹的功能 1.傳導 、2.反射的低級中樞 、3.腦幹網狀結構有維持大腦皮質覺醒的作用。
|
||||||
小腦 :(一)位置 :小腦位於顱後窩內,延髓和腦橋的後方。
(二)外形
主要有小腦半球、小腦蚓、小腦扁桃體等結構。 小腦扁桃體:位於小腦的下面,鄰近枕骨大孔,當顱內壓升高時,可擠向枕骨大孔壓迫延髓,形成小腦扁桃體疝,而危及生命。
|
||||||
間腦 : (一)位置 :間腦位於中腦的前上方,大部被大腦半球所遮蓋。 (二)分部 -主要有背側丘腦、下丘腦、上丘腦、後丘腦及內、外側膝狀體等。 1.背側丘腦
是一對卵圓形的灰質團塊。分為前、內側、外側三個核群。 腹後核:位於外側核群,是軀體感覺傳導通路的中繼站。 2.下丘腦 :位於背側丘腦的前下方,主要包括視交叉、漏斗、乳頭體、灰結節、垂體等。
重要的核團有:(1)視上核:分泌加壓素、(2)室旁核:分泌催產素。 3.內側膝狀體 :與聽覺反射有關。 4.外側膝狀體 :與視覺反射有關。
(三)第三腦室
1.位置 :是位於間腦正中的矢狀位的裂隙。 2.溝通 :借室間孔與側腦室相通,借中腦水管與第四腦室相通。 |
||||||
端腦 :由左、右大腦半球構成,連接兩半球的是胼胝體。 (一)大腦半球的外形 1.三個面 -每側大腦半球可分為上外側面、內側面和下面三個面。 2.三個葉間溝 -中央溝、外側溝、頂枕溝。 3.五個葉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
4.主要溝回 (1)額葉:中央前溝、額上溝、額下溝、中央前回、額上回、額中回、額下回。 (2)頂葉:中央後溝、中央後回、角回、緣上回等。 (3)顳葉:顳上溝、顳下溝、顳上回、顳中回、顳下回、顳橫回等。 (4)內側面:扣帶溝、距狀溝、側副溝、扣帶回、中央旁小葉、海馬旁回等。 (5)下麵:嗅球、嗅束等。
(二)大腦半球內部結構 1.大腦皮質機能區 : (1)軀體感覺區:中央後回和中央旁小葉後部。 (2)軀體運動區: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 (3)視區:距狀溝兩側皮質。 (4)聽區:顳橫回。 (5)語言中樞
1)聽覺語言中樞:緣上回。、 2)視覺語言中樞:角回。、 3)書寫中樞:額中回後部。 4)運動性語言中樞:額下回後部。
3.大腦髓質 : (1)聯絡纖維:連結同側大腦半球、(2)連合纖維:即胼胝體、(3)投射纖維:主要是內囊。 內囊:位於背側丘腦、尾狀核、豆狀核之間,由上行的感覺纖維和下行的運動纖維構成。 在腦的水準切面上呈“><”狀,分為內囊前肢、內囊膝、內囊後肢三部。
|
||||||
腦和脊髓被膜 :腦和脊髓的外麵包被三層膜,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膜、蛛網膜、軟膜。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一)硬膜 1.硬脊膜 -呈管狀包繞脊髓和脊神經根,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的周緣,下端包裹終絲。 硬膜外腔(隙):是位於硬脊膜與椎管內面的骨膜之間的腔隙。臨床硬外麻醉時就是將藥物注入此腔。 2.硬腦膜 -分兩層。內層大部分與外層連結緊密,某些部位二層分開,形成管狀腔隙稱硬腦膜竇。 內層某些部位折疊形成板狀的大腦鐮和小腦幕。
(1)硬腦膜竇:內含靜脈血,主要有上矢狀竇、下矢狀竇、橫竇、乙狀竇、海綿竇等。 (2)大腦鐮:深入大腦縱裂內。 (3)小腦幕:深入大腦橫裂內。
(二)蛛網膜 :薄而透明,無血管及神經。 蛛網膜下腔(隙):是蛛網膜與軟膜之間的腔隙,充滿腦脊液。 蛛網膜下池:是蛛網膜下腔的某些擴大部分,較大的有小腦延髓池、終池。 終池內含馬尾,無脊髓,是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的常用部位。
(三)軟膜 :薄而透明,內含豐富的血管。 1.軟腦膜 -緊貼腦的表面和腦室內面。在腦室,與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脈絡叢,是產生腦脊液的部位。 2.軟脊膜:緊貼脊髓表面。
|
||||||
(二)腦的血管 :1.動脈 -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
(1)頸內動脈 1)行程:起自頸總動脈,向上經頸動脈管入顱腔,穿海綿竇至視交叉的外側。 2)主要分支:①眼動脈、②大腦前動脈③大腦中動脈。 3)供應範圍:大腦半球前2/3和部分間腦.
(4)腦內動脈分支分類 1)皮質支:較短,分佈於大腦皮質。 2)中央支:細長,深入大腦髓質,分佈於內囊、基底核、間腦等。 2.靜脈 :大腦的靜脈不與動脈伴行,分深淺兩組。
|
||||||
腦脊液及其迴圈:腦脊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腦室和蛛網膜下隙,成人約100~140ml。
(一)產生部位 :腦脊液產生于各腦室脈絡叢。
(三)作用 :保護腦和脊髓,維持顱內壓,參與腦和脊髓的代謝。 (資料來源:http://edu.china-anatomy.com/41.htm ) |
(5月3日編輯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