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病

 

阿茲海默病

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又稱老人癡呆症,是一種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疾病的成因未明,目前沒有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的方法。阿茲海默病又稱老年失智症,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最顯著的早期症狀為健忘,通常表現為逐漸增加的短期記憶缺失,而長期記憶則相對不受病情的影響。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認知能力會逐步衰退。受AD影響的神經功能通常與大腦的額葉(frontal lobe)聯繫緊密,這反映了疾病的病理學過程。

 

阿茲海默病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家族性阿茲海默病(Familial AD; FAD):阿茲海默病中較罕見的類型。常染色體優性的孟德爾法則的遺傳規律、多發病於3060歲之間。

阿茲海默老年癡呆症(Senile dementia with Alzheimer's type; SDAT):占阿茲海默病中的絕大多數。通常在老年期(60歲以上)發病。

 

歴史

Auguste D.德國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於1907年最初報告了這一病症,並由此得名阿茲海默症。

 

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1864614日,巴伐利亞Marktbreit1915 1219日,佈雷斯勞)是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他首先發表了「老年癡呆症」的病例,後來被命名為阿茲海默病。

 

阿茲海默的父親是家鄉的一名公證人。阿茲海默先後進入柏林阿沙芬堡、蒂賓根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1887年,他在維爾茨堡大學獲得醫學學位。次年,他花了5個月時間幫助一位精神病女患者,然後進入法蘭克福市立精神病院。Emil Sioli擔任精神病院院長(1852-1922年),另一位神經科醫師尼梭(1860-1919年)與阿茲海默共事。

阿茲海默後來在腦病理學方面的許多工作使用了尼梭的組織學的銀黃著色方法. 阿茲海默與人一同創辦出版雜誌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Neurologie und Psychiatrie

Auguste D.1901年,阿茲海默在法蘭克福精神病院觀察了一位患者Auguste D夫人,這位51歲的患者有奇怪的行為癥狀,喪失了短時記憶。在以後數年中這位患者困擾了他。

19064月,D夫人去世,阿茲海默將病歷和腦送往他工作的慕尼克克雷佩林實驗室。2位義大利醫生和他一起工作,他使用著色技術鑒定澱粉和神經原纖維混亂。1906113日,進行了老年癡呆症首次病理學和臨床癥狀演說。

 

由於德語是當時科學尤其是心理學的共同語言,教科書仲介紹克雷佩林對阿茲海默病的研究使他很快出名。1911年,歐洲醫生已經在美國診斷這種疾病。

 

1912年,阿茲海默擔任佈雷斯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191512月中旬,阿茲海默在佈雷斯勞大學健身的路上生病。可能是由於鏈球菌感染併發風濕熱和腎衰竭。他在佈雷斯勞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51歲。

 

症狀

症狀表現為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障礙、見當識障害、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空間認知機能、問題解決能力的障礙),逐漸不能適應社會。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理解會話內容,無法解決如攝食,穿衣等簡單的問題,最終癱瘓在床。

 

與呈階梯狀變化(即在某一時刻突發性的惡化)的腦血管性癡呆症不同,其特點是逐漸惡化。病情惡化的途中,有的患者會伴有被害妄想幻覚等現象出現。通常還能見到諸如,行為語言粗暴,舉止下流等周邊症狀,所以在護理上有很大的困難。

 

病理

阿茲海默病主要是神經細胞的損失(或退化),以及腦中出現類澱粉斑以及神經纖維叢。已知遺傳因素很重要。並且發現有三種不同體染色體顯性基因與少數家族性、早發性AD有關。這三種分別是:Presenilin 1, Presenilin 2,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晚發性ADLOAD)只找到一個易感性基因:the epsilon 4 allele of the APOE gene。發病的年紀有50%的遺傳性。

 

在病理學上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研究發現老年斑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所造成。從髄液將腦內β澱粉樣蛋白進行定量控制的工具現在正在實用化研發階段。

但是β澱粉樣蛋白是否為本症的直接原因,或者是患病後呈現出的結果,現在還沒有定論。

 

患病因素

阿茲海默病受遺傳因素的一定影響。調査顯示,80歳以後15%的人有罹患癡呆性疾患的危險。親族中有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場合患病的幾率也相對要高。

大規模調査顯示多攝取蔬菜、魚蝦類食物將減少患阿茲海默病的幾率、肉類的過多攝取則會使得機率提高。

另外曾有抽煙攝取尼古丁能減少阿茲海默病的發病幾率之說,但在大規模的研究後現在這一說法被否定。

 

鋁致病説

曾有學說認為攝取過量鋁離子是阿茲海默病原因之一,但是這一說法目前已不被採信。

 

阿茲海默病患者腦內檢測出的鋁離子濃度比正常人通常高出數十倍,這是阿茲海默病的成原還是導致的結果目前還不明。 此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關島駐紮的美軍患有老年癡呆的幾率異常之高,經過調查後發現關島地下水中鋁離子的含量非常高,通過改為飲用雨水以及從其它島嶼提供的水後患病率馬上急劇下降,由此得出鋁致病說。

 

另外日本紀伊半島地區阿茲海默病患病比率極高,其地下水中鋁離子含量也極高,通過完善用水設備後患病率下降也是這一學說的根據。 原來認為血液到腦部時通過腦血液關口時鋁離子無法到達大腦,如今發現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治療

藥物療法

研究表明膽鹼酯酶阻斷劑可減輕阿茲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症狀 日本Eisai株式會社研發的乙醯膽鹼分解酵素阻斷劑,作為認知改善藥物被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病。 此外針對阿茲海默病伴有的失眠、易怒、幻覚、妄想等「周邊症狀」,通常投與適宜対症的藥劑如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抗癲癇藥物、抗抑鬱症藥物等。

 

其他的治療法

通過散步等改善晝夜生活節奏,將有紀念意義的照片記念品等放置在病人旁邊給與安心感,等藥物以外的手段也被認為對患者的失眠,不安等症狀有效。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何謂阿滋海默症?

阿茲海默氏症是由一位精神科兼神經病理學家Alois Alzheimer1906年在德國記錄了患者腦部細微的變化所發表的報告,並根據他的名字來作為此疾病的命名。

  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功能的逐漸喪失,由於腦部神經細胞專責思考、記憶、運算及行動,所以,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病人的心智功能逐步喪失,甚至最後連執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會失去,像是刷牙、穿衣、洗澡及大小便等。
阿茲海默氏症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種,依據美國精神科協會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四版(DSM-IV criteria) 中,所訂定的失智症診斷標準:

 

 

 

 

 

1.

出現記憶力喪失或減退的症狀。

2.

必須同時合併有右列至少一項的症狀 (1)失語症 (Aphasia) (2)失用症(Apraxia) (3)失認症(Agnosia) (4)執行功能異常(impair executive function)

3.

而且以上幾種認知功能障礙必須導致職業上或社交功能上的影響,同時要排除有譫妄(Delirium)的情形。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症狀

阿茲海默氏症最常被注意到的10個症狀如下:

.記憶力喪失

. 無法操作熟悉的事物

. 語言問題

. 時間及空間定向力異常

. 判斷力異常

. 無法抽象思考

.東西放錯位置

. 情緒及行為改變

. 人格特質改變

10. 對事物喪失興趣或原動力

 

【症狀】
  阿茲海默氏症的症狀因人而異,特別是疾病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對於最近才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逐漸的,記億力的減退越來越嚴重而影響其社交生活或工作能力,此時才被家屬、親友或同事所注意。並且其判斷能力、抽象思考、計算能力均會有障礙,而且個性也會改變,一個原本活潑外向的人可能變得畏縮退卻;反之原本溫和的人可以變得暴躁、粗言粗語,不能忍耐別人的笑語,甚至一位原本疼愛孫子的老人家,竟然會與他的孫子搶玩具;一向慈祥的祖母開始猜忌,覺得家人要偷他的錢,把錢到處塞放,藏得自己也找不到了,又怪別人偷了他的錢,而鬧得全家不安。異常的舉止,令人心酸......

  

幾乎每位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都可以回想起讓他們第一次發覺到患者有問題,而使他們帶患者來看病的事件。此種例子不勝枚舉,聽起來都令人心痛或心酸。有位老太太在家中的陽臺上拜拜,把紙錢燒了之後,走入房中就忘了這回事,以致把家中的客廳燒了一半。一位老先生從飯店吃完宴席出來,在等計程車時,忽然問:我們怎麼還不進去吃飯呢?使得大家一陣愕然。一位老先生,在不同的時間內,答應把同一棟房子送給每一個兒子,導致家庭糾紛。一位老先生在公司的董事會上,突然把話題轉到他女兒的私生活上。一位教授在臺上演講時,好幾次詞句都銜接不上,甚至一再重覆......

  

症狀越嚴重時,方向感也會喪失。走出家門會迷路,甚至晚上起來上洗手間時,也會找不到廁所或無法回到自己的臥房。可能會有妄想或幻想,覺得有人要害他。此時,不僅無法工作,甚至自己的生活起居都需人照顧。再嚴重時,也會不認得朋友及家人,會把女兒誤認為是妹妹,把兒子當成是弟弟,甚至也不知自己是幾歲了。失智症的病人以大腦皮層的退化為主,所以在早期及中期時,均可行動自如,一直到嚴重時,才會有行動困難,最後終於臥病在床,且大小便失禁。

  

所以照顧失智病人是一項很艱辛的長期奮鬥,需要有極大的耐心與愛心。家屬可以說是病患背後的「隱形病人」。反過來說,失智患者能有配偶相伴或孝順子女的照顧,則是令人羨慕的福份了。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病情進展

階段

智能測驗說明

症狀說明

平均期間

退化程度

MMSE 29-30

正常

 

成人

MMSE 29

正常年齡之健忘
與年齡有關之記憶障礙(忘記東西放置的地方及某些字, 減少注意力)

 

成人

輕度神經認知功能障礙
MMSE 25

降低從事複雜工作之能力及社會功能(例如:完成一件報告)

 

年輕之成人

輕度阿茲海默氏失智症( MMSE 20 , 計算能力下降(100-7, 40-4

無法從事複雜活動(個人理財、料理三餐、上市場), 注意力、計算及記憶障礙(近期為主)

2

8 -青少年

中度阿茲海默氏失智症( MMSE 14 , 計算能力明顯下降(20-2

失去選擇適當衣服及日常活動之能力, 走路緩慢, 退縮,容易流淚,妄想,躁動不安

1.5

5-7

中重度阿茲海默氏失智症( MMSE 5

無法唸10-9-8-7……• 需他人協助穿衣、洗澡及上廁所, 大小便失禁,躁動不安,降低語言能力

2.5

5-7

重度阿茲海默氏失智症( MMSE 0

需依賴他人持續照顧, 除叫喊外無語言能力、無法行走,行為問題減少 增加褥瘡、肺炎及四肢攣縮之可能性

MMSE23(輕度)→0 6年, 每年約降3-4分, MMSE 0後可平均再活2-3

4 -15 個月

 附註1MMSE( mini mental state test)智能測驗評鑑
 附註2:阿茲海默氏症輕、中、重度症狀說明

 

阿茲海默氏症初期

初期出現的症狀可能與一般老化現象產生混淆,需要經過專業人員加以鑑別診斷。 患者可能出現:

1.

語言表達較為困難

2.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記憶喪失,特別是近期的記憶

3.

時間的混淆

4.

找不到回家的路

5.

有做決定困難的情形

6.

缺乏主動及動機

7.

出現憂鬱或攻擊的症狀

8.

對於日常嗜好及活動出現興趣缺缺的情形

阿茲海默氏症中期

當疾病進入中期之後,問題可能更為明顯。對於患者而言日常生活可能會一天比一天更困難,可能出現:

1.

變得非常健忘,特別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及人名

2.

無法單獨生活

3.

沒有煮飯、清潔及上街購物的能力

4.

開始變得非常依賴

5.

對於個案的衛生需仰賴他人協助,例如上廁所、洗澡及穿衣等

6.

說話愈來愈困難

7.

出現遊走的問題;以及行為益發異常

8.

在住家的社區中也會出現走失的情形

9.

可能出現妄想的情形

阿茲海默氏症晚期

這個階段個案出現完全依賴及沒有活動的能力。記憶混亂的情形非常嚴重。個案可能出現:

1.

無法自我進食

2.

認不出主要的家人及朋友

3.

無法說明及瞭解週遭發生的事情

4.

會在住家附近走失

5.

行走困難

6.

大小便失禁

7.

在公共場所出現不適當的行為

8.

開始需要藉由輪椅行動或臥床不起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失智症對比

日前,美國前總統雷根因阿茲海默氏症引起的併發症肺炎病逝,一代強者就此殞落,全世界同聲哀悼之際,也將火熱的目光投注在「阿茲海默氏症」及「失智症」的疾病探討,想藉此了解雷根總統的晚年生活景況。

  台灣社會已是高齡化社會,依內政部社會司的統計,截至932月份為止,全台已有210萬的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9.29%,依照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即可稱為「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族群的擴大,首當其衝衍生而出的健康隱憂將一一浮現,影響的層面將不僅僅是老年年金的發放與否可以覆蓋的,如何追求一個健康的老年生活,相信是每個人在拼搏一輩子之後,一個最最渴求卻又最不容易達到的夢想。

 

 究竟「失智症」與「阿茲海默氏症」的關係如何?(請見下表)

失智症的分類

退化型失智症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

合併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病變

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

進行性核上麻痺症

韓汀頓氏症

血管型失智症

混和型失智症

可逆型、可治療型失智症

  

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當患者被醫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時,表示患者可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的出現。

  失智症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約佔失智症的60~70%,在北歐及北美地區,更高達70~80%的比例,所以,阿茲海默氏症又常常被稱為老年失智症或是老年癡呆症。

  目前全世界約有兩千兩百萬人罹患此症,根據統計,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2~4%,全國約有二至四萬名失智老人,其中約五至九成為阿茲海默氏症,也就是說國內約有一萬五千名至三萬八千名病患,並且每年國內新增失智症病患約在一萬五千名左右,所以,失智症已是老人國度的台灣主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治療

在臨床上,雖然目前的藥物不能完完全全地根治阿滋海默氏症,甚至於只能對某些輕度及中度的病患有某些程度的改善。面對阿滋海默症患者的治療,最主要的是照顧的困難,尤其患者常有行為困擾、到處亂跑、坐立不安、情緒不穩等情形,若能理解這是他病情的一部份,則較能接受藥物是可以控制一部份,尤其是有睡眠障礙或精神症狀時,家人的愛心、耐心、支持與體諒是非常重要的。

  近三年的醫藥進展,由無到有的一點一滴的努力,在阿滋海默氏症的治療上已是邁進了一大步,為病人帶來希望,嘉惠眾多的阿滋海默氏症患者。說不定不久的將來,治療阿滋海默氏症也能如同治療高血壓一樣有多種不同作用的藥物,可供醫師及病患選擇呢!亟盼藥物治療的發展,能夠造福目前仍相當棘手的病症,或許隨著時間的演進,到了老年時,受益的會是我們自己。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警訊

哪些症狀才是可擔憂的呢?美國阿茲海默氏協會即提出了十項常見的症狀檢查表,即十大警訊。如果發現家人有數項症狀時,就應儘快就醫:

 

1記憶減退並影響到日常工作。正常人也會有「正常的忘記」現象,但事後通常可再回想起來,但失智症者則不然。

2對過去熟悉的事務無法做好。

3說話表達發生問題。如忘記某些字詞或以不適當的字眼來取代,而引起誤會或詞不達意。

4喪失對時間與地方的觀念。所以其常會搞不清楚年月日,常常迷路或忘了家住何處。

5判斷力與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有困難,例如忘記數字的意義。

7東西擺放錯亂。

8行為與情緒劇變。

9個性急切變化。原來溫和者變暴躁;或猜忌、害怕或極端混淆。

10喪失活動力與開創力。

以上文字之資料來源: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4

 

 

阿兹海默氏症重大发现:找到老化物质“清除工”


作者:楊孝文  來源:東北網  發佈者: 亦雲  類別:新聞掃描  日期: 2006-08-11  

 

一個正常大腦(左)PET掃描的結果以及一個患有阿茲海默氏病的大腦(右)。

大腦某些神經和心理區缺失可以有效預測阿茲海默氏症。


        
據美聯社11日報導,科學家在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的研究發現有了重大發現。他們找到一種分子清潔工,可以清除導致阿茲海默氏症的黏稠物質。

  這一發現幫助解釋了為什麼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衰老性疾病。研究者美國加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生物學家安德魯·迪林說:
這是對阿茲海默氏症的一種全新認識。  

  研究人員是在一種名為C.  elegans小線蟲體內獲得的這一發現,相關論文已經發表在了《科學》雜誌。線蟲和人有什麼關聯呢?它們被廣泛用於和衰老有關的遺傳學研究。迪林所領導的小組正在尋找潛在的可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藥物。

  阿茲海默氏症會逐漸使患者喪失掉記憶和自我照料能力,並最終死亡。目前治療藥物僅僅是暫時減輕它的症狀,也無人知道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理。研究人員懷疑這種病極可能是一種被稱為貝他澱粉體的粘性蛋白質所致。人類所有大腦中均含有這種物質,健康細胞會清除掉過量的這種物質。但貝他澱粉體會在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細胞中聚積。

  該項研究表明細胞會不斷清除這種不斷堆積的粘性物質,但自然老化會逐漸使清除活動慢慢停止。美國湯瑪斯傑弗遜大學神經科學家薩姆·甘迪說:我們所能所能發現的任何一種可以清除澱粉體的方法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新型藥物的研製方向。

  迪林小組發現,擔任細胞清潔工角色的是兩種蛋白質。一種是HSF-1,研究人員發現,它可以碎裂澱粉體並將其清除。自然的衰老會減慢HSF-1的這一作用,使它無法始終保持同樣的清除速度,使得澱粉體逐漸堆積起來。另一種為d  DAF-16蛋白質,通過將多餘澱粉體聚集在一起減弱它的毒性,有助於延長人的壽命。

  迪林說,這是一項重要發現,直到最近,科學家才知道澱粉體的聚積是導致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37466

 

 

海馬體

 

海馬

海馬的三維位置大腦海馬是位於腦顳葉內的一個部位的名稱,人有兩個海馬,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 它是組成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擔當著關於記憶 以及 空間定位的作用. 名字來源於這個部位的彎曲形狀貌似海馬。

 

在阿茲海默病中,海馬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 表現症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 大腦缺氧(缺氧症)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損傷 .

在動物解剖中, 海馬屬於腦的演化過程中最古老的一部分。來源於舊皮質的海馬在靈長類以及海洋生物中的鯨類中尤為明顯。雖然如此, 與進化樹上相對年輕的大腦皮層相比靈長類動物尤其是人類的海馬在端腦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相對新皮質的發展海馬的增長在靈長類動物中的重要作用是使得其腦容量顯著增長。

 

研究史

解剖學家Giulio Cesare Aranzi (1564)首先使用海馬(hippocampus)一詞形容這一大腦器官,源於此部位貌似海馬。這一部位最初被認為司控嗅覺,而非現在周知的記憶儲存作用。俄國學者 Vladimir Bekhterev1900年左右基於對一位有嚴重記憶紊亂的病患者的長期觀察,首先提出海馬與記憶相關。但是,其後的很長時間,學界習慣上關於海馬的作用都被認為和其他大腦邊緣系統一樣,司控情緒。 1957ScovilleMilner關於著名的病人HM的病例報告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的關注,並使人開始認識到海馬對記憶起重要作用。 為減輕HM時常發作的癲癇症狀其腦內側顳葉被切除(其中就包括兩個海馬)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相關空間以及時間的記憶損傷。重要的是HM仍然能完成程式性任務的學習(這一點與紋狀體相關聯)甚至有著高於常人水準的智商. HM的智慧與陳述性記憶展現出顯著的分裂。絕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海馬的大小取決於腦容量的大小,但是鯨類這一部位的發育相對不完全。

 

研究成果

海馬是哺乳類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腦領域被最為詳細研究過的一個部位。

 

在解剖學以及組織學上,海馬具有一目了然的明確構造。海馬內部有形成形態美觀的層面。也就是神經細胞的細胞體與其神經網區域呈層狀排列。

 

海馬是被稱作“海馬體”(hippocampal formation)的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海馬體分為:齒狀回(dentate gyrus)、海馬、海馬支腳(subiculum)、前海馬支腳(presubiculum)、傍海馬支腳(parasubiculum)、嗅內野皮質(entorhinal cortex)。這之中齒狀回、海馬、海馬支腳的細胞層為單層,其上下夾有低細胞密度層和無細胞層。此外的部位有複數的層面構成。齒狀回與海馬的單純層構造對神經解剖學以及電氣生理學的研究進步作出了貢獻。

 

 1950年代前期開始有科學家認識到海馬對於某些記憶以及學習有著基本的作用。特別是1957ScovilleMilner的報告成為了神經心理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病例。這是來自一位被稱為HM的病者的報告,HM要算是神經心理學的領域之中被檢查得最詳細的人物。由於長期的癲癇症狀,醫生決定為他進行手術,切除了顳葉皮層下一部份的邊緣系統組織,其中包括了兩側的海馬體,手術後癲癇症狀被成功控制,但自此以後HM失去了形成新的長期記憶的能力。這個發現變成了讓許多人想瞭解海馬體在記憶及學習機制的契機,而成為一種流行,無論在神經解剖學、生理學、行動學等等各種不同領域,都對海馬體做了相當豐富的研究。現在,海馬體與記憶的關係已經為人所瞭解。

 

 許多人對海馬體與癲癇發作的關係也有很濃厚的興趣。海馬體在腦中為發作閾值低的部位。因為幾乎所有癲癇患者的發作皆由海馬體所起始,像這類以海馬體為主的發作,有許多的情形是很難以藥物治療的。而且,海馬體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嗅覺內皮質,為阿茲海默症最先產生病變的地方,海馬體也顯示出容易因貧血、缺氧狀態而受傷害。

 

 海馬體在解剖學解剖學以及機能構造上都是其他大腦皮質系統的研究樣本。大腦皮質在最近開始被關注與研究,現在已知的關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條目#突觸傳導的見解多受益於海馬體的研究。而海馬體的相關知識則多源於齒狀回與海馬的標本。

 

解剖

 海馬, DG: 齒狀回儘管關於海馬與其向鄰近的大腦皮層的表述尚缺乏一致的觀點,通常情況下術語上的海馬結構指的是齒狀回, CA1-CA3部位 (CA4,常稱為hilus區並被認為是齒狀回的一部分), 以及腦下腳 (另見 阿蒙神之角) CA1 CA3 部位構成嚴格意義上的海馬。

 

資訊進入海馬時由齒狀回流入CA3CA1再到腦下腳,在每個區域輸入附加資訊在最後的兩個區域輸出。CA2只占海馬的一個很小部分通常將其對海馬的功能忽略,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一小區域似乎能抵抗由於例如癲癇等造成的大規模的細胞破壞。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區域的每一部分在海馬的資訊處理過程中都扮演著一個具有獨特功能的角色,但迄今為止對每一區域功能的細節還不甚瞭解。

 

一般記憶中的作用

 齧齒類動物的海馬神經系統圖 S. Ramón y Cajal, 1911.心理學家與神經學家對海馬的作用存在爭論,但是都普遍認同海馬的重要作用是將經歷的事件形成新的記憶 (情景記憶或 自傳性記憶). 一些研究學者認為應該將海馬看作對一般的 陳述性記憶起作用內側顳葉記憶系統的一部分。 (陳述性記憶指的是那些可以被明確的描述的記憶,如“昨天晚飯吃了什麼”這樣的關於經歷過的事情的情景記憶,以及“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這樣的關於知識的概念記憶).

 

有跡象顯示,雖然這些形式的記憶通常能終身持續,在一系列的記憶強化以後海馬便中止對記憶的保持。海馬的損傷通常造成難以組織新的記憶(順行性失憶症), 而且造成難以搜索過去的記憶 (逆行性失憶症)。儘管這樣的逆行性效果通常在腦損傷的很多年之前就開始擴展,一些情況下相對久遠一些的記憶能夠維持下來。這表明海馬將鞏固以後的記憶轉入了腦的其他的部位。但是,舊的記憶是如何儲存的要用實驗來檢測的話存在一些難點。另外,在一些逆行性失憶症案例中,在海馬遭受損傷的數十年前的記憶也受到了影響,導致了這一關於舊的記憶的觀點的爭議。

 

海馬的損傷不會影響某一些記憶,例如學習新的技能的能力(如學習一種樂器),將設這樣的能力依靠的是另外一種記憶(程式記憶)和不同的腦區域。有跡象表明著名的病人HM(作為治療癲癇病的手段他的內側顳葉被切除) 有組織新的概念記憶的能力。

 

空間記憶以及方向定位中的作用

 

有些證據提供以下的線索:空間訊息的儲存與處理牽涉到海馬體。老鼠實驗的研究顯示,海馬體的神經元(neurons)有空間放電區,這些細胞稱為地點細胞(place cells)。如果老鼠發現自己處在某個地點,不論該老鼠移動的方向為何,有些細胞會發電,而大部分的細胞至少會對頭的方向、移動方向感到敏感。在老鼠身上,有些細胞稱為分野細胞(splitter cells),該種細胞的發電取決於動物的近期經驗(回顧記憶;retrospective memory)、或是期待即將的為來(前瞻記憶;prospective memory)。根據不同的身處地點,不同的細胞會發電;因此,只要觀察細胞的發電情形,就可能指出動物身處的地點。在人類身上,當人們在虛擬世界(virtual reality)的城鎮裡在尋找方向時,就會牽涉到「地點細胞」。 這樣的發現是源於如下的研究:在嚴重癲癇患者的大腦裡面植入電極(electrode),當作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診斷的方式。

 

發現了「地點細胞」,讓世人覺得海馬體可能扮演「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的角色,而認知地圖就是環境格局的神經重現。然而,針對這樣的觀點,近期的證據提出懷疑,並且指出海馬體對於「尋找方向」(navigation[來源請求])更根本的過程非常重要。儘管如此,動物實驗顯示,即使要完成簡單的空間記憶活動,健全的海馬體是必要的(譬如把目的地藏住,要動物找路回去)。

 

若海馬體不健全,人類可能就無法記住曾經去過的地方、以及如何前往想去的地點。研究人員相信,若要在熟悉環境之間找出捷徑、以及新的路線,海馬體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針對這樣尋找方向的能力,有些人比其他人能力強;此外,大腦顯影研究顯示,這些尋找方向能力比較好的人,在尋找方向時,他們的海馬體比較活躍。

 

倫敦計程車司機必須要記住很多地點,並且知道這些地點之間最直接的路線(他們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該考試名為「知識」,英文名是The Knowledge,才能得到倫敦著名的黑色計程車black cab的駕駛執照)。 在倫敦大學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Macguire et al, 2000) 的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民眾,倫敦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較大,至於更有經驗的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又更大。然而,有較大的海馬體是否有助於成為計程車司機、或是成為計程車司機或以找捷徑為生是否能夠使得一個人的海馬體變大仍待研究。

 

在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進行的老鼠實驗提出了如下的可能性:在反覆的迷宮實驗裡觀察老鼠的表現,海馬體的型態跟「性別雙態」(sexual dimorphism)息息相關。對於將地點空間化、找出自己所在,公老鼠表現比較好,因為公老鼠的海馬體體積比較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