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
(一)基本資料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的第八顆,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 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 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 海王星是繼天王星之後以羅馬神話命名的第二顆行星, 因為Neptune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 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 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 因此應該還有其他的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時速高達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
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因為距離太陽系最遠, 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 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發現之後的一段時間,海王星不是被稱為天王星外的行星就是勒維耶的行星。 伽雷是第一位建議取名的人,他建議的名稱是Janus(羅馬神話中看守門戶的雙面神)。
在英國,查理士將之命名為Oceanus;在法國,Arago建議稱為勒維耶, 以回應法國之外強烈的抗議聲浪。 法國天文年曆當時以赫歇耳稱呼天王星,相對於以勒維耶稱呼這顆新發現的行星。 同時,在分開和獨立的場合,亞當斯建議修改天王星的名稱為喬治, 而勒維耶經由經度委員會建議以Neptune(海王星)作為新行星的名字。 Struve 在1846年12月29日於聖彼得堡科學院挺身而出支持勒維耶建議的名稱。
很快的,海王星成為國際上被接受的新名稱。 在羅馬神話中的Neptune等同於希臘神話的Poseidon,都是海神, 因此中文翻譯成海王星。 新發現的行星遵循了行星以神話中的眾神為名的原則, 而除了天王星之外,都是在遠古時代就被命名的。在中文、韓文、日文和越南文,該行星名稱的漢字寫法都是海王星。
在印度,這顆行星的名稱是Varuna,也是印度神話中的海神,與希臘-羅馬神話中的Poseidon/Neptune意義是相同的。
質量和成分 海王星外觀為藍色,原由是其大氣層中的甲烷。 海王星大氣層85%是氫氣,13%是氦氣,2%是甲烷, 除此之外還有少量氨氣。 海王星可能有一個固態的核,其表面可能覆蓋有一層冰。 外面的大氣層可能分層。 海王星表面溫度為攝氏-218度, 表面風速可達每小時2000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場和極光。 還有因甲烷受太陽照射而產生的煙霧。
質量和結構 海王星和地球大小比較。以其1.0243×1026 kg的質量, 海王星是介於地球和巨行星之間的的中等大小行星: 她的質量既是地球質量的17倍,也是木星質量的1/18。 因為她們質量較典型類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組成成份、 內部結構也與類木行星有顯著差別, 海王星和天王星一起常常被歸為類木行星的一個子類:
遠日行星(en:ice giant)。 在尋找太陽系外行星領域,海王星被用作一個通用代號,指所發現的有著類似海王星質量的系外行星, 就如同天文學家們常常說的那些系外「木星」。 海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著較小比例的氦,此外還含有痕量的甲烷。 甲烷分子光譜的主吸收帶位於可見光譜紅色端的600 奈米波長,大氣中甲烷對紅色端光的吸收使得海王星呈現藍色色調。
因為軌道距離太陽很遠,海王星從太陽得到的熱量很少,所以海王星大氣層頂端溫度只有-218 °C。 由大氣層頂端向內溫度穩步上升。和天王星類似,星球內部熱量的來源仍然是未知的,而結果卻是顯著的: 作為太陽系最外部的行星,海王星內部能量卻大到維持了太陽系所有行星系統中已知的最高速風暴。 對其內部熱源有幾種解釋,包括行星核心的放射熱源,行星生成時吸積盤塌縮能量的散熱,還有重力波對平流圈界面的擾動。
海王星內部結構 海王星內部結構和天王星相似。 行星核是一個質量大概不超過一個地球質量的由岩石 和冰構成的混合體。 海王星地幔總質量相當於10到15個地球質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它成份。作為行星學慣例,這種混合物被叫作冰,雖然其實是高度壓縮的過熱流體。 這種高電導的流體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 大氣層包括大約從頂端向中心的10%到20%, 高層大氣主由80%氫和19%氦組成。 甲烷,氨和水的含量隨高度降低而增加。 更內部大氣底端溫度更高,密度更大, 進而逐漸和行星地幔的過熱液體混為一體。 海王星核心的壓力是地球表面大氣壓的數百萬倍。 通過比較轉速和扁率可知海王星的質量分佈不如天王星集中。
天氣和磁場
在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間的一個區別是典型氣象活動的水平。1986年當旅行者2號太空飛行器飛經天王星時,該行星視覺上相當平淡,而在1989年旅行者2號飛越期間,海王星展現了著名的天氣現象。
海王星的大氣有太陽系中的最高風速, 據推測源於其內部熱流的推動, 它的天氣特徵是極為劇烈的風暴系統, 其風速達到超音速速度直至大約 2,100km/h。 在赤道帶區域,更加典型的風速能達到大約1,200km/h。
旅行者2號所拍攝到的大黑斑。 1989年,美國航空太空局的旅行者2號太空飛行器發現了大黑斑,它是一個歐亞大陸大小的颶風系統。 這個風暴類似木星上的大紅斑。然而在1994年11月2日, 哈伯太空望遠鏡在海王星上沒有看見大黑斑, 反而在北半球發現了類似大黑斑的一場新的風暴。
大黑斑失蹤的原因尚未知曉。 一種可能的理論是來自行星核心的熱傳遞擾亂了大氣均衡並且打亂了現有的循環樣式。
滑行車(Scooter)是位於大黑斑更南面的另一場風暴,是一組白色雲團。 1989年,當它在旅行者2號造訪前的那幾個月被發現時,就被命名了這個綽號: 因為它比大黑斑移動得更快。隨後圖像顯示出還有比滑行車移動得更快的雲團。
小黑斑是一場南部的颶風風暴,在1989旅行者2號訪問期間強度排在第二位。 它最初是完全黑暗的,但在"旅行者"接近過程中,一個明亮的核心逐漸形成, 並且出現在大多數最高解析度的圖像上。
2007年又發現海王星的南極比其表面平均溫度(大約為−200°C)高出約10°C。 這樣高出10°C的溫度足以把甲烷釋放到太空,而在其它區域海王星的上層大氣層中 甲烷是被凍結著的。這個相對熱點的形成是因為海王星的軌道傾角使得其南極 在過去的40年受到太陽光照射,而一海王星年相當於165地球年。
隨著海王星慢慢地移近太陽,它南極將逐漸變暗,並且換成北極被太陽光照亮, 這將使得甲烷釋放區域從南極轉移到北極。
海王星在類木行星中的一個獨有特點, 就是高層雲彩在其下半透明的雲基區域投下陰影。 雖然海王星的大氣遠比天王星的活躍,它們都是由相同的氣體和冰組成。 天王星和海王星都不是木星和土星那種嚴格意義上的類木行星, 而屬於另一類的遠日行星,即它們有一個較大的固體核而且還含有冰作為其組成成份。 海王星表面溫度非常底,1989年測到的頂端雲層的溫度低至-224 °C。
海王星同天王星相似的地方還有它們的磁圈,海王星的磁軸相對於自轉軸也有較大偏移,達47°傾角, 而且偏離行星物理中心至少0.55 個半徑(約 13,500 千米)。 比較兩顆行星的都存在的磁場取向異常, 科學家認為海王星和天王星極端的磁軸取向 ,也許都是行星內部的流體運動所造成的, 而不是天王星因其平躺的自轉軸而形成的特例。
海王星環 海王星的圓環,由航海家2號拍攝。這顆藍色行星有著暗淡的天藍色圓環, 但與土星比起來相去甚遠。 當這些環由以愛德華Guinan為首的團隊發現時, 曾被認為也許是不完整的。 然而,"旅行者2號"的發現表明並非如此。 這些行星環有一個特別的「堆狀」結構其起因目前不明, 但也許可以歸結於附近軌道上的小衛星的引力相互作用。
觀察 肉眼看不到海王星,其亮度介乎視星等 +7.7和+8.0,比木星的伽利略衛星, 矮行星 穀神星和小行星 灶神星、智神星、虹神星、婚神星和韶神星都暗。
在天文望遠鏡或優質的雙筒望遠鏡中,海王星顯現為一個小小的藍色圓盤, 看上去與天王星很相似。藍色來自在於它大氣中的甲烷。 它在視覺上的細小給研究造成了困難; 多數從望遠鏡中獲得的數據是相當有限的, 直到出現哈伯太空望遠鏡和大型地基望遠鏡與自適應光學技術才獲得改觀。
軌道與自轉 海王星的軌道周期(年)大約相當於164.79地球年。 自從於1846年被發現至今,它還沒有繞軌道轉一整圈。 海王星將于2011年7月12日回到繞日公轉軌道上它被發現時的那個點。 由於地球處於其365.25天周期軌道的不同地點,屆時我們看到的海王星並不會處在它被發現時在天空中的那個位置。
從地球上觀察,海王星沖日周期為367天,這些周期使它在2010年4月和7月以及2011年10月和11月 接近1846年它被發現時的坐標。在2010年8月20日,海王星將於發現它的1846年中的同一天再度沖日。
海王星的自轉周期(日)大約是16.11小時。 由於它的自轉軸傾角為28°,與地球(23°)相近,海王星日與地球日時間長度的不同與其漫長的年比起來就算不得什麼了?
探測海王星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到達距海王星最近的地點。 因為這是旅行者2號飛船所要飛近的最後一個主要行星,也就沒有後續軌道限制了, 它的軌道非常接近衛星海衛一,正如旅行者1號飛越土星和它的衛星土衛六時所選擇的軌道那樣。
這次探測發現了大黑斑,但後來用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海王星時發現大黑斑已經經消失。 大黑斑起初被認為是一大塊雲,而據後來推斷,它應該是可見雲層上的一個孔洞。
海王星上的風暴是太陽系類木行星中最強的。 考慮到它處於太陽系的外圍,所接受的太陽光照比地球上微弱1000倍(仍然非常明亮,視星等-21), 這個現象和科學家們的原有的期望不符。 曾經普遍認為認為行星離太陽越遠,驅動風暴的能量就應該有越少。
木星上的風速已達數百千米/小時,而在更加遙遠的海王星上,科學家發現風速沒有更慢而是更快了(1600千米/小時)。 這種明顯反常現象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如果風暴有足夠的能量,將會產生湍流,進而減慢風速(正如在木星上那樣)。 然而在海王星上,太陽能過於微弱,一旦開始颳風,它們遇到很少的阻礙,從而能保持極高的速度。 海王星釋放的能量比它從太陽得到的還多,因而這些風暴也可能有著尚未確定的內在能量來源。 (資料來源:節錄/維基百科-海王星) |
(二)能量延伸
占星詞查詢
海王星每一百六十四年運行黃道十二宮一周;在特定十四年中出生的人們,海王星都將落在相同的宮位。 因此海王星對個人的影響,倒不如說它主導了一個世代人們的意念與想法。
海王星代表潛意識、夢的暗示以及靈性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力量。
當海王星運行至天秤座,暗示了一個對傳統反思、對現實生活逃避以及盲目跟隨潮流的時代。 戰後的嬉皮風潮正是這個時期典型的文化現象。 海王星位於天秤座的人們,對於傳統的愛情以及婚姻關係,抱持著敬謝不敏的態度。
當海王星運行至天蠍座、代表了一個慾望過度擴張的時代。 這個時期性關係的複雜和藥物濫用的情況,顯示出了人們內心的無助及彷徨。 海王星位於天蠍座的人,具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具正義感且不畏強權,經常與他人爭辯。 但是想法的相互矛盾性增加之下,她們可以努力的去塑造一個美夢,然後再用念力去破壞或摧毁它, 然事後又再反悔,另外會選擇重新努力再去經營,經常反覆而為!
海王星運行至射手座、暗示了一個重視宗教和講求靈性提升的時代來臨。 這個世代在宗教及思想上的發展和交流趨於蓬勃,人們對於精神層面的事務也更感興趣。 海王星位於射手座的人們對宗教以及神秘學具特殊直覺及興趣; 他們相信世界萬物有一個主導力量的存在,他們也願意去追隨進而探究它。 (資料來源/經作者整合與修正)http://astro.click108.com.tw/freestar/view.php?star_a=9&constllation=9
|
臺灣時間海王星轉換星座時間表 |
|||||||||||||||||||||||||||||
|
http://www.taipeidaniel.idv.tw/articles-astrology-neptunesign.htm |
(三)實際功能
海王星在西洋星盤中的力量,最能發揮威力的位置是天秤座、天蝎座和人馬(射手)座?
所以方老師選用了坊間流行的註解,來解釋上述三個星座的特色,然後再補充自己的意見:
1、從十二宮的位置來推算,申、酉、戍三宮在中國八字的基本觀念來說,是屬西方金的位置,「金能生水」、
有助於海申酉戍三宮之中的海王星,會讓人類的潛意識思索能量的誕生,增加了思念力膨脹暴增的偉大力量!
但是成就卻取決於、個人基本的思維方式和方向,一旦意念演變上獲得這種宇宙行星能源的特殊加持,
是可以把事情演變成極巨大的收獲、或者是意想不到的巨大傷害!
因此海王星落在天秤座時( 1942年10月04日 12:58am/1955年12月24日10:52pm),如何把心中的一把秤調整好,
讓它能夠在公平、中立的狀態下審察、調查事物,海王星會讓人類獲得公平的待遇!否則就演變成需要接受不公平的裁判!
當海王星落在天蠍座時( 1955年12月24日 10:52pm/1970年01月05日 02:59am ),如何把心中的積怨化開,
不要故意去刺激對方生氣、也不要隨便接受他人的挑戰或攻擊,要使用一個平常心去接受事實,才會擺脫長期天天鬥爭不停的日子!
當海王星落入射手座的時候(1970年01月05日 02:59am/1984年01月19日 09:23am ),戍在八字中屬魁罡的位置,
暗指宗教的影響力量,適當使用宗教靈力其實也很平常,在宗教修持上容易獲得大成就!
1984年11月21日 07:45pm 海王星順行進入摩羯座 ,1998年01月29日 08:34am 海王星順行進入水瓶座,
這一個時期的小孩子,因為海王星在亥宮摩羯座的位置 ,龍歸水位 , 這個時代的孩子念力特強 , 觀照能力非常優異 ,
但是不喜歡玩宗教修持 , 因為太容易達到目的 ,就愈容易放棄宗教修持 ,不想去接受訓練 .
海王星在其它宮位,因為沒有外緣的助力之下,海王星的功能比較不容易發揮,思想容勿乾枯空白,
所以善用海王星的靈力,可以增強個人在宗教修持方面的念力思維,可以獲得較大的成果。
但是海王星的想像力 , 會受到命宮屬寶瓶座先天的力比多內傾影響 , 易出現個人的幻想 ,
經常自以為是 ,結果卻是與他人格格不相入,需要多多參考外界的言論或意見 ,去修正自己的先天性缺陷 .
(2月1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