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之分析

 

(一)前言

20101229日星期三,今天早上寫了一篇文章掛在網頁上,接著方老師感覺到應讓更多的人對次元空間

有比較完整的概念,所以寫下本文!

 

 

八正道

 

【前言】

  「八正道」亦名「八聖道」。所謂「正道」者,可令眾生苦集永盡,達於涅槃寂靜的聖賢境界,故八正道亦稱八聖道。

  遠離偏邪,故稱「正」;修之能轉凡愚、成聖智,故稱「聖」;通乎涅槃,故稱「道」。

依據八正道修習,可以淨化心靈,遠離偏邪不正,轉邪念成正念,轉凡愚成聖智,進而達到寂滅、涅槃的境界。

   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

  「正見」: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思想觀念。如實了達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等道理,

遠離唯神、唯物等謬見,改正偏執的思想及迷惑顛倒,即稱為正見。例如世間法中,五戒、十善是正見,具足此正見,

人生有了正確的準則與方向,方不致為世間形形色色的五欲之樂所迷惑。出世法中,當下這念心與菩提心、涅槃心、

無為心相應,即是正見。

 

【正思惟】

  「正思惟」:凡有所思,不離佛法,皆無邪曲,稱為正思惟。一般人的思惟,妄想紛飛,由妄想發動身、語、意,

而造作種種業行;若聽聞四聖諦、無常、苦、空、無我及中道實相等道理,即將過去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轉為淨法,

今後所思所念,皆離一切惡法、邪執。若能正思惟,如此意業自然清淨。

 

【正語】

  「正語」:正直、清淨的言語,遠離口四過、大妄語、戲論及誹謗正法等口業之過失,即稱正語。

具足正語,則口業自淨;口業清淨,凡所言語,無諸過失,必能獲得大眾的信賴與肯定。

 

【正業】

  「正業」: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皆是正當、清淨,乃至梵行清淨,不染三毒;身不造殺生、偷盜、邪淫,口不妄語、

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起貪、瞋、癡,一切行止,皆是清淨無邪、自利利他,即謂之正業。具足正業,則身業清淨。

 

【正命】

  「正命」:「命」指賴以活命的生計,「正命」即是從事正當的職業;就一般而言,凡是不違背法律、道德標準的生計,

就是正當的職業。就佛法而言,在家修行,不但應有正當的職業,而且還要從事清淨、不違因果的職業。

譬如:從事漁業,是正當的職業,可是從因果上來講,捕魚殺生害命,所以不屬於清淨的職業;

又如酒廊、舞廳,即使為合法之營利事業,卻會令人墮落,亦屬於不清淨的職業。

若能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因果,符合正當與清淨,並且遠離五種邪命,就是正命。

 

【正精進】

  「正精進」:勤修戒、定、慧、六波羅蜜,志趨菩提、涅槃,稱為正精進。修行不但要精進,還要知見正確,

假使精進而知見卻不正,就會落入無益的苦行,甚至偏執於世俗迷信或是外道不究竟之法;

本來想成佛,結果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魔;本來想升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落入地獄。

所以,修行學佛,要有「正精進」,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正念】

  「正念」: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即為正念。正念有事有理;於事上,只起善念不起惡念,念佛、念法、念僧、

念戒、念施、念天……等,念一切善法,是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由有念歸於無念,無念即是究竟正念。

 

【正定】

  「正定」:心達到寂滅境界,即是正定。寂就是不動,滅就是漏盡煩惱。不僅心寂靜不動,還要了了分明、

清清楚楚,就是正定。所以,正定即是寂照之意;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一如、定慧等持,

當下這念心就是正定,就是菩提、涅槃。

http://www.ctworld.org/meditation/02_a09.htm

 

()分析程序

從上網資料中搜尋出這一篇文章,其實是已經寫得不錯的宗教文學,但是看到這一篇文章的人會成佛嗎?

【答案:當然不會!】既然不能成佛、它對修行者的幫助又有什麼功能呢?

 

一般而言、文字名詞的解釋,通常是把一個不知原因和後果的焦點選出來,把它變成研究的焦點對象,

採用文字直譯時只能產生線性功能和面積空間的張開,因此只有二次元的空間作用和平面功能!

 

如果作者可以把自己修持的過程,老老實實說出來,這種文章就會產生深度,變成具有三次元的作用和功能!

所以它就變成立體的文章。

 

當這篇文章的介紹:如果修改成引導的方法、告訴大家如何就可以做得到、只要採用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就可以做得到!這個時候這一篇文章的作用和功能就擁有四次元的作用和功能!

 

如果這一篇文章的作者、把他從頭到尾的把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經由他的帶領之下、而獲得了八正道的大成就時、

這篇文章的價值就會進入五次元、而五次元本身就可以出現五神通的力量、因此這樣的一篇文章就有可能會被選入法界收藏。

 

如果這一篇文章可以掌握到信徒的人之外、更可以用來降伏信徒身上的妖魔鬼怪、

則這一篇文章就開始擁有六次元或七次元的功能、這樣的一篇文章是可以用在法會過程中、

點燃送交法界、把它變成疏文或祭文、可以用在法會中作為梵燒送交法界的禮物!

 

如果這樣的一篇文章、修改成八次元的功能時、就是八地菩薩都可以用來做榜樣、

它就已經變成經典上的文章了、或者直接變成經文了!

 

這樣的解析應該有夠清楚了?

但是接下來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個世間上能夠寫出文字可以變成八地菩薩都採用的文章者、究竟有幾多人?

答案是:大約只有九個人而矣!(方老師只是其中之一人)

 

()為何練武?

如果從文學的基礎上訓練,可能只可以說文章有如此能耐者、看來只有天成!

如果我們從運動方式去訓練、則可以有機會突破這種高難度的個位數字、讓他變成百千萬人都有此可能!

 

這種武術訓練、為何後來演 變成少林寺的武僧和鎮山之寶、其中因果就是採用此途、成佛近矣!

不用此途、成佛之路遙遙無期、就算經過千山萬水、也無法找到一個可以成就佛果的人!

 

從眼、耳、鼻、舌、身、意的順序來說:文字的表達透過了心中的意識,經由身根的手指透出,由於意根從影響前五識,

所以文字傳達的訊息可以透過心意的作用而產生聲香味觸法等六種感受功能;

如果只是從身的角度切入、身體運動的前後左右就有四種方向、再加上四正四隅的配合就有八種不同的方向作為切角之用,

因此同理的影響下完成八次元的訓練就比寫字和作文都來得容易?

運動方式達到八次元、你幾乎以隨時隨地都做得到;但是書寫文章要達到八次元的話、恐怕要跟你說一句:

你不可能達到這種標準吧!

 

透過這種特殊的運動方式、你可能就會輕易的感受到空中能量的變化、因為方老師打出的一拳、

如果你可以清楚的感受有八種不同的震蕩力度,將來你再看方老師的文章時,就可以看到幾乎方老師的文章、

同樣的一個句子中、經常會隱藏著八種陳述、這八種不同陳述都會裝載著八個以上的不同抽屜之中;

因此你平時看文章只會看到八分之一的境界、因果因緣成熟你把太極功夫學好之後,你就可以看到八個以上的抽屜都完全打開!

 

你要怎樣去看這些文章呢?

就跟方老師打拳一樣、隨手一拳就有八種震蕩力出現時、當閱讀所有人的文章時、第一眼的掃描之時、

你就可以感受到筆著或對方在文字之中暗藏某一些元素和力量?

把這些力量和元素數一下,就會知道對方文字上的次元操控功夫!

 

通常坊間一般人的文章是過不了六次元這一關,原因是高次元的文章只能應用不能拿去賣買、

因為是無價之寶、因此不能外銷出去只能贈閱他人、原因是寫出這種文章的人曲高和寡、無法在市場通行賣買。

最能賣座的文章都是寫到五次元的空間就可以變成最好賣的範本。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看方老師的文章時、可以看到八個打開的抽屜,你就可以證明你自己、的確已經獲得八地以上菩薩的果位了!

(122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