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毒-戴奧辛(Dioxin林福瑩

 

戴奧辛(Dioxin)號稱「世紀之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於1997年已將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2,3,7,8-TCDD

歸類為「人類確定致癌物」(至於其他戴奧辛,尚無法歸類為致癌物);而美國環保署(US-EPA)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戴奧辛歸類為「可能人類致癌物」。同時,日本通產省與環境廳亦將戴奧辛歸類為「環境荷爾蒙」之一。

 

在諜匪片中:當握底的幹探、情報員一但被捕時,常常會咬破嘴中預藏的氰化物藥丸,不下數分鐘,就在一陣痙攣後,該名人員隨即斷了氣。

氰化物藥丸的威力是如此,但目前已發現一種比該物毒性強過10,000倍的化合物,不用懷疑,那就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戴奧辛(Dioxin)」。

 

戴奧辛(Dioxin)」一詞,其真正的學名是指-「多氯二苯基對二氧己」,乃是兩個氧原子聯結一對苯環類化合物的總稱,

在此類化合物的苯環上,不同位置的氫原子被氯所取代時,可以產生不同類型的戴奧辛,

包括75種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 -dioxinsPCDDs)以及135種多氯二聯苯夫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Fs),

210種戴奧辛中,毒性最高、最具代表型的是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2,3,7,8Polychlorinated dibenzo-p -dioxins2,3,7,8-TCDD橙劑)。

 

戴奧辛在平常狀態下、以及熱、酸、鹼的環境中非常穩定,一旦形成,在環境介質中極難分解,因而導致環境蓄積,

並可經由食物鏈(Food Chains),形成生物轉化、生物累積及生物濃縮;由於戴奧辛具有極高的脂溶性,一旦進入生物體內,

多儲存於動物脂肪、乳脂內,非常穩定,無法分解,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排出體外。

 

戴奧辛是如何產生的?

大致有下列幾種來源:

自然生成:自然界本身的活動會產生戴奧辛,在8000年前的泥層中發現已有戴奧辛的蹤跡,而燃燒未經污染的木材過程中,

會產生微量的戴奧辛,此外森林失火也被認為可能是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CDDs)的自然來源之一。

 

工業原料製程的副產品:因為早期農藥製造技術的不良,生產含苯氯基的木材防腐劑、農藥、除草劑以及殺蟲劑等化合物,

常含高量的戴奧辛,尤其是除草劑2,4,5-T多次在國外造成戴奧辛的污染事件。

工業及家庭用清潔劑的製造,其中若含有氯的揮發油,則也會附生戴奧辛。此外,曾經一度在藥皂、牙膏、除臭劑或化妝品中

所含的六氯基酚(Hexachlorophenol,俗稱G-1)裡發現戴奧辛,目前各國已禁止使用這類產品。

 

特定工業製程的燃燒、生產行為:例如紙漿廠的紙漿加氯漂白過程、金屬冶鍊、以廢棄物為燃料之水泥窯、

工業冷煤或熱煤的加熱、燃煤或燃油火力發電廠…等的高溫製程,亦可能產生。

 

廢棄物焚化爐:一般廢棄物、事業廢棄物焚化爐,在燃燒的過程中若操作條件控制不當,極易產生戴奧辛。

 

其它人為行為:

含多氯聯苯基類的化學廢棄物,若掩埋不當,就易造成附著在多氯聯苯基上的戴奧辛滲露出來。

而香煙煙霧、汽柴油交通工具的廢氣、燃燒含氯有機物污染的東西例如廢電纜、廢五金等,加上變壓器失火、米糠油遭熱煤外洩污染

都有可能產生這種世紀之毒。

 

戴奧辛有多種途徑的來源(Sources)、流動(Flow)、儲留(Reservoirs)及沈積(Sinks)現象,在環境中的流向十分複雜:

可經空氣媒介傳送含戴奧辛的蒸氣或懸浮微粒;由水體傳送受戴奧辛污染的水中懸浮物;而在土壤中,經由風力及水的侵蝕來移動;

經由生物的營養(trophic)交換、或其他商業行為的污染來傳遞。

戴奧辛暫時儲留的地點有土壤、底泥以及含戴奧辛的物質,隨後進入環境循環中,或沈積在未被翻攪過的土壤和底泥中。

 

如何才能破解戴奧辛?

以「非生物性分解」試驗來測試戴奧辛的環境分解性,得知以光線照射含戴奧辛的泥土,48個小時之後,

TCDD(戴奧辛的一種)減少達90%以上。此外,破解戴奧辛的方法以「熱處理法」是最為可行,

處理溫度至少需達到850℃以上,含量高的則需達1000℃以上,才能將戴奧辛破壞。

人人聞戴奧辛色變,主要是此種劇毒物進入人體內,有超過90%以上係經日常飲食的食物中攝取而來。

 

人類暴露於戴奧辛下的主要途徑包含下列幾點:

呼吸進入皮膚接觸食物攝入燃燒行為。焚化爐氣體排放。機動車輛排煙。噴撒含戴奧辛的農藥、除草劑,經空氣接觸到皮膚。

接觸到土壤中含戴奧辛的殘渣。含戴奧辛的殺蟲劑、除草劑經由農作物吸收,再食入動物及人體內。

食品污染:由空氣傳輸到蔬菜、穀物、牧草,再經食物鏈進到人體;水產品亦會將水中戴奧辛經由生物濃縮,再經由食物鏈進到人體。

 

不容忽視的是,越靠近戴奧辛污染源的地區,人體與環境內含高量戴奧辛的威脅性也就越高。

透過食物鏈的生物濃縮,戴奧辛具累積性,又因高度的脂溶性與不易溶於水,幾乎是難以自行排出體外,其引起的慢性中毒,

最常見的症狀有:氯痤瘡(chlorache),肝臟與免疫系統損害,影響酵素運作功能、消化不良,神經肌肉損傷、關節疼痛,孕婦易致流產、

不孕症與產下畸形兒,男性荷爾蒙減少、色素沈著、多毛症,增加皮膚的脆弱性、出疹、出水泡,視力受損以及膽硬脂血症,

甚至引起各種惡性腫瘤: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肺癌」、「甲狀腺癌」、「複合骨髓瘤」、成人或小孩的「白血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減少對「戴奧辛」的攝取?

日常飲食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減少肉類脂肪的攝取,食用低脂肪類的食物,以及較簡單的烹調方式,有助於體內戴奧辛負荷量的降低;

並以適量的水果、蔬菜及穀類食物等均衡的飲食,減少單一食物戴奧辛的攝取量。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含有戴奧辛物品的使用及處理,有助於減少接觸、攝取戴奧辛的機會。

例如:儘量使用省資源、低污染及可回收在利用材質的物品。

減少含氯物品的使用,如:PVC塑膠袋、含氯漂白劑、含有機氯的農藥、有機氯防腐劑及殺蟲劑等。

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機動車輛的使用,降低戴奧辛的產生。

不要露天燃燒垃圾、廢五金、廢電纜、廢家具…等。

做好垃圾資源回收分類,將廢塑膠容器回收利用或交給回收商處理,減少垃圾量及對使用焚化爐的依賴。

 

雖然在884月北縣兩座焚化廠以「添加活性碳」的方式,改善戴奧辛之排放量低於標準值下,而其它焚化廠的改善工程,

也預計將在民國90年使戴奧辛的排放量達到最嚴格的標準,但是被「科學數字」所粉飾掉的危害,從先進國家的許多資料與研究,

亦可再現端倪。

在美國,知名廢棄物處理專家Dr.Paul Connett已指出:「美國雖然只燃燒15%的都會垃圾,但是美國環保署已指認,

垃圾焚化處理是美國目前產生所知人為致癌物戴奧辛的主要來源。」而將75%市區垃圾用焚化處理的日本也發現,

在焚化爐附近如東京郊外的Shitone社區,當地居民罹患癌症的比率高於日本全國平均數的一倍!

 

http://yunol.stes.tc.edu.tw/07-98.htm  資料內容有刪減  

 

 

自我檢驗

 

方老師昨天晚上心血來潮,想去了解鼻子兩旁法令紋的過敏反應,究竟從何而來?

追查下去之後才發現,那是小時候家居香港環境有人經常燒舊電線

只是為了取其銅線賣給收廢五金的商人,所以在不知不覺之中吸入了大量的載奧辛,累積在體內

導致呼吸器官經常出現一些小毛病,喉中經常會引起痰嗚,鼻塞,等等生理上不舒服的小反應,

由於毛病不是很大,曾經治療過似乎中藥對它並沒有效果?因此就變成忽略的事!

 

檢查身體的反應時竟然發現戴奧辛的積累古老的殘跡年份甚至有五六十年之久遠

真是一種可怕的傷痕因此連忙使用刀療術之裂解法,才慢慢把這些殘跡消除,但是難度有點高?

原因是不同年分的載奧辛會滙集在不同層次的空間,必須慢慢細心的尋找要慢慢來回處理,

費時費工真是很大的問題!好還是可以把它給裂解消除掉這是有機化學裂解術的功能

2018228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