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論
前言
「成佛」兩字,曾經是許多社會人士的「口頭禪」;
而事實上當你去追問他們如何去解釋這個字時,每一個人對成佛兩字的解釋都不同。
成佛沒有標準嗎?
事實上佛經都常列出成佛十號:
如來、應供、正偏知、善逝、明行足、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世尊。
成佛總共有十個標準。
可是當你去好好解釋這十個標準時,卻會發現這些名詞經常會不符合成佛的條件。
成佛理論
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識成佛條件,因為沒有文字記錄,所以不談;
佛經上有文字記錄的成佛條件,是由第六佛開始,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一書,
對於第六佛系統成佛之功法稱之為三眛。
三眛的特色是以心念從一變十、從十變百、從百變千、從千成千千萬萬。
三眛成佛是成佛者的初階,人人都可以輕鬆做得到的功法技術。
第七佛之成佛條件是以「般若」理論而成佛。
成佛的功法特色是以金剛經的文字記錄為主:
「是也、非也、一也」為般若的最佳解釋。
龍樹的成佛理論是以「中觀」為依據,但中觀論之中並沒有把中觀的內容解釋清楚,
所以本人只能採用標題文字之概念去推論:
「兩端之間、有一物在中央以上下方式、或左右方式不斷移動所產生的軌跡、」
這種動態方式的觀照過程中,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強烈的高能量爆發、
這種變化其實相當符合成佛之需要高能量變化的條件。
第八佛彌勒之成佛原理是「唯識學」,在阿賴耶識又稱種子識的觀念中,
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各種成佛的種子識,當然也包含成魔、成妖、的各種種子識,
在種子識得到適當的薰染的條件下,成佛之種子識得到栽培;
成魔、成妖等的不良種子識被不斷拔除,最後留下的種子識便可以成佛。
學理挑剔
三眛的成佛理論,它是最容易練成功的一種簡易方法;
但是這種功法,只能訓練出菩薩等級的成就水準,卻出不了真正大成就的「成佛者」。
般若的成佛理論,條件是比三眛強太多,
故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舍利弗一人,辯論中把六師外道的群攻打敗的記錄。
但是在第七佛逝世之後,僧團走上以佛祖早期的說法為依據,
發展了阿含經的研究,而不是研究般若?阿含經的走向是以三眛為主而不是般若?
龍樹菩薩出世之後,後來以一人辯倒分裂中的僧團,再次出現般若打倒三眛的場面;
部派之爭其實就是三眛再鬥般若,所以三眛再次輸給般若!
這些現象的出現,表示第七佛當時的成佛理論雖然很優秀,但是沒有人能聽懂,
因此佛祖死後沒有了依靠,只好拿第七佛早期的阿含經典做依據,
所以發展了阿含經的小乘佛法時代。
第七佛說法四十多年,阿含時代約有十二年,般若時代也有二十三年,
金剛經的出現年代,與楞嚴經的年代接近,也是第七佛六十歲左右的巔峯之作。
後期的寶積年代所出現的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的修持又再回到三眛成佛的年代,
其實是一種退化現象,原因是般若佛法的學說一直沒有結尾,
正是好戲拖棚,後期般若以發颷式的擴展,卻沒有結尾,只會造成僧團成員大腦受傷,
因此,不得意,最後又只好走回三眛成佛的路線上,算是給僧團養傷吧!
因此,第七佛的般若理論雖然非常優秀,卻無法讓僧團出家眾聽懂接受,
最後在法華經中的表現,佛祖「千百億化身會聚娑婆」經典之作,
還是一樣只是回到三眛成佛的成就,而不是顯示般若成佛的大神通。
龍樹菩薩的中觀,以核爆原理去推論,當然是擁有最強大的高能量支持,
當然非常適合用作成佛的發展基礎;但是核能量之應用有核爆、和核熔兩種。
中觀的作用最高只能操作核爆,卻不能演變成核熔;
也就是一旦核爆的副作用產生,會留下許多高幅射性的能量污染物。
以當時的科技水準,還無法控制這種幅射污染物,因此後期的龍樹必然死於這種意外。
而很奇怪的事情發生,龍樹菩薩是怎麼樣死的?居然沒有任何痕跡遺留下來,
甚至他的出生地、故居、家族、通通都沒有留下歷史痕跡?
很尊重宗教存在的印度人,還不至於把龍樹菩薩的歷史,全部都拿去毁屍滅跡吧?
唯識學派之中的阿賴耶識,這種種子識的成佛理論,
雖然提及「一切種子如瀑流」的文句,但是卻沒有交待這種瀑流如何產生?
如果沒有辦法產生強大的高能量的要求,唯識學的阿賴耶識,
只能稱之為「農夫學說」;但是農夫如何可以種田種出「成佛」這種大成就?
幸好彌勒唯識學說中,阿賴耶識(種子識)只是上半部,還有下半部的庵摩羅識(宇宙識)
,
只是「庵摩羅識」一直沒有人去發展它,因此這個空殼可以讓人無限發揮的想像力,
因此、如何把這個丟在旁邊的空殼演繹成未來成佛的論述,就由我而開始出生。
但是我不需要沾彌勒第八佛的光,我要獨立去完成第九佛的發光發熱。
2023年12月7日完稿
原因是般若佛法到達至高水平時,會有機會演變成核熔反應之威力,
但是因為這種功法,超越了當時的科技知識圍,根本沒有人能夠回答,
所以般若發展不能夠結尾!
而當時代的人,體質怎能夠承受如此強力的核爗發,震盪波可以讓很多聽眾進入腦震盪狀態
後面佛教發展的種種變化,小乘佛教之復興,就可以完美的推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