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兀兒花園
1586年阿克巴大帝征服了喀什米爾,自此蒙兀兒王朝的帝王親貴們在斯利那加郊外沿著環狀山嶺間高低重疊的坡地上,
依山或濱湖先後建造了幾座美麗的貴族庭園。歷代回教君王為了避暑,每年率領文武百官及愛妾嬪妃,乘坐大象、
駱駝從南方長途跋涉北行,費時約二個月來到此地,享受清涼的夏日。這些庭園總稱為「蒙古花園」或「蒙兀兒花園」,
現都改為公園,供人憑弔遊憩。達爾湖畔有一條著名的環湖大道,順著大路前行,即可到達這些壯麗的蒙兀兒花園。
夏利馬爾
傑罕基王於1619年為其愛后奴家罕,奴兒瑪哈勒而建,是典型的蒙兀兒花園。
前方是達爾湖,後方是喜馬拉雅山,依山傍水,別具風格。園內遍植奇花異草,可惜入冬後,除了少數花卉在寒風中瑟抖外,餘均已枯萎,
還有很多類似白楊的高大樹木,當地人稱之為CHINAR(秦納),伸向那寒冷的晴空,一片片枯黃的落葉,洒落在園圃之間,煞是好看。
據說,喀什米爾種植秦納樹已有七、八百年,是一種極富韌性而十分耐寒的植物,落葉是當地人冬天的燃料。
夏利馬爾花園的面積雖次於尼夏德花園,卻因傑罕基和其愛后奴家罕千古傳唱的戀情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因而有〝ABODE OF
LOVE〞(愛的樂團)之名。
尼夏德花園
距離市區
位於湖、山之間,當地人稱為「快樂園」或「歡喜花園」。遊客沿著青石甬道前行,但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鳥語花香,
靜謐清幽,走到盡頭,回首一望,才知已置身山頂,這才感到奇異,因為剛才毫無上山的感覺。山頂上清澈的泉水,
經由一條人工建造的大水槽,流到花園大門前的大噴水池裡。園中坡地的最高處,種有高大的懸篠木蔚為一片樹海,
據說可能栽自蒙兀兒時期。
這裏的山上有一尊山神被我們鬧醒了!
遊園之後的感覺, 印度人得天獨厚,擁有許多天然的條件,他們又很懂得享受天然之美景與園林,所以每一個花園都要收費參觀,但是幾乎都擠滿了人,
只是氣場不大好, 被太多的亡靈充斥在每一個空間中,讓你攪不懂他們的宗教,究竟為什麼而存活 ?
似乎超渡並不是他們宗教上的工作,令人想不通擁有那麼多宗教的國家,卻完全沒有宗教會去幹超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