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丁城堡

 

薩拉丁城堡位于開羅城東郊的穆蓋塔姆山上,是11世紀時期薩拉丁為抗擊十字軍東侵而建造。

自公元640年起,埃及由阿拉伯伊斯蘭帝國佔領,結束了古希臘-羅馬帝國近千年的統治,埃及被逐漸“阿拉伯伊斯蘭化”。

10世紀期間,埃及法蒂瑪王朝統治期間,國勢強盛,疆域廣大,它包括了阿拉伯半島及小亞細亞部分,

影響了羅馬教皇的基督教的東擴,甚至連基督教教徒到聖城耶路撒冷朝聖都遇到困難。

 

 

1095年羅馬教皇召集宗教大會,

鼓動基督教徒起來消滅東方穆斯林奪回"聖地"耶路撒冷。

從第二年起,教皇200年間總共發起八次十字軍"聖戰"

1164年至1169年,埃及被十字軍佔領,

薩拉丁奉命進軍埃及,擊退十字軍,保全了開羅。

1171年薩拉丁廢黜法蒂瑪王朝哈裏發,建立阿尤布王朝,

自任第一任"蘇丹",建薩拉丁城堡並把王宮搬了進去。

 

    位于公路主幹線邊的薩拉丁城堡巍峨雄偉,

城堡前面是一片綠草地,城墻寬2米,城堡分內城和外城,

城內建有宮殿和寺廟,

 

阿裏清真寺的寺頂尖塔象一把利劍高聳入雲,

巨大的圓頂沐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眾多的遊客前去參觀拜謁和憑吊當年抵抗十字軍的英雄。

 

    1182年薩拉丁精心構築的城堡剛剛竣工不久,

便將它交給了侄兒,

自己領兵穿越尼羅河三角洲和西奈半島北部沙漠,

去抗擊東侵的十字軍,在軍事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薩拉丁離開城堡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1193年薩拉丁在大馬士革身染黃熱病不治而亡,享年56歲。

一代顯赫戰功的薩拉丁就這樣異死他鄉,令人噓唏不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5/content_5248426.htm   

 

 

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埃及伊斯蘭教清真寺。位於開羅舊城薩拉丁城堡內。

始建於1830年,具有土耳其風格。清真寺牆內外層均敷以黃色雪花石膏。

寺院正面刻有阿拉伯文銘文、《古蘭經》文和伊斯蘭教四大哈裡發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裡的名字。

寺的大型圓屋頂高約52米,直徑長2l米。 

兩個宣禮尖塔直插雲霄,塔頂距地面85米。為開羅城標記之一。

寺西南有一黃銅圍欄,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的墳墓。

他於1849年卒後葬此,故清真寺以其名命之。寺內鐘塔的吊鐘是法國國王路易士·菲利浦贈送的禮物。

 

 

歷史

 

位於開羅舊城薩拉丁城堡內。

始建於1830年,具有土耳其風格。

清真寺牆內外層均敷以黃色雪花石膏。

寺院正面刻有阿拉伯文銘文、

《古蘭經》文和伊斯蘭教四大哈裡發

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裡的名字。

 

寺的大型圓屋頂高約52米,直徑長2l米。

兩個宣禮尖塔直插雲霄,塔頂距地面85米。

為開羅城標記之一。

寺西南有一黃銅圍欄,

為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的墳墓。

 

他於1849年卒後葬此,故清真寺以其名命之。

寺內鐘塔的吊鐘是法國國王路易士·菲利浦贈送的禮物

穆罕默德·阿裡是阿拉伯國家近代史上的著名穆斯林君主。

原為文盲,45歲始學習阿拉伯文和伊斯蘭教經籍。

 

他銳意改革,勵精圖治。

在執政的43(18051848)期間,

為建立一個以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主權國家,

 

他以富國強兵為總方針,在政治、經濟、軍事、

文化等領域進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1)在政治上

他首先設計聚殲地方割據勢力馬穆魯克軍團大小頭領,

並肅清其殘餘,使長期分裂的埃及社會複歸統一;繼而推行一整套嚴密的統治體系,確立和加強中央集權制。

 

(2)在經濟上

宣導獨立自主,全面發展工農業生產和國內外貿易。在農業方面,實行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賦稅制度,廢除包稅制和清真寺宗教地產的免稅權;

大力興修水利,擴大耕地面積,革新農業技術,鼓勵發展優質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生產。

 

在工業方面,創辦以軍事工業為主的埃及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興建官辦紡織、造船、軍火等工廠,

積極發展與國計民生有關的民用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工業;

允許少量企業由私人資本家經營,限制外商投資;

 

宣導洋為己用,引進西方先進設備進行仿製,聘請外國技師培訓本國技術力量。

在貿易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向人民銷售本國產品,豁免出口稅以鼓勵本國商品的出口;

用本國鑄造的貨幣取代土耳其貨幣,並確定本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貨幣比值,以穩定物價;

在全國實行商業壟斷,產品由國家專門機構統購統銷,在國外開設商館經辦進出口貿易。 

 

 (3)在軍事上

廢除傳統的雇傭兵制度,實行徵兵制;按照歐洲方式改組陸軍,聘用西方軍事專家訓練新軍;

大力發展海軍事業,建立地中海艦隊和紅海艦隊;創辦軍官學校以及步兵、炮兵等各種學校。

1839年,埃及已擁有23萬陸軍、2萬海軍,成為中近東地區一支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4)在文化教育上

宣導以世俗教育取代伊斯蘭宗教教育。他獎勵學術,創立教育部和教育委員會,創辦世俗學校,普及中小學教育;

採取建立各種技術專科學校、聘請外國專家講課、派遣大批留學生去歐洲學習等措拖,培養和造就出埃及第一代新型的知識份子。

重視翻譯出版事業,開辦外語學校,培養翻譯人員,組織力量把大批外國軍事和科技書籍譯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創辦印刷廠,出版、發行阿拉伯、波斯和土耳其等各種文字的書籍,出版埃及第一份報紙《埃及戰役報》。

通過全面改革,穆罕默德·阿裡使埃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

他因此而被譽為“現代埃及之父”和“唯一能用真正的頭腦之人”。

 

建築

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是東方伊斯蘭建築藝術與歐洲建築藝術的壁和合它與薩拉丁城堡渾然一體。

穆罕默德·阿裡當時住在碉堡,碉堡的最高點南圍城就是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

 

清真寺於1830年開始興建,1857年完成,足足建了27年,它由希臘建築師設計,

採用土耳其式多層的圓形大拱頂和細長鉛筆似直刺雲霄的宣禮塔,

清真寺的尖塔向空中發展,塔尖離地面85公尺,而大型圓屋頂高約52公尺,直徑21公尺,

殿堂內懸掛許多玻璃球燈,發出黃色光亮,顯示出大典的輝煌氣勢。

阿裡於1831年慷慨地把盧克索神廟內一座拉姆西斯二世的方尖碑贈送給法王路易·菲力浦,

至今仍矗立于盧浮宮旁的協和廣場。而後1846年,法王再送時鐘作為回禮。

穆罕默德阿裡被認為是埃及現代化之父,于1848年病故後,亦安葬於寺內。

 

風格

1857年完工的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是以伊斯坦布爾的清真寺為原型建造的。

它有一個巨大的拱頂和兩座鉛筆形的尖塔,這一特徵是埃及其他清真寺所沒有的。

日暮之時,清真寺籠上了一層緋色,十分迷人。

其室內裝潢也特別豪華:大型的枝型吊燈,無數電燈,以及反射著燈光的石英玻璃……在這和諧的燈光下,

整個清真寺顯得十分莊嚴肅穆。平時寺內不開電燈,也不點蠟燭,但週五中午的祈禱結束之後,還有燈亮著,十分眩目。

天井拱頂的四周,飾有畫著第一代四位哈裡發名字的圓盤。人口處右側是阿裡廟,可以人內參觀。

 

院子北端放置的是法國政府給的時鐘。它是送給法國的盧克索神廟的方尖碑而得來的回禮。

現在這座鐘已經佈滿灰塵,無法再工作。而方尖碑至今仍矗立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

從清真寺往西南眺望,可以看到伊斯蘭地區,甚至開羅全景。

天氣好的時候甚至還可以看得見吉薩的金字塔。

 

職能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 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週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

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 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迪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

此後在每週“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制。

 

(3) 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

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

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斯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沙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週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

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778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