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上焦篇二    接上

 

十三、太陰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黃,寸脈盛,心煩懊,起臥不安,欲嘔不得嘔,無中焦証,梔子豉湯主之。

 

溫病二、三日,或已汗,或未汗,舌微黃,邪已不全在肺中矣。

寸脈盛,心煩懊 ,起臥不安,欲嘔不得,邪在上焦膈中也。在上者因而越之,故湧之以梔子,開之以香豉。

梔子豉湯方酸苦法  

梔子搗碎,五枚 香豆豉六錢   水四杯,先煮梔子數沸,後納香豉,煮取二杯,先溫服一杯,得吐止後服。

 

十四、太陰病得之二、三日,心煩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嘔者,無中焦証,瓜蒂散主之,虛者加參蘆。

 

此與上條有輕重之分,有有痰無痰之別。重劑不可輕用,病重藥輕,又不能了事,

故上條止用梔子豉湯快湧膈中之熱,此以痰涎壅盛,必用瓜蒂散急吐之,恐邪入包宮而成痙厥也。

瓜蒂,梔子之苦寒,合赤小豆之甘酸,所謂酸苦湧洩為陰,善吐熱痰,亦在上者因而越之方也。

瓜蒂散方酸苦法

甜瓜蒂一錢 赤小豆研,二錢山梔子二錢 水二杯,煮取一杯,先服半杯,得吐止後服,不吐再服。

虛者加人參蘆一錢五分。

 

十五、太陰溫病,寸脈大,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清營湯去黃連主之。

渴乃溫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絳且乾,兩寸脈大,的系溫病。

蓋邪熱入營蒸騰,營氣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溫病也,故以清營湯清營分之熱,去黃連者,不欲其深入也。

清營湯見暑溫門中

 

十六、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

發斑者,化斑湯主之;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主之。

禁升麻、柴胡、當歸、防風、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

神昏譫語者,清宮湯主之,牛黃丸、紫雪丹、局方至寶丹亦主之。

 

溫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陽之表,故不得傷太陽經也。

時醫不知而誤發之,若其人熱甚血燥,不能蒸汗,溫邪鬱於肌表血分,故必發斑疹也。

若其表疏,一發而汗出不止,汗為心液,誤汗亡陽,心陽傷而神明亂,中無所主,故神昏。

化斑湯方:

石膏一兩 知母四錢 生甘草三錢元參三錢 犀角二錢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鐘,夜一服。

 

〔方論〕此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用白虎湯作化斑湯者,以其為陽明証也。

陽明主肌肉,斑家遍體皆赤,自內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熱,知母清金保肺而治陽明獨勝之熱,

甘草清熱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熱而保胃液,白粳米陽明燥金之歲穀也。

本論獨加元參、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木火太過,其變最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肅上焦,

恐不勝任,故加元參啟腎經之氣,上交於肺,庶水天一氣,上下循環,不致泉源暴絕也,

犀角咸寒,稟水木火相生之氣,為靈異之獸,具陽剛之體,主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

取其咸寒,救腎水,以濟心火,托斑外出,而又敗毒闢瘟也;再病至發斑,不獨在氣分矣,故加二味涼血之品。

 

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方即於前銀翹散內去豆豉,

加:細生地四錢大青葉三錢 丹皮三錢 元參加至一兩

〔方論〕銀翹散義見前。加四物,取其清血熱;去豆豉,畏其溫也。

 

按:吳又可有托裏舉斑湯,不言疹者,混斑疹為一氣也。

考溫病中發疹者,十之七、八。發斑者十之二、三。蓋斑乃純赤,或大片,為肌肉之病,故主以化斑湯,專治肌肉;

疹系紅點高起,麻、 、痧皆一類,系血絡中病,故主以芳香透絡,辛涼解肌,甘寒清血也。

其托裏舉斑湯方中用歸、升、柴、芷、穿山甲,皆溫燥之品,豈不畏其灼津液乎?

且前人有痘宜溫、疹宜涼之論,實屬確見。況溫疹更甚於小兒之風熱疹乎!

其用升、柴,取其升發之義,不知溫病多見於春夏發生之候,天地之氣,有升無降,豈用再以升藥升之乎?

 

且經謂「冬不藏精者,春不病溫」,是溫病之人,下焦精氣久已不固,安庸再升其少陽之氣,使下竭上厥乎!

經謂「無實實,無虛虛,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可不知耶?後人皆尤而效之,實不讀經文之過也。

 

清宮湯方:

元參心三錢 蓮子心五分 竹葉卷心二錢連翹心二錢 犀角尖磨衝,二錢 連心麥冬三錢

〔加減法〕熱痰盛加竹瀝、梨汁各五匙;咯痰不清,加栝蔞皮一錢五分;熱毒盛加金汁、人中黃;

漸欲神昏,加銀花三錢、荷葉二錢、石菖蒲一錢。

〔方論〕此咸寒甘苦法,清膻中之方也。謂之清宮者,以膻中為心之宮城也。

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即以清穢濁之品,便補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氣,救性命於微芒也。

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譫語,水不足而火有餘,又有穢濁也。

蓮心甘苦咸,倒生根,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於腎,又回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於心,故以為使。

連翹象心,心能退心熱。竹葉心銳而中空,能通竅清心,故以為佐。

麥冬之所以用心者,本經稱其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脈絡絕,試問去心,焉能散結氣,補傷中,通傷飽,續胃脈絡絕哉?

蓋麥冬稟少陰癸水之氣,一本橫生,根顆聯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之故,

手足三陽三陰之絡,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長強,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絡,共十五,

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惟聖人能體物象,察物情,用麥冬以通續絡脈。

命名與天冬並稱門冬者,冬主閉藏,門主開轉,謂其有開合之功能也。

其妙處全在一心之用,從古並未有去心之明文,張隱庵謂不知始自何人,相沿已久而不可改,

瑭遍考始知自陶弘景始也,蓋陶氏惑於諸心入心,能令人煩之一語,不知麥冬無毒,載在上品,久服身輕,安能令人煩哉!

  

安宮牛黃丸方:

牛黃一兩 鬱金一兩 犀角一兩黃連一兩 朱砂一兩 梅片二錢五分 麝香二錢五分 真珠五錢 山梔一兩

雄黃一兩 金箔衣 黃芩一兩 上為極細末,煉老蜜為丸,每丸一錢,金箔為衣,蠟護。

脈虛者人參湯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下,每服一丸。

兼治飛尸卒厥,五癇中惡,大人小兒痙厥之因於熱者。

大人病重體實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方論〕此芳香化穢濁而利諸竅,咸寒保腎水而安心體,苦寒通火腑而瀉心用之方也。

牛黃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氣。真珠得太陰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補水救火。

鬱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腦打成偽之,樟腦發水中之火,為害甚大,斷不可用,

雄黃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為用,使閉固之邪熱溫毒深在厥陰之分者,一齊從內透出,而邪穢自消,神明可複也。

 

黃連瀉心火,梔子瀉心與三焦之火,黃芩瀉膽,肺之火,使邪火隨諸香一齊俱散也。

朱砂補心體,瀉心用,合金箔墜痰而鎮固,再合真珠,犀角為督戰之主帥也。

 

紫雪丹方從本事方去黃金

滑石一斤 石膏一斤 寒水石一斤 磁石水煮二斤,搗煎去渣入後藥羚羊角五兩 木香五兩 犀角五兩 沉香五兩

丁香一兩 升麻一斤 元參一斤 炙甘草半斤   以上八味,共搗銼,入前藥汁中煎,去渣入後藥。

樸硝、硝石各二斤,提淨,入前藥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將柳木攪,候汁欲凝,再加入後二味。

辰砂研細,三兩 麝香研細,一兩二錢 入煎藥拌勻。合成退火氣,冷水調服一、二錢。

 

〔方論〕諸石利水火而通下竅。磁石、元參補肝腎之陰,而上濟君火。犀角、羚羊瀉心、膽之火。

甘草和諸藥而敗毒,且緩肝急。諸藥皆降,獨用一味升麻,蓋欲降先升也。

諸香化穢濁,或開上竅,或開下竅,使神明不致坐困於濁邪而終不克複其明也。

丹砂色赤,補心而通心火,內含汞而補心體,為坐鎮之用。

諸藥用氣,硝獨用質者,以其水鹵結成,性峻而易消,瀉火而散結也。

 

局方至寶丹方犀角鎊,一兩 朱砂飛,一兩琥珀研,一兩 玳瑁鎊,一兩 牛黃五錢 麝香五錢

以安息重湯燉化,和諸藥為丸一百丸,蠟護。

〔方論〕此方會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邪穢,解熱結,共成撥亂反正之功。

大抵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証斟酌可也。

 

十七、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厥者,盡也,陰陽極造其偏,皆能致厥。傷寒之厥,足厥陰病也。溫熱之厥,手厥陰病也。

舌卷囊縮,雖同系厥陰現証,要之舌屬手,囊屬足也。

蓋舌為心竅,包絡代心用事,腎囊前後,皆肝經所過,斷不可以陰陽二厥混而為一,

若陶節庵所云:「冷過肘膝,便為陰寒」,恣用大熱。再熱厥之中亦有三等:

有邪在絡居多,而陽明証少者,則從芬香,本條所云是也;

有邪搏陽明,陽明太實,上衝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體皆厥,當從下法,

本論加載中焦篇;有日久邪殺陰虧而厥者,則從育陰潛陽法,本論加載下焦篇。

牛黃丸、紫雪丹方並見前

 

十八、溫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溫、蝦蟆溫者,

普濟消毒飲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連,三四日加之佳。

瘟毒者,穢濁也。凡地氣之穢,未有不因少陽之氣而自能上升者,春夏地氣發洩,故多有是証;

秋冬地氣,間有不藏之時,亦或有是証;人身之少陰素虛,不能上濟少陽,少陽升騰莫制,亦多成是証;

小兒純陽火多,陰未充長,亦多有是証。咽痛者,經謂「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

蓋少陰少陽之脈,皆循喉嚨,少陰主君火,少陽主相火,相濟為災也。

耳前耳後頰前腫者,皆少陽經脈所過之地,頰車不獨為陽明經穴也。面赤者,火色也。

甚則耳聾者,兩少陽之脈,皆入耳中,火有餘則清竅閉也。

 

治法總不能出李東垣普濟消毒飲之外。

其方之妙,妙在以涼膈散為主,而加化清氣之馬勃、殭蠶、銀花,得輕可去實之妙;

再加元參、牛蒡、板藍根,敗毒而利肺氣,補腎水以上濟邪火;

 

去柴胡、升麻者,以升騰飛越太過之病,不當再用升也,說者謂其引經,亦甚愚矣!

凡藥不能直至本經者,方用引經藥作引,此方皆系輕藥,總走上焦,開天氣,肅肺氣,豈須用升、柴直升經氣耶?

去黃芩、黃連者,芩連裡藥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裏藥,故犯中焦也。

 

普濟消毒飲去升麻 柴胡 黃芩 黃連方 (溫病條辨)

連翹一兩薄荷三錢 馬勃四錢 牛蒡子六錢 芥穗三錢 殭蠶五錢 元參一兩

銀花一兩 板藍根五錢 苦梗一兩 甘草五錢 上共為粗末,每服六錢,重者八錢。

鮮葦根湯煎,去渣服,約二時一服,重者一時許一服。

 

十九、溫毒外腫,水仙膏主之,並主一切癰瘡。

按:水仙花得金水之精,隆冬開花,味苦微辛,寒滑無毒,苦能升火敗毒,辛能散邪熱之結,

寒能勝熱,滑能利痰,其妙用全在汁之膠粘,能拔毒外出,使毒邪不致深入臟腑傷人也。

水仙膏方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剝去老赤皮與根須,入石臼搗如膏,敷腫處,

中留一孔出熱氣,乾則易之,以肌膚上生黍米大小黃瘡為度。

 

二十、溫毒敷水仙膏後,皮間有小黃瘡如黍米者,不可再敷水仙膏,過敷則痛甚而爛,三黃二香散主之。

三黃取其峻瀉諸火,而不爛皮膚,二香透絡中餘熱而定痛。

三黃二香散方苦辛芳香法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上為極細末,

初用細茶汁調敷,乾則易之,繼則用香油調敷。

 

二一、溫毒神昏譫語者,先與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屬,繼以清宮湯。 

 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清宮湯方法並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