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錠
來源 片玉心書 別名 玉樞丹
【製法用量】山慈菇
五倍子
麝香
雄黃
硃砂
續隨子霜
紅芽大戟
各取淨粉,除麝香外,先將硃砂、雄黃研透,加入其餘藥粉和勻,研至極細,最後加入麝香研勻。
用糯米麵糊為錠,每錠重3克。每服0.3∼0.6克,研末涼開水調下。并可用醋磨汁外塗。
【功效】辟穢化濁,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於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泄瀉。
外敷癰疽、疔瘡、腫核結毒,蟲蛇咬傷等。
【方義】時邪外感與飲食不潔是本方症的成因。
正如《直指方》說:「冒傷暑毒,露臥卑濕,當風取涼,風冷邪氣入于腸胃,加以嗜好肥腥,飲啖生冷,居處不節,
激而發焉,於是邪正相干,中脘即閉,氣不得通,吐利暴作。」
暑濕穢濁之氣,侵犯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礙;飲食不潔,最能損傷脾胃:兩者均能導致運化失常,清濁混淆,而成噁心嘔吐,腹痛泄瀉。
故宜辟穢化濁,解毒,止嘔。方中山慈姑、雄黃、五倍子辟穢解毒;麝香通竅開閉,配以續隨子、大戟之峻瀉,以排除穢惡、痰濁。
所以本方對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還須指出,本方雖用續隨子、大戟等猛藥,但含量較小,不致發生通利太過。
【現代應用】中毒、嘔吐、疔瘡、毒蛇咬傷、淋巴結核。
藥名 山慈菇
科屬 蘭科 來源:中藥學 |
【品種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
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
【性味歸經】甘、微辛,寒,有小毒。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主治】用於癰疽發背,疔瘡惡腫,瘰癧痰核。
本品味辛能散,寒能清熱,故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效。常與雄黃、硃砂、麝香等解毒療瘡藥合用,如紫金錠,內服外用均可。
用於癥瘕痞塊。本品有解毒散結消腫之功,近年來廣泛用於癥瘕痞塊和多種腫瘤。
如以本品配庶蟲、穿山甲、螻蛄製成復方用於治療肝硬化,對軟化肝脾,恢復肝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配蚤休、丹參、焦枝子、浙貝母、柴胡、夏枯草製成復方,對甲狀腺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藥名 五倍子
科屬 漆樹科 來源:中藥學
【品種來源】本品主要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受倍蚜科昆蟲角倍蚜寄生後形成的蟲癭,稱「角倍」;
少數為同屬植物紅麩楊受蛋鐵倍蚜寄生後形成的蟲癭,稱「肚倍」。其它尚有同屬多種植物受類似蚜蟲寄生後的蟲癭。
李時珍謂:「此木生叢林處者,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于葉間…初起甚小,漸漸長堅,
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于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
山人霜降前採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皮工造為白藥煎,以染皂色,大為時用。」故古今所用者同。
【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
【功效】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主治】
用於肺虛久咳或肺熱痰嗽。本品酸澀收斂,寒能清熱,既能斂肺止咳,又有清熱降火之功。
治肺虛久咳者,常與五味子、罌粟殼等斂肺止咳藥同用;治肺熱痰嗽者,可與瓜萎、黃芩、貝母等清熱化痰藥同用。
用於久瀉,久痢。五倍子有澀腸止瀉功效。用治上述之症,可與訶子、五味子同用,以增強澀腸止瀉之功。
用於遺精、滑精。本品又能收斂固精止遺。可用於腎虛遺精、滑精。常與龍骨、茯苓等同用,如《和劑局方》玉鎖丹。
用於自汗、盜汗。五倍子能斂肺止汗。可單用研末,與蕎面等分作餅,煨熟食之;或研末水調敷肚臍處。
用於崩漏下血或便血痔血。本品有收斂止血作用。
治崩漏下血,可單用,或與棕櫚炭、血餘炭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與槐花、地榆等同用,或煎湯熏洗患處。
此外,本品外用,還有解毒、消腫、收濕、斂瘡、止血等功效。
可用於瘡疔腫毒、濕瘡流水、潰瘍不斂、肛脫不收、子宮下垂等,可單味研末外敷或煎湯熏洗,也可配合枯礬同用。
【現代藥理】
沒食子酸對蛋白質有沉澱作用,與皮膚、粘膜的潰瘍面接觸後,其組織蛋白質即被凝固,造成一層被膜而呈收斂作用;
腺細胞的蛋白質被凝固引起分泌,產生粘膜乾燥,神經末梢蛋白質的沉澱,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現象。
沒食子酸可與若干金屬、生物鹼甙類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劑。
沒食子對小腸有收斂作用,可減輕腸道炎症,制止腹瀉。
此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傷寒、副傷寒、痢疾、炭疽、白喉、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收斂作用:
本品具鞣質的一般藥理作用。鞣質對蛋白質有沉澱作用,能使皮膚、粘膜、潰瘍面等局部組織的蛋白質凝固,
因而呈收斂作用,臨床上用以治療內痔和宮頸糜爛。鞣質可與若干重金屬、生物鹼或甙類成不溶性化合物,因而又可以作解毒用。
抗菌作用:
本品有強大的廣譜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證明,五倍子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肺炎雙球菌以及傷寒、痢疾、炭疽、白喉、變形、綠膿桿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紅色毛癬菌、
新型隱球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斯密氏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尤其強。
五倍子的抗菌作用與其所含的鞣質有關。
藥名 麝香 科屬 鹿科 中藥學
【品種來源】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
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獵取,獵取後,割取香囊,陰乾,習稱「毛殼麝香」,用時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稱麝香仁。
人工馴養麝多用手術取香法,直接從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乾。本品應密閉,避光貯存。
近代研究從小靈貓可採取靈貓香,具有與麝香相似的功效,可用作外用或內服。
另外,人工合成的入工麝香,與天然麝香的性能、功用基本相同,現已廣泛用於臨床,代替天然麝香,彌補藥源的不足。
【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脾經。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止痛,催產。
【主治】
用於閉證神昏。麝香辛溫,氣極香,走竄之性甚烈,有極強的開竅通閉醒神作用,為醒神回蘇之要藥,
最宜閉證神昏,無論寒閉、熱閉,用之皆效。
治療溫病熱陷心包,痰熱蒙蔽心竅,小兒驚風及中風痰厥等熱閉神昏,常配伍牛黃、冰片、硃砂等藥,
組成涼開之劑,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牛黃抱龍丸等;
用治中風卒昏,中惡胸腹滿痛等寒濁或痰濕阻閉氣機,蒙蔽神明之寒閉神昏,
常配伍蘇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藥,組成溫開之劑,如蘇合香丸。
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作用,內服,外用均有良效。
用治瘡瘍腫毒,常與雄黃、乳香、沒藥同用,即醒消丸,或與牛黃、乳香、沒藥同用;
用治咽喉腫痛,可與牛黃、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用於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證。
本品辛香,開通走竄,可行血中之瘀滯,開經絡之壅遏,以通經散結止痛每週一次,2週一療程,療效滿意;
用治痹證疼痛,頑固不愈者,可與獨活、威靈仙、桑寄生等祛風濕藥同用。
用於難產,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經,有催生下胎之效。常與肉桂為散,如《張氏醫通》香桂散;
亦有以麝香與豬牙皂、天花粉同用,蔥汁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醫藥集錦》墮胎丸。
此外,近代臨床報導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氣霧劑治療心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
由麝香、豬牙皂、白芷等製成麝香心絞痛膏,分別敷于心前區痛處及心俞穴,24小時更換一次,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療白癜風,均有顯效;
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療肝癌及食道、胃、直腸等消化道腫瘤,可改善症狀、增進飲食;
對小兒麻痹症的癱瘓,亦有一定療效。
【現代藥理】
本品主要芳香成分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膽甾醇、脂肪酸和無機鹽等。
小劑量麝香及麝香酮對中樞神經系統呈興奮作用,大劑量則可抑制。
可顯著地減輕腦水腫,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腦循環。
對離體心臟有興奮作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
人工或天然麝香酮對麻醉貓有升壓及增加呼吸頻率的作用。
麝香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後者更為敏感,妊娠子宮又較非妊娠子宮敏感。
麝香酊的稀釋液,在試管內能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豬霍亂菌。有杭炎作用。
本品對人體食道鱗癌、胃腺瘤、結腸癌、膀胱癌的組織勻漿培養液均顯示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濃度大則作用強。
藥名 雄黃
科屬 礦物類 中藥學
【品種來源】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石雄黃的礦石。雄黃中之熟透者,色鮮,質最佳,稱雄精或腰黃。
主產於貴州、四川等地。隨時可採、除去雜質、研成細粉或水飛用。切忌火煅。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心、肝、胃經。
【功效】解毒、殺蟲。
【主治】用於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雄黃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治癰腫疔瘡,常與乳香、沒藥等活血消癰藥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醒消丸;
治濕疹疥癬,配等量白礬為散,清茶調塗患處,以增強收濕止癢功效,如《醫宗金鑒》二味拔毒散;
治蛇蟲咬傷,可單用雄黃粉,香油調塗患處或用黃酒沖服。
用於蟲積腹痛。本品有殺蟲作用。可用於蛔蟲等腸寄生蟲病引起的蟲積腹痛,常與檳榔、牽牛子等驅蟲藥同用。
此外,亦治繞蟲病引起的肛門瘙癢,可用本品與銅綠為末撒於肛門處,或用雄黃粉、凡士林製成的紗布條塞於肛門內。
此外,本品亦有燥濕袪痰,截瘧作用,還可用於哮喘、瘧疾,驚癇等症。
藥名 丹砂 別名 硃砂, 辰砂
科屬 礦物類 中藥學
【品種來源】本品為三方晶系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產於貴州、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隨時開採,採挖後,選取純淨者,用磁鐵吸淨含鐵的雜質,再用水淘去雜石和泥沙,研細水飛,曬乾裝瓶備用。
【性狀】
粒狀或塊狀集合體,鮮紅色或暗紅色,有的表面帶有鉛的灰青色條痕,紅色至褐紅色,手觸之不染色,
具金剛石樣光澤,不透明或半透明體。重片狀者質酥脆易破碎;塊狀者質較堅硬,不易破碎。氣無味淡。
【性味歸經】甘,寒。有毒。歸心經。
【功效】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硃砂甘寒質重,專入心經,寒能降火,重能鎮怯。
所以硃砂既可重鎮安神,又能清心安神,最適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寧、煩躁不眠,
每與黃連、蓮子心等合用,以增強清心安神作用。
亦可用治其它原因之心神不寧,若心血虛者,可與當歸、生地黃等配伍,如硃砂安神丸;
陰血虛者,又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當歸等養心安神藥配伍;
驚恐或心氣虛心神不寧者,將本品納入豬心中燉服即可。
用於驚風,癲癇。本品重鎮,有鎮驚安神之功。
用治高熱神昏、驚厥,常與牛黃、麝香等開竅、息風藥物同用,如安宮牛黃丸;
治療小兒驚風,多與牛黃、全蠍、鈞藤等配伍,如牛黃散;用治癲癇卒昏抽搐,每與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本品性寒,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內服、外用均效。
治療瘡瘍腫毒,多與雄黃、大戟、山慈菇等配伍,如紫金錠;
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多與冰片、硼砂等配伍,如冰硼散。
藥名 大戟 別名 京大戟
科屬 大戟科 中藥學
【品種來源】本品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根。主產於江蘇、四川、江西、廣西等地。
秋末或春初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曬乾。生用或醋製用。
【性味歸經】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主治】
用於水腫,臌脹,胸脅停飲。本品瀉水逐飲作用類似甘遂,性亦峻猛。
治水腫,臌脹,正氣未衰者,用大戟與大棗同煮,食棗,或與甘遂、芫花同用,增強瀉下逐水作用;
治痰濕水飲停于胸膈而致脇肋隱痛、痰唾粘稠者,可與甘遂、白芥子同用,以收祛痰逐飲之功。
用於癰腫瘡毒,瘰癧痰核等。大戟能消腫散結。內服外用均可。
治熱毒癰腫瘡毒,可鮮用搗爛外敷;治頸項間癰疽,配當歸、白朮、生半夏為丸服;
治痰火凝聚的瘰癧痰核,可用大戟與雞蛋同煮,食雞蛋。
【附藥說明】
紅大戟: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紅大戟的根。又名紅芽大戟、廣大戟。性味苦寒,功用與京大戟略同。
但京大戟瀉下逐水力強,紅大戟消腫散結力勝。外用適量。醋製用或生用。虛弱者及孕婦忌用。反甘草。
續隨子 別名 千金子
科屬 大戟科 | 來源 本草備要 |
【品種來源】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續隨子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
【主治】逐水消腫:主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屬陽實水腫者。 破瘀消癥:治血瘀閉經重證即癥瘕痞塊。
【用法用量】1∼2g,入丸散。外用適量。內服宜治霜用。
【注意禁忌】體虛及孕婦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