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參考用方

 

 

引言

下列的藥方,是老師從一百多本歷代中國名醫的著作中,精選搜集出來的有效名方!也許平常不會對他有什麼感覺?

當你有一天必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唯一能夠幫忙解決問題的東西,可能就是記錄在這些名方之內!

不要少看它們的作用、當它們能夠派上用場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它們對你的幫助!

 

 

辛夷清肺飲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宗

【製法用量】辛夷  百合   知母   石膏   枇杷葉   升麻   麥冬   梔子   黃芩   甘草

【功效】清瀉肺胃,宣通鼻竅。

【主治】風熱鬱滯肺經,致生鼻痔。鼻內瘜肉,初如榴子,漸大下垂,閉塞鼻孔,氣不宣通者。

【現代應用】鼻瘜肉、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肥厚性鼻炎、鼻蓄膿。

 

消風散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宗

【製法用量】荊芥   防風   當歸  生地  苦參  蒼朮  蟬蛻  胡麻仁  牛蒡子  知母  石膏  八月瓜  甘草   

【功效】養血祛風,清熱燥濕。

【主治】風濕侵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痒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偏身雲班點,乍有乍無者。

【現代應用】濕疹、風疹、蕁麻疹、德國麻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水蟲、痱子。 

 

葦莖湯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       隋唐  孫思邈

【製法用量】葦莖   薏苡仁   冬瓜子  桃仁   上四味咀,內葦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當有所見吐膿血。

 【功效】消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用於肺癰。症見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咯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

【現代應用】本方抗菌,消炎,祛痰,鎮咳,解熱,活化巨噬細胞系統,增強機體的體質與活力。

肺膿瘍、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及肺癌。

  

牽正散         來源  楊氏家藏方              楊倓

【製法用量】白附子  白殭蠶  全蠍 為細末熱酒調下。 

【功效】祛風化痰止痙。

【現代應用】鎮靜抗驚厥。面神經麻痹、腦血管意外、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口眼喎斜,患側面肌麻木,面部肌肉抽動者。

 

通氣散         來源  瑞竹堂方      元代    沙圖穆蘇撰

【製法用量】木香   陳皮   穿山甲  延胡索   甘草   小茴香   白牽牛  

【主治】小腸疝氣,腰腹牽引疼痛,感風寒或勞損腰痛,婦人吹乳,心氣脾痛,瘡癤不拘潰否等。

為氣滯腰痛的常用方,因腰部輕度閃挫,氣機鬱滯,脈絡不和而致。廣泛應用於治療氣滯或血瘀的各種痛證。

 

蠲痹湯         來源  濟生方          嚴用和撰

【製法用量】當歸   赤芍   薑黃   黃耆   羌活   甘草   生薑  大棗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痹痛,身體煩疼、項背拘急、腰腿沉重、手足痹痛、舉動艱難,皮膚麻木不仁、筋脈無力。

 

延胡索散            來源  濟生方           嚴用和撰

【製法用量】當歸   延胡索   蒲黃炒   赤芍   肉桂  片子薑黃  乳香   沒藥   木香  甘草炙。

 【功效】活血理氣,化瘀止痛。

【主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遂使氣與血並,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背膂,上下攻刺,經候不調,一切血氣疼痛。

【現代應用】增強血液循環,止痛,消炎。心絞痛、腸粘連、盆腔炎,見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背膂,

上下攻刺,甚則搐搦,或月經不調,舌質暗紅,脈弦者。

 

補陽還五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黃耆   當歸尾  赤芍   地龍   川芎   桃仁   紅花  

 【功效】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逐、口眼歪斜,言語蹇澀、口角流涎、下肢痿弱、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腦和肢體的血管,抗凝血,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強心,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腦血管疾病、坐骨神經痛、神經系統炎症、小兒麻痹症、心絞痛、心肌梗塞、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慢性腎炎、半身不遂。

 

五虎追風散        來源    晉南.史全恩家傳方

【製法用量】蟬蛻   天南星   天麻  全蠍   殭蠶 上藥研細末;硃砂  黃酒 送服。

【功效】祛風解痙,通絡止痛。

【現代應用】本方鎮靜,抗驚厥,鬆弛橫紋肌,抗癲癇,鎮痛,祛痰。

主要用於:外傷性癲癇、破傷風,見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或口吐白沫者。

 

雞鳴散         來源  證治準繩        薛立齋

【製法用量】檳榔   陳皮   木瓜  吳茱萸  紫蘇葉  桔梗  生薑  生薑皮   

 【功效】宣散濕邪,下氣降濁。

【主治】腳氣腫痛或麻痹冷痛、發熱惡寒、胸悶嘔噁者。風濕流注,腳痛不可任地,筋脈浮腫者。

【方義】本方為治濕性腳氣病的第一方,適用於實證腳氣。

對維生素B1缺乏所致腳氣病初期,見有冷痛、浮腫等症狀者;對絲蟲病所致象皮腫、膝關節痛等,也可用本方加減治之。 

【現代應用】本方消炎,抑制關節腫脹,鎮痛。用於腳氣病、慢性腎炎、下肢水腫。

 

大活絡丹            來源  蘭台軌範          徐大椿撰

【製法用量】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 草烏天麻全蠍 何首烏龜板麻黃貫眾甘草羌活肉桂

藿香烏藥黃連熟地黃大黃木香 沉香 細辛赤芍沒藥 丁香 乳香 殭蠶天南星青皮骨碎補豆蔻

 安息香 附子黃芩茯苓 香附玄參白朮 防風葛根虎脛骨當歸血竭地龍 犀角 麝香松香牛黃 

冰片 人參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 

【功效】祛風驅濕,化痰通絡,開竅醒腦,活血定痛。

【現代應用】本方增加腦血流量,擴張周圍血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減少血小板數,

減低纖維蛋白含量而改善病變部位血液循環,消炎,鎮痛,抗風濕。

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癱瘓,肢體痿痹或拘攣疼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沉香天麻丸        來源  寶鑑

【製法用量】羌活  獨活  沉香  益智仁  川烏  附子  天麻  防風  半夏  當歸  甘草   殭蠶。

 【主治】治小兒因驚發搐,痰多眼曰:癇瘛筋攣。

   

定癇湯         來源  中國現代名醫驗方薈海

【製法用量】羚羊角   鉤藤   牛黃   全蠍  礞石   川軍   沉香   黃芩   竹瀝膏

 【功效】清熱豁痰,平肝熄風。熱癇。症見面紅目赤,身熱氣粗。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目直視,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發作時止,神疲乏力,

素日兼見心煩失眠,急躁易怒,咳痰不爽,日渴欲飲,大便乾燥,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現代應用】癲癇。

 

玉屑無憂散        來源        陳無擇

【製法用量】 元參   黃連   荊芥   貫眾  山豆根  茯苓  甘草  砂仁   滑石   硼砂   寒水石 為末,能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療渴。 

【主治】治纏喉風痹,咽喉腫痛,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癥,小兒嬭癖,及骨屑哽塞。

  

  

滾痰丸         來源  玉機微義   別名 礞石滾痰丸       頑病怪病,王隱

【製法用量】大黃酒蒸  黃芩酒洗  金礞石捶碎,用火硝放入小砂灌內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

火煅紅,候冷取出   沉香   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

【功效】瀉為逐痰用於實熱老痰,發為癲狂,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悶,或眩暈耳鳴,或繞項結核,

或口眼蠕動,或不寐,或夢寐奇怪之狀,或骨節卒痛難以名狀,或噎息煩悶,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滑數有力。

【現代應用】精神分裂症、癲癇、眩暈。

 

桑螵蛸散            來源  本草衍義        寇宗奭

【製法用量】桑螵蛸   遠志   石菖蒲   龍骨   人參   茯神   當歸   龜板

 【功效】調補心腎、澀精止遺。

【主治】小便頻數、或如米泔、心神恍惚、健忘、遺尿、遺精、舌淡苔白、脈細弱。

【現代應用】本方強心,鎮靜,安神。

用於小兒遺尿、神經衰弱所致頻尿、滑精、失眠、健忘、尿崩症、妊娠小便失禁、糖尿病、子宮脫垂。

  

磁朱丸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    別名      神麴丸      隋唐   孫思邈

【製法用量】神麴   磁石   硃砂 蜜製小丸。

【功效】重鎮安神,益陰明目。

【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鎮靜,抗癲癇。

主要用於:躁鬱症、神經性耳鳴、精神分裂症、痴呆、癲癇,見心悸失眠,視物昏花,耳聾耳鳴,脈弦細數者。

 

龍骨遠志丸        來源  雜病心法要訣          醫宗金鑑

【製法用量】龍骨   硃砂  遠志  茯神  茯苓   菖蒲  人參

【主治】治心腎虛弱,不夢而遺者。臨床以尿頻、遺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現代應用】用於糖尿病、神經衰弱等屬心腎不交者。

 

五子衍宗丸        來源  證治準繩        薛立齋

【製法用量】菟絲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覆盆子   車前子     

【功效】補腎固精。

【主治】用於腎虛遺精,陽痿早泄,小便後餘瀝不清,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鬚髮早白等症。

【現代應用】保護睪丸生精功能,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

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強免疫等多種功能。

 

撥雲退翳丸        來源  皇統間醫官 劉昌世傳     醫典

【製法用量】當歸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密蒙花   甘菊花  羌活   荊芥   木賊   天花粉   蔓荊子  

 薄荷   枳實   甘草炙   川椒 黃連   蛇蛻   蟬蛻 蜜丸,翳者米泔下,睛暗當歸湯下,內障木香湯下。

【主治】治風熱障翳

 

石斛夜光丸        來源  原機啟微      元末明初     倪維德

【製法用量】天冬 人參  茯苓   生地黃  熟地黃  麥冬  山藥   枸杞子   牛膝  石斛   草決明   杏仁   菊花   

菟絲子   羚羊角   肉蓯蓉   五味子製小丸,淡鹽湯送服。

 【功效】平肝熄風,滋陰明目。

【主治】主治肝腎不足,陰虛火旺。

【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強心,增強免疫力,抑菌消炎,調整水液代謝,營養視神經。

主要用於: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夜盲症、近視,

見眩暈,視物昏花,羞明流淚,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菊花茶調散        來源  銀海精微      宋代後人   偽稱孫思邈作

【製法用量】菊花   薄荷   蟬蛻  殭蠶  川芎  荊芥  防風  羌活  細辛  甘草  白芷 研末食後茶清調下。

【功效】祛風活血,清利頭目,通絡止痛。

【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解熱,消炎,鎮痛,鎮靜,增強機體(特別是腦)的耐缺氧能力。

主要用於: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慢性鼻炎、鼻竇炎,見偏正頭痛,眩暈,脈浮者。

同時對因頭部供氧供血不足引起的嗜睡症有很好的療效。

 

駐景丸         來源  銀海精微

【製法用量】楮實  枸杞子  五味子  乳香製   川椒   人參   熟地黃  肉蓯蓉   菟絲子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空腹鹽湯送服。

【功效】用於治療心腎俱虛,血氣不足,下元虛憊所致之視物不清,如紗遮睛等症。有滋腎填精、養肝明目之效。

 

明目地黃丸        來源  審視瑤函             傅仁宇

【製法用量】熟地黃  生地黃  山藥  澤瀉  山茱萸  牡丹皮  柴胡  茯神  當歸  五味子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

【主治】治腎虛目暗不明。

 

定痛和血湯        來源  傷科補要      清嘉慶十三年    錢秀昌

【製法用量】乳香  沒藥  紅花  當歸  秦艽  川斷  蒲黃  五靈脂  桃仁 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損傷瘀血疼痛,痛處固定,刺痛,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腫,舌質紫暗,脈細而澀。

 

接骨紫金丹        來源  瘍科選粹              陳文治

【製法用量】土鱉焙乾   乳香  沒藥  自然銅醋淬七次  骨碎補  大黃  血竭  硼砂  歸梢 上藥各研為末,瓷罐收之。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攻心,發熱昏暈,不省人事。

 

正骨紫金丹        來源  醫宗金鑑          清代太醫院

【製法用量】丁香  木香  血竭  兒茶  熟大黃  紅花  當歸  蓮肉  茯苓  白芍  牡丹皮  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傷筋動骨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

【方義】本方為跌打損傷所致的血瘀氣滯常用方。

【現代應用】扭傷、拉傷、骨折、跌打損傷、組織損傷瘀血腫痛。

 

少腹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小茴香  乾薑   延胡索   沒藥   當歸   川芎  肉桂   赤芍   蒲黃  五靈脂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結塊疼痛或不痛,或經期腰痠少腹脹或月經月來三、五次連續不斷,斷而復來,

經色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緩解平滑肌痙攣,抗凝血,鎮痛,消炎。

用於痛經、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症、子宮肌瘤、盆腔炎、泌尿系結石、下腹部挫傷。

 

血府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當歸  生地黃   桃仁   紅花   枳殼  赤芍  柴胡  甘草3  桔梗   川芎   牛膝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之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

【現代應用】本方抗凝血,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解痙,鎮痛,鎮靜。

用於心律不整、慢性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絞痛、動脈硬化、胃炎、肝硬化、慢性肝炎、

三叉神經痛、頭痛眩暈、偏頭痛、脫髮、精神分裂症、不孕症、閉經、月經過多症、癲癇、視網膜病變、靜脈炎、行血障礙。

 

身痛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秦艽  川芎   桃仁   紅花 甘草  羌活  沒藥  當歸   五靈脂  香附   牛膝   地龍  

【功效】活血祛瘀、疏風除濕、通痹止痛。

【主治】氣血瘀阻經絡所致肩臂疼痛,腰腿痛、或周身肌肉,關節疼痛,痛有定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沈弦者。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鎮痛,消炎,抗風濕。

用於肩周圍炎、五十肩、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僵直性脊椎炎、肢體麻木、肌痛肌炎。

 

通竅活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赤芍  川芎  桃仁 紅花   麝香  絹包  老蔥切碎  生薑  紅棗 用黃酒煎,去滓,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

【功效】活血通竅。

【主治】頭髮脫落,眼疼白珠紅,酒渣鼻,久聾,紫白癜風,牙疳,婦女乾血勞,小兒疳證等。

【現代應用】本方擴張血管,抗凝血,鎮痛,解痙,鎮靜,抗驚厥,興奮中樞神經細胞。

腦震盪後遺症、頭痛、偏頭痛、智能障礙症、脫髮、斑禿、耳硬化症、突發性耳聾,

耳鳴,耳聾,頭痛眩暈,日久不愈,或脫髮,舌質暗紅,脈弦澀者。

 

 膈下逐瘀湯        來源  醫林改錯                       王清任

【製法用量】五靈脂  當歸  川芎  桃仁  牡丹皮  赤芍  烏藥  延胡索   甘草   香附  紅花   枳殼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結塊、或小兒膈下有痞塊或肚腹疼痛、痛處不移,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舌有紫氣或紫斑,紫點,脈澀。

【現代應用】本方抗凝血,擴張血管,緩解平滑肌痙攣,鎮痛,抗炎。

用於慢性肝炎、肝癌、肝脾腫大、肝硬化、結腸癌、慢性白血病、宮外孕、慢性盆腔炎、

黏連性胸膜炎、腹膜炎、慢性胰腺炎、不孕症、痛經、月經不調、打撲傷。

 

復元活血湯        來源  醫學發明                   李東垣

【製法用量】大黃酒浸    柴胡    當歸    桃仁酒浸    紅花   穿山甲炮   栝蔞根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脅下,痛不可忍。

 

生肌散         來源 

【製法用量】寒水石   滑石   龍骨   海螵蛸   密陀僧   枯礬  定粉即鉛粉   乾胭脂 共為細末,摻瘡口上。

【主治】斂瘡長肉。

【附方說明】又方檳榔枯礬 陀僧、黃丹、血竭、輕粉 亦名生肌散,

張子和方,黃連 、密陀僧、胭脂、綠豆粉、雄黃、輕粉,亦名生肌散,治同。 

生藥磨粉:生黃耆,甘草,乳香,沒藥,生杭芍,天花粉,丹參(補:若想淡疤可再加沈香一兩);

上七味共為細末,開水送服。(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托裏黃耆湯        來源  北宋聖濟總錄     太醫院

【製法用量】黃耆   人參   當歸    桂心   茯苓   遠志   麥冬   五味子炒  等分。

【主治】治諸瘡潰後,膿多內虛。 

 

飛龍奪命丹            來源    《普濟方》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載方達61739首。

由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棣主持,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執筆匯編而成

【主治】治一切疔腫癰疽,惡瘡初發,或發而黑陷,毒氣內攻者。

【組成】天南星、雄黃、巴豆    黃丹、乳香、硇砂、信石   斑蝥   麝香  為末,蟾酥和為丸。

 

小金丹      來源   外科全生集           清王維德

【製法用量】木鱉子仁   製草烏   五靈脂   白膠香   地龍   乳香   沒藥   當歸身   麝香   墨炭   

將藥各研細末,用糯米粉同上糊厚,千槌打融為丸,如芡實大;臨用陳酒送下丸藥。醉蓋被取汗。

【功效】溫化痰濕,祛瘀通絡,消腫散結。

【現代應用】現代醫學認為本方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解痙,鎮痛,消炎,抗腫瘤。

用於寒濕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癧、乳岩、橫痃、貼骨疽、蟮拱頭、一切陰疽初起。症見皮色不變、腫硬作痛者。

臨床用於骨關節結核、淋巴結核、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乳腺癌、淋巴結炎、甲狀腺癌、多發性膿腫等屬上述證候者。

 

止痛當歸湯        來源  聖濟總錄     北宋年間      太醫院

【製法用量】當歸   生地黃  芍藥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官桂  

【主治】治腦疽背疽,穿潰疼痛。

 

紫根牡蠣湯        來源  黴癘新書      日本人片蒼元周    1787年著

【製法用量】紫草根   忍冬花   大黃  升麻  黃耆  當歸  白芍  牡蠣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癰。

【主治】楊梅瘡毒、痼疾沈痾、無名頑瘡、及癢瘡險惡之症。

【方義】本方多應用在皮膚疾病領域中。諸藥合用,益氣養血,托瘡生肌驅邪外出,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標本兼治。

【現代應用】乳癌、慢性乳腺炎、皮膚疾病、無名腫毒。

 

如意金黃散        來源  外科正宗  別名 金黃散           陳實功

【製法用量】天花粉   薑黃   大黃   黃柏   白芷   天南星   陳皮   蒼朮 外用,紅腫煩熱,用清茶調敷;

漫腫無頭,用醋或蔥酒調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調敷,每日數次。敷藥時將患處用燒酒擦淨。

外敷金黃膏:如意金黃散,加凡士林配成20%軟膏。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用於瘡瘍腫痛、丹毒流注、跌打損傷、灼燒疼痛、腮腺炎等急性病症及局部有紅、腫、熱、痛諸症者,

還很適用於Ⅰ度、淺Ⅱ度燙傷,敷藥後可立即止痛,并可預防感染。

 

冰硼散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功

【製法用量】冰片   硃砂  玄明粉   硼砂 共研極細末。吹、搽患處。病甚者每日五至六次。

【功效】清熱解毒,祛腐生肌,消腫止痛。

【主治】喉癬,喉痹,乳蛾,重舌,木舌,紫舌,口舌生瘡;兼治牙痛。

【方義】硼砂、冰片解毒去腐;元明粉、硃砂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海藻玉壺湯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功

【製法用量】海藻  昆布  半夏製   陳皮  青皮  連翹  當歸  川芎  獨活  甘草節  海帶  浙貝母 水煎服。

【功效】化痰軟堅,消散癭瘤。用於肝脾不調,氣滯痰凝。石癭,堅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變。

【方義】主治「石癭」「氣癭」「肉癭」等病症,多成於氣滯痰凝,由氣及血以致氣血結聚而成。化痰軟堅,行氣活血。

【現代應用】單純性甲狀腺腫、良性甲狀腺腫瘤。

 

消瘰丸         來源  醫學心悟             程國彭

【製法用量】元參   牡蠣   貝母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清熱滋陰,化痰散結。

【主治】肝腎陰虧所致的瘰癧。

【方義】本方所治瘰癧,是由肝腎陰虧,肝火鬱結,灼津為痰而成。

方中玄參清熱滋陰,涼血散結;牡蠣軟堅散結;貝母清熱化痰。

三藥合用,可使陰復熱除,痰化結散,使瘰癧自消。亦可用於痰核,癭瘤屬痰火結聚者。

 

蟾酥丸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功

【製法用量】蟾酥   輕粉   枯礬寒水石   銅綠   乳香   沒藥   膽礬   麝香   雄黃   蝸牛   硃砂  

上藥為末,先將蝸牛研爛,再用蟾酥和研粘,方入各藥,作丸如綠豆大。

【功效】抗菌,消炎,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主要用於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癌腫,見疔瘡,或腫瘤,脈數實者。

【現代應用】疔瘡、癰、皮膚癌、喉癌、乳腺癌、骨腫瘤。

 

透膿散         來源  外科正宗                 陳實功

【製法用量】生黃耆    當歸   穿山甲炒   皂角刺   川芎 水煎服,或加黃酒少許。

【功效】補益氣血,托毒潰膿。

【主治】主治癰瘍正虛,不能托毒。症見成膿難潰,漫腫無頭,或酸脹熱痛,舌紅苔黃,脈虛數。

【現代應用】本方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抑菌,排膿。

軟組織化膿性感染,見瘡成,膿成,但未能潰穿,舌淡,苔白,脈虛弱者。

 

硇砂丸         來源  本事方   又普濟本事方    宋 許叔微

【製法用量】硇砂   巴豆去油   三稜   乾薑   白芷   木香   青皮   胡椒   大黃   乾漆炒   檳榔 肉荳蔻  

為末,釅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再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熬成膏,和諸藥杵丸,綠豆大,每五丸薑湯下。

【主治】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伐木丸         來源  絳雪園 古方選注             王子接撰

【製法用量】蒼朮   黃酒麵麴   皂礬將藥製為末,醋糊丸,梧子大,好酒或米湯下。

【功效】驅蟲消積,瀉肝燥濕。

【主治】用於黃腫病(鉤蟲病)。症見面色萎黃、浮腫、心悸、氣促、肢倦無力。鉤蟲病併發缺鐵性貧血等。

【現代應用】鉤蟲病、缺鐵性貧血。

 

十六味流氣飲          來源  六科準繩

【製法用量】當歸   木香  川芎  厚朴  桔梗   檳榔  黃耆   枳殼  人參  烏藥 肉桂  紫蘇  白芷  防風  甘草  白芍

【功效】理氣活血、益氣通絡、消腫排癰。

【主治】肝氣鬱結、血行瘀阻、或風寒濕邪外侵、氣血不和、結成腫塊、皮色不變者。

【現代應用】乳房小葉增生、纖維廇、乳癌、乳癰、甲狀腺腫。

 

丹七散         來源  中國藥物大辭典

【製法用量】丹參 三七 冰片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血瘀氣滯之心胸痹痛、頭痛眩暈、經行腹痛、跌打損傷或胸脅損傷。

【現代應用】心絞痛、心肌梗塞、高血壓、冠心病、痛經、腦震盪後遺症、跌仆損傷。

 

冠心Ⅱ號方        來源     北京地區經驗方

【製法用量】川芎  赤芍  紅花   降香  丹參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血瘀型心絞痛證。胸部悶痛或心區劇痛,心悸、怔忡、舌質紫暗、脈澀或弦緊。

【現代應用】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屬血瘀者。

 

萆薢分清飲      來源   金元四大家   丹溪心法

【製法用量】益智仁    萆薢    石菖蒲    烏藥    甘草梢

【功效】溫腎利濕,分清化濁。

【主治】濕濁下注所致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濕濁不清,白如米泔,稠如膏糊。

【方義】本方適用於小便白濁如米泔,係腎陽不足,濕濁下注所致。清熱解毒,通淋止痛,能溫腎陽,利濕熱,諸症自癒。

【辨證要點】小便白濁如米泔。帶下色白稠粘或如水注。

【現代應用】本方利尿,抗菌,消炎。用於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陽萎、慢性陰道炎、盆腔炎、

帶下等屬腎虛寒濕者,及小便白濁寒濕在氣分者。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