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金屬二

鈉是一種金屬元素,在週期表中位於第3週期、第IA族,是鹼金屬元素的代表,質地柔軟,

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化學性質較活潑。

鈉在自然界沒有單質形態,鈉元素以鹽的形式廣泛的分佈于陸地和海洋中,

鈉也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發現簡史

伏特在19世紀初發明了電池後,各國化學家紛紛利用電池分解水成功。

英國化學家大衛堅持不懈地從事于利用電池分解各種物質的實驗研究。

他希望利用電池將苛性鉀分解為氧氣和一種未知的“基”,因為當時化學家們認為苛性鹼是氧化物。

他先用苛性鉀(氫氧化鉀)的飽和溶液實驗,所得的結果卻和電解水一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

後來他改變實驗方法,電解熔融的苛性鉀,在陰極上出現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

一些小珠立即燃燒並發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還有一些小珠不燃燒,只是表面變暗,覆蓋著一層白膜。

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立即冒出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躍,發出刺刺的聲音。

就這樣,大衛在1807年發現了金屬鉀,幾天之後,他又從電解碳酸鈉中獲得了金屬鈉。

 

大衛將鉀和鈉分別命名為Potassiumsodium ,因為鉀是從氫氧化鉀(Potash),鈉是從碳酸鈉(Soda)中得到的,

它們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鉀和鈉的化學符號KNa分別來自它們的拉丁文名稱KaliumNatrium

 

物理性質

鈉為銀白色立方體結構金屬,質軟而輕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為0.97g/cm3,熔點97.81℃,沸點:882.9℃。

新切面有銀白色光澤,在空氣中氧化轉變為暗灰色,具有抗腐蝕性。

鈉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具有較好的導磁性,鉀鈉合金(液態)是核反應爐導熱劑。

鈉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夠溶於汞和液態氨,溶于液氨形成藍色溶液。在-20℃時變硬。

 

已發現的鈉的同位素共有22種,包括鈉18至鈉37,其中只有鈉23是穩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

 

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和加熱時分別與氧氣化合,和水劇烈反應,量大時發生爆炸

,和低元醇反應產生氫氣,和電離能力很弱的液氨也能反應。

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強還原性。

因此,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能夠和大量無機物,絕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反應和大部分有機物反應,

在與其他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作還原劑,都是由0價升為+1價(由於ns1電子對),通常以離子鍵和共價鍵形式結合。

金屬性強,其離子氧化性弱。鈉的相對原子品質為22.989770

 

高中化學認為鈉鹽均溶于水,但實際上醋酸鈾醯鋅鈉、醋酸鈾醯鎂鈉、醋酸鈾醯鎳鈉、鉍酸鈉、銻酸鈉,鈦酸鈉皆不溶于水。

 

 

生理作用

鈉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無機元素,一般情況下,成人體內鈉含量大約為3200(女)~4170(男)mmol,約占體重的0.15%

體內鈉主要在細胞外液,占總體鈉的44%50%,骨骼中含量占40%47%,細胞內液含量較低,僅占9%10%

 

1、鈉是細胞外液中帶正電的主要離子,參與水的代謝,保證體內水的平衡,調節體內水分與滲透壓。

2、維持體內酸和堿的平衡。

3、是胰液、膽汁、汗和淚水的組成成分。

4、鈉對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生產和利用、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謝都有關係,此外,糖代謝、氧的利用也需有鈉的參與。

5、維持血壓正常。

6、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

人體鈉的主要來源為食物。

鈉在小腸上部吸收,吸收率極高,幾乎可全部被吸收,故糞便中含鈉量很少。

鈉在空腸的吸收大多是被動性的,在回腸則大部分是主動的吸收。

鈉與鈣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過程發生競爭,故鈉攝入量高時,會相應減少鈣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鈣排泄。

因尿鈣丟失約為鈣瀦留的50%,故高鈉膳食對鈣丟失有很大影響。

 

高溫、重體力勞動、經常出汗的人需要注意補充鈉(飲用淡鹽水等)。

鈉普遍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一般動物性食物高於植物性食物,但人體鈉來源主要為食鹽、以及加工、

製備食物過程中加入的鈉或含鈉的複合物(如谷氨酸、小蘇打等),以及醬油、鹽漬或醃制肉或煙熏食品、

醬鹹菜類、發酵豆製品、鹹味休閒食品等。

 

人體內鈉在一般情況下不易缺乏、但在某些情況下,如禁食、少食,膳食鈉限制過嚴而攝入非常低時,

或在高溫、重體力勞動、過量出汗、腸胃疾病、反復嘔吐、腹瀉使鈉過量排出而丟失時,

或某些疾病,如艾迪生病引起腎不能有效保留鈉時,胃腸外營養缺鈉或低鈉時,

利尿劑的使用而抑制腎小管重吸收鈉時均可引起鈉缺乏。

鈉的缺乏在早期症狀不明顯,倦怠、淡漠、無神、甚至起立時昏倒。

失鈉達0.5g/kg體重以上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痛性吉爾痙攣,尿中無氯化物檢出。

 

正常情況下,鈉攝入過多並不蓄積,但某些特殊情況下,

如誤將食鹽當食糖加入嬰兒奶粉中餵養,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可出現水腫、血壓上升、血漿膽固醇升高、脂肪清除率降低、胃黏膜上皮細胞受損等。

鈉的適宜攝入量(AI)成人為2200mg/d

 

儲存方法

浸放於液體石蠟、礦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大量通常儲存在鐵桶中充氬氣密封保存。

金屬鈉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是因為與煤油中的有機酸等物質反應成有機酸鈉等物質(呈黃色)附著在鈉表面。

當保存在石蠟油中時,空氣中的氧氣也會進入石蠟油,使金屬鈉的表面變灰,形成氧化物膜。

 

在純度要求不高的少量保存時可用煤油浸泡,如實驗室保存。

貯於陰涼乾燥處,遠離火種、熱源。少量一般保存在液體石蠟中。

 

與氧化劑、酸類、鹵素分儲分運。

滅火:石墨粉、碳酸鈉乾粉、碳酸鈣乾粉。禁用水、鹵代烴滅火。

 ……………………………………………………………………………………

 

鉀是一種銀白色的軟質金屬,蠟狀,可用小刀切割,熔沸點低,密度比水小,化學性質極度活潑(比鈉還活潑)。

是Ⅰ A族的元素之一,屬於鹼金屬。鉀在自然界沒有單質形態存在,鉀元素以鹽的形式廣泛的分佈于陸地和海洋中,

鉀也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歷史簡介

鉀鹽以硝石(硝酸鉀,KNO3),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KAl(SO4)2·12H2O),還有草木灰(碳酸鉀,K2CO3)的形式

已經被認知了幾個世紀。它們被用於火藥,燃料和肥皂的製造。

把含鉀物質還原為元素挫敗了早期的化學家,而且鉀被Antoine Lavoisier分類為“泥土”。

由於鉀的活動性很強,難以用常用的還原劑(如碳)從鉀的化合物將金屬鉀還原出來。

之後在1807年,韓弗理·大衛電解熔融氫氧化鉀發現有金屬小球形成,這就是鉀。

他注意到當把鉀扔到水裏時,鉀會在水面上遊動,並燃燒發出美麗的紫色的火焰。

鉀的名稱來源於拉丁文Kalium,原意是“堿”。拉丁文名稱從阿拉伯文Qali借來的。

中國科學家在命名此元素時,因其活潑性在當時已知的金屬中居首位,

故用“金”旁加上表示首位的“甲”字而造出“鉀”這個字。

 

物理性質

鉀為銀白色立方體結構金屬,理化性質和鈉非常相似。鉀質軟而輕可用小刀切割,新切面有銀白色光澤。

鉀的密度0.862g/cm3(293K),熔點336K(63),沸點1047K(774)

鉀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具有較好的導磁性,鉀鈉合金(液態)是核反應爐導熱劑。

鉀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夠溶於汞和液態氨,溶于液氨形成藍色溶液。

 

已發現的鉀的同位素共有28種,包括從鉀32至鉀55,其中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只有鉀39、鉀40和鉀41

其他同位素都是由人工製造。鉀40有放射性,是岩石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的重要來源之一。

鉀離子能使火焰呈紫色,可用焰色反應和火焰光度計檢測。

 

化學性質

鉀的化學性質比鈉還要活潑,僅比鋰、銫、銣活動性差(但金屬性強於鋰)。

暴露在空氣中,表面迅速覆蓋一層氧化鉀和碳酸鉀,使它失去金屬光澤(表面顯藍紫色),

因此金屬鉀應保存在液體石蠟或氬氣中以防止氧化。

鉀在空氣中加熱就會燃燒,它在有限量氧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鉀;

在過量氧氣中加熱,生成過氧化鉀和超氧化鉀的混合物;

金屬鉀溶于液氨生成深藍色液體,可導電,實驗證明其中含氨合電子,

鉀的液氨溶液久置或在鐵的催化下會分解為氫氣和氨基鉀。

鉀的液氨溶液與氧氣作用,生成超氧化鉀,臭氧作用,生成臭氧化鉀。

 

鉀與水劇烈反應,甚至在冰上也能著火,生成氫氧化鉀和氫氣,

反應時放出的熱量能使金屬鉀熔化,並引起鉀和氫氣燃燒。

鉀與氫、硫、氟、氯、溴、碘都能化合,可與低元醇反應放出氫氣。

鉀還能與汞形成鉀汞齊,是還原劑:K + Hg = K[Hg]

鉀和汞作用時會發生強烈的放熱反應。

鉀的常見氧化態為+1,但是也可以形成-1價的化合物,即鹼化物。

在中國高中化學範疇認為鉀鹽均溶于水,

但實際上高氯酸鉀、酒石酸氫鉀、六氯鉑酸鉀、鈷亞硝酸鈉鉀、四苯硼酸鉀等溶解度均較小。

 

元素含量

鉀的化合物早就被人類利用,由於鉀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所以鉀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人們古代就知道草木灰中存在著鉀草堿(即碳酸鉀),可用作洗滌劑。硝酸鉀也被用作黑火藥的成分之一。

鉀在地殼中的含量為2.59%,占第七位。 可用來提取鉀鹽的礦物有鉀鹽礦(KCl)、光鹵石(KCl·MgCl2·6HO)、

雜鹵石(2CaSO4·KSO4·2HO )。 分佈極廣的天然矽酸鹽礦物中也含有鉀,

如鉀長石K[AlSi3O8]。在雲母、鉀長石等矽酸鹽中都富含鉀。

 

海洋

在海水中以鉀離子的形式存在,含量約為0.1%。鉀在海水中含量比鈉離子少的原因是由於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多。

在動植物體內也含有鉀。除了氧、氫、氯、鈉、鎂、硫、鈣之外 ,鉀在海水中的含量占第六位。

 

人體

正常人體內約含鉀175克,其中98%的鉀以鉀離子的形式貯存於細胞液內,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陽離子。

  

主要用途

人體

鉀可以調節細胞內適宜的滲透壓和體液的酸堿平衡,參與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

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可以預防中風,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

在攝入高鈉而導致高血壓時,鉀具有降血壓作用。

 

1.參與糖、蛋白質和能量代謝:糖原合成時,需要鉀與之一同進入細胞,糖原分解時,鉀又從細胞內釋出。

蛋白質合成時每克氮約需鉀3mmol,分解時,則釋出鉀。ATP形成時亦需要鉀。

 

2. 參與維持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所以能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酸中毒時,由於腎臟排鉀量減少,以及鉀從細胞內向外移,所以血鉀往往同時升高,堿中毒時,情況相反。

 

3. 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4. 維持心肌功能:心肌細胞膜的電位變化主要動力之一是由於鉀離子的細胞內、外轉移。

 

人體鉀缺乏可引起心跳不規律和加速、心電圖異常、肌肉衰弱和煩躁,最後導致心跳停止。

一般而言,身體健康的人,會自動將多餘的鉀排出體外。但腎病患者則要特別留意,避免攝取過量的鉀。

 

在乳製品、水果、蔬菜、瘦肉、內臟、香蕉、葡萄乾中都含有豐富的鉀。

人體缺鉀的主要症狀是:心跳過速且心率不齊,肌肉無力、麻木、易怒、噁心、嘔吐、腹瀉、低血壓、精神錯亂、以及心理冷淡。

 

植物

鉀能促進植株莖稈健壯,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實的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況一樣,

缺鉀症狀首先出現于老葉。鉀素供應不足時,碳水化合物代謝受到干擾,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強。

因此,缺鉀時植株抗逆能力減弱,易受病害侵襲,果實品質下降,著色不良。

瓜、果、番茄等對鉀肥的需求主要是在果實迅速膨大期。

 

鉀肥一般是在基肥、沖施、追施、噴施和無圖營養栽培時施入,果實膨大前期沖施、

追施或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硫酸鉀、氯化鉀溶液。氯化鉀不能用於瓜類和煙葉。

 

鉀不足時,植株莖稈柔弱,易倒伏,抗寒性和抗旱性均差;葉片變黃,逐漸壞死。

由於鉀能移動到嫩葉,缺鉀開始在較老的葉,後來發展到植株基部,也有葉緣枯焦,葉子彎卷或皺縮。

 

1、促進酶的活化。 生物體中有60多種酶需要鉀離子作為活化劑。

2、促進光能的利用,增強光合作用。首先K+能保持葉綠體內類囊體膜的正常結構,缺K+時類囊體膜結構鬆散,

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同時又能促進類囊體膜上質子梯度的形成和光合磷酸化作用。

 

3、有利於植物正常的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謝。

4、增強植株體內物質的合成和轉運。比如,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轉;增強蛋白質與核蛋白的合成;

促進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5、增強植物的抗性。

①、增強抗凍性、抗旱、抗鹽的能力;

②、增強植物對病蟲害的抗性。試驗表明,增施適量的鉀肥,能有效地減少水稻的胡麻葉斑病、稻瘟病、紋枯病等;

麥類的白粉病、赤黴病及小麥的銹病等等。

 

③、減少水稻受還原性物質的危害。

 

金屬鉀很活潑,需隔絕空氣儲存。貯存和使用都要注意安全,由金屬鉀引起的火災,不能用水或泡沫滅火劑撲滅,

而要用碳酸鈉乾粉。鉀也對皮膚有很強的腐蝕性

…………………………………………………………….

 

鈣是一種金屬元素,符號Ca,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位於第4週期、第IIA族,常溫下呈銀白色晶體。

動物的骨骼、蛤殼、蛋殼都含有碳酸鈣。可用於合金的去氧劑、油類的脫水劑、冶金的還原劑、

鐵和鐵合金的脫硫與脫碳劑以及電子管中的吸氣劑等。它的化合物在工業上、建築工程上和醫藥上用途很大。

 

發現簡史

長時期裏,化學家們將從含碳酸鈣的石灰石焙燒,獲得的鈣的氧化物當作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質。

1789年拉瓦錫發表的元素表中就列有它。但大衛不顧這些,在1808年開始對氧化鈣進行電解。

大衛剛開始選用的方法並不理想,所以無法將金屬鈣分離出來。

18085月,大衛從貝琪裏烏斯和瑞典皇家醫生蓬丁共同電解生石灰和水銀的混合物取得鈣的實驗中獲得了啟發。

他將濕潤的生石灰和氧化汞按31的比例混合後,放置在一鉑片上,與電池的正極相接,然後又在混合物中作一窪穴,

灌入水銀,插入一鉑絲,與電池的負極相接,得到較大量鈣汞合金。

把鈣汞合金經蒸餾後得到了銀白色的金屬鈣。從此鈣被確定為元素,並被命名為calcium,元素符號是Ca

calcium來自拉丁文中表示生石灰的詞calx

 

元素分佈

地殼中鈣含量為4.15%,占第五位。主要的含鈣礦物有石灰石CaCO3、白雲石CaCO3·MgCO3、石膏CaSO4·2H2O

螢石CaF2、磷灰石Ca5(PO4)3F等。蛋殼、珍珠、珊瑚、一些動物的殼體和土壤中都含有鈣。海水中氯化鈣占0.15%

 

物理性質

元素週期表第Ⅱ族主族。銀白色稍軟的金屬,有光澤。不溶於苯,微溶於醇,溶於酸、液氨。

 

化學性質

加熱時與大多數非金屬直接反應,如與硫、氮、碳、氫反應生成硫化鈣CaS、氮化鈣Ca3N2、碳化鈣CaC2和氫化鈣CaH2

加熱時與二氧化碳反應。

 

化學性質活潑,在空氣中表面上能形成一層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可減緩進一步腐蝕。

可跟氧化合生成氧化鈣,跟氮化合生成氮化鈣ca3N2,跟氟、氯、溴、碘等化合生成相應鹵化物,

跟氫氣在400℃催化劑作用下生成氫化鈣。常溫下跟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並放出氫氣,

跟鹽酸稀硫酸等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跟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碳化鈣caC2

加熱時幾乎能還原所有金屬氧化物,在熔融時也能還原許多金屬氯化物。 

 

人類:

鈣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對人體而言,無論肌肉、神經、體液和骨骼中,都有用Ca2+結合的蛋白質。

鈣是人類骨、齒的主要無機成分,也是神經傳遞、肌肉收縮、血液凝結、激素釋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

鈣約占人體品質的1.4%,參與新陳代謝,每天必須補充鈣;人體中鈣含量不足或過剩都會影響生長發育和健康。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無機鹽組成元素,健康成人體內鈣總量約為10001300克,約占體重的1.5%2.0%

其中99%的鈣以骨鹽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其餘分佈在軟組織中,細胞外液中的鈣僅占總鈣量的0.1%

骨是鈣沉積的主要部位,所以有“鈣庫”之稱。

骨鈣主要以非晶體的磷酸氫鈣和晶體的羥磷灰石兩種形式存在,其組成和物化性狀隨人體生理或病理情況而不斷變動。

新生骨中磷酸氫鈣比陳舊骨多,骨骼成熟過程中逐漸轉變成羥磷灰石。

骨骼通過不斷的成骨和溶骨作用使骨鈣與血鈣保持動態平衡。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鈣幾乎全部存在於血漿中,在各種鈣調節激素的作用下血鈣相對恒定,

2.252.75毫摩/升,兒童稍高,常處於上限。鈣在血漿和細胞外液中的存在方式有:

(1) 蛋白結合鈣。約占血鈣總量的40%

(2)可擴散結合鈣。與有機酸結合的鈣,如檸檬酸鈣、乳酸鈣、磷酸鈣等,它們可通過生物膜而擴散,約占13%

(3)血清游離鈣。即離子鈣(Ca),與上述兩種鈣不斷交換並處於動態平衡之中,其含量與血pH有關。

pH下降,[Ca]增大,pH增高,離子鈣降低。在正常生理pH範圍,離子鈣約占47%

(2) 3種血鈣中,只有離子鈣才起直接的生理作用,激素也是針對離子鈣進行調控並受離子鈣水準的回饋調節。

 

細胞內離子鈣濃度遠低於細胞外離子鈣濃度,細胞外離子鈣是細胞內離子鈣的儲存庫。

鈣在細胞內以儲存鈣、結合鈣、游離鈣三種形式存在,約80%的鈣儲存在細胞器(如線粒體、肌漿網、內質網等)內,

不同細胞器內的鈣並不相互自由擴散,10%20%的鈣分佈在胞質中,與可溶性蛋白質及膜表面結合,而游離鈣僅占0.1%

 

生物鈣:

所謂生物鈣是採用成熟的淡水珍珠蚌殼作原料,經清洗雜質,用砂輪研磨或NaOH溶液浸泡去除蚌殼外表面的黑皮,

將蚌殼乾燥、粉碎、吸出的蚌殼細粉中加入3%5%濃度的酒精燒煮消毒、烘乾、再粉碎、過篩使細粉顆粒小於200目,

得到白色的天然生物鈣粉。

用這種方法生產的天然生物鈣粉含鈣量高達45%左右,並有多種氨基酸,無毒、無激素,

可以作為飲料、食品的鈣添加劑,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鈣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啟動劑,使人體各器官能夠正常運作。

鈣在人體內是由甲狀腺與甲狀旁腺進行調節,並且在血鈣與骨鈣之間維持動態平衡。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無機鹽: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無機鹽。正常人體內鈣的含量為12001400克,約占人體重量的1.5%2.0%

其中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之中。另外,1%的鈣大多數呈離子狀態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與骨鈣保持著動態平衡。

機體內的鈣,一方面構成骨骼和牙齒,另一方面則可參與各種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影響各個器官組織的活動。

 

鈣與鎂、鉀、鈉等離子保持一定比例,使神經、肌肉保持正常的反應;

鈣可以調節心臟搏動,保持心臟連續交替地收縮和舒張;鈣能維持肌肉的收縮和神經衝動的傳遞;

鈣能刺激血小板,促使傷口上的血液凝結;在機體中,有許多種酶需要鈣的啟動,才能顯示其活性。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在所有的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有各種物質的參與,

這些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組成基本一致。

這些元素除碳、氫、氧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外,其餘的統稱礦物質(無機鹽)。

能測定的人體內的無機鹽有20餘種。

 

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以晶體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

人們身體中的礦物質約占體重的5%,鈣約占體重的2%

身體的鈣大多分佈在骨骼和牙齒中,約占總量的99%,其餘1%分佈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

 

營養價值:鈣享有“生命元素”之稱,20歲以後的女性尤其需要補充。

這是因為,自20歲起,骨質密度即開始緩慢減少,30歲以後減速逐漸加快,從而為骨質疏鬆症等骨病埋下禍根。

此外,缺鈣也是導致女性衰老的一大因素,因此補鈣對女性來說再重要不過。

專家建議,成年婦女每日至少攝取1000毫克鈣。若在懷孕期、哺乳期或絕經期,則須加至1500毫克。

其最佳來源有乳製品、豆類、綠色蔬菜等。

 

乳鈣是乳清無機鹽濃縮物,是營養價值最好的無機鹽源且易消化吸收,

是直接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純天然活性高乳蛋白鈣。

 

乳鈣中富含的牛奶礦物質是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天然來源,這些成分的優勢不僅提供平衡的營養組成,

還能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如磷、鎂、乳糖和蛋白質等。乳鈣中科學的鈣磷21,最利於人體的吸收利用。

 

由於牛乳中含有豐富的乳糖和蛋白,故其吸收率大大高於其他普通鈣,乳鈣吸收率高達62%70%

是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的2.5倍,是乳酸鈣的1.75倍,是貝類鈣的5.5倍。

食用乳鈣後不會導致氣脹、浮腫、便秘,所以乳鈣是目前嬰兒補鈣的最佳來源。

 

人體成長期需要鈣情況:

 

胎兒期:人的一生都需要補鈣。從胎兒第3個月開始,胎兒對鈣的需要量驟然增加,

母體低鈣將直接影響胎兒的身高、體重、頭顱、脊椎及四肢的發育。

若母體繼續缺鈣,孕期會造成腿抽筋、流產、難產、骨盆畸形,甚至出現嚴重的產科併發症,

如:妊娠高血壓、癲癇、蛋白尿、水腫等,嚴重危及胎兒和母親的生命。

為避免以上問題,孕期的鈣攝入量為每日8001200毫克。當膳食鈣攝入不足時,要及時補充。

 

新生兒期:新生兒期(出生後28天內):此階段出現胎兒自生的低鈣期,以激發鈣的自穩系統的啟動,

此階段需要從母乳中攝取大量的鈣營養,由於母乳中缺少維生素D

如在出生2周後未及時補充,可能會出現低鈣、驚厥、哮喘等危險症狀。

 

嬰幼兒期:嬰幼兒期(出生~3歲):此階段為人一生中代謝最旺盛的時期,大腦和身體迅速發育,乳牙長出,

此時體內的鈣量將直接影響到前期的生長發育。

如果缺鈣可能出現出牙遲、厭食、多汗、枕禿、雞胸、O形腿、X形腿,

並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腸炎等,給生活和成長帶來不便。

 

學齡前期至青少年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到青少年期(318歲以前):

此階段成長速度較快,腦的重量增加,腦的內部結構發育完全,恒牙長出,神經系統發育成熟。

到青春期後骨骺逐漸癒合,身高的增長開始變慢並逐漸停止,補鈣錯過這個階段,將直接影響到成年後的健康狀態。

 

成人期:成人期(1845歲):此階段體內骨鈣儲存達到最高峰,但這一時期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加大,

會消耗掉體內大量的鈣,這一時期如果不補鈣,將會引發各種老年性疾病

 

中老年期:中老年(45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大量的鈣營養被消耗,

需從骨骼中將鈣調入血液,造成骨密度下降,導致骨質疏鬆症。

老年人骨鈣丟失可達30%50%

長期地將骨鈣調入血液,可能導致血管、組織、細胞內的鈣量增加。

隨之,血管壁、心肌、腎臟中鈣淤積,造成周身麻木、神經衰弱、情感淡漠、便秘、嗜睡、性功能減退、動脈硬化、

冠心病、糖尿病、結石症、腫瘤等多種老年性疾病。

在此時,甲狀腺的C細胞會分泌降鈣素促進骨鈣還原,在還原過程中又形成了游離鈣在大骨節邊緣的異位沉積——骨質增生,

也就是說,骨質增生是由於缺鈣而引起的。這些病理和生理變化致使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困擾。

 

 

醫學領域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準下降。

當血鈣水準下降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

甲狀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藉以維持血鈣水準。

在缺鈣初期,缺鈣程度比較輕的時候,只是發生可逆性生理功能異常,

如心臟出現室性早博、情緒不穩定、睡眠品質下降等反應。

持續的低血鈣,特別是中年以後,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導致甲狀旁腺分泌亢進,

首當其衝的是骨骼,由於骨鈣持續大量釋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

另一方面,在甲狀旁腺持續升高的情況下,由於甲狀旁腺素具有促使細胞膜上鈣通道開啟而關不住,

以及阻抑鈣泵,使鈣泵功能減弱,造成細胞內鈣含量升高。

持續的細胞內高鈣,激發細胞像失控的野馬,無節制亢進,造成細胞能量耗竭。

與此同時,代謝廢物又得不到及時消除,便會構成自身傷害,致使細胞趨向反常的鈣化衰亡。

由於缺鈣,導致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生。

 

鈣可以控制心率和血壓,也參與肌肉的收縮活動。沒有這種物質,我們的身體就不能自如活動,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缺鈣的人就想整天躺在床上。

所以如果由於缺鈣感到疲倦,可以吃點意式芝士,優酪乳或牛奶。這些都是高鈣食品。

不過,疲倦僅僅是缺鈣的一種表現。失眠、高血壓、經前抽筋、怕冷,

甚至感到過度緊張也可能是缺鈣的標誌,因為鈣能幫助調節神經系統。 

 

高血壓、冠心病、尿路結石、結(直)腸癌、鈣與肌肉收縮、手足搐搦症、骨質疏鬆、  

膳食結構不合理:蔬菜中的草酸、膳食纖維也會阻止鈣質的吸收。中國飲食習慣直接導致90%的人終生鈣處於饑餓狀態。

 

不良的飲食習慣:對鈣吸收的影響,吸煙 、喝酒、常喝碳酸飲料 造成人體酸性化,使人體中的鈣流失;

而碳酸飲料中還含有磷酸能造成體內鈣磷比例失調,直接阻止鈣的吸收。

常喝濃茶 茶水中的茶鹼能阻止人體對鈣的吸收、常喝咖啡 咖啡因能促使體內鈣的流失和尿鈣排出增多

高鹽攝食 使尿鈣排出增多而大量流失、飲食搭配不良使鈣形成不溶鈣鹽沉澱,導致鈣的無法吸收

 

更年期的婦女(雌激素水準突然減少,骨鈣被溶解,脫離骨骼的速度就會加快)。

糖尿病會引起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島素水準很低,而胰島素可刺激骨膠原蛋白的形成,幫助骨骼留住鈣質和重建)。

 

缺鈣人群導致病症:

少年兒童:厭食、偏食;不易入睡、易驚醒;易感冒;頭髮稀疏;智力發育遲緩;

學步、出牙晚或出牙不整齊;陣發性腹痛腹瀉;XO型腿;雞胸。

青年 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勞;腰酸背痛;免疫力低;蛀牙或牙齒發育不良。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抽筋乏力;關節疼;頭暈;貧血及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

老年人 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鬆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

食欲減退、消化道潰瘍;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

接上頁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