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

 

計(四十) 能食善飢渴飲,日加癟瘦,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症大病。(鬱火)

生地 知母 石膏 麥冬 生甘草 生白芍

 

王(五八) 肌肉瘦減,善飢渴飲,此久久煩勞,壯盛不覺,體衰病發,皆內因之症,自心營肺衛之傷,

漸損及乎中下,按脈偏於左搏,營絡虛熱,故苦寒莫製其烈,甘補無濟其虛,是中上消之病。(煩勞心營熱)

犀角(三錢)鮮生地(一兩)元參心(二錢)沙參(二錢)麥冬(二錢)柿霜(一錢)甘草(四分)地骨皮(三錢)

又 固本加甜沙參。

 

楊(二八) 肝風厥陽,上沖眩暈,犯胃為消。(肝陽犯胃)石膏 知母 阿膠 細生地 生甘草 生白芍

 

某 液涸消渴,是臟陰為病。但胃口不醒,生氣曷振,陽明陽土,非甘涼不複,肝病治胃,是仲景法。

人參 麥冬 粳米 佩蘭葉 川斛 陳皮

 

胡(五七) 元陽變動為消,與河間甘露飲方。(陽動爍津)河間甘露飲。

 

錢(十五) 陽動消爍,甘緩和陽生津。 生地 炙黑甘草知母 麥冬 棗仁 生白芍

 

楊(二六) 渴飲頻飢,溲溺混濁,此屬腎消,陰精內耗,陽氣上燔,舌碎絳赤,乃陰不上承,非客熱宜此。

乃臟液無存,豈是平常小恙。(腎消)熟地 萸肉 山藥 茯神 牛膝 車前

 

某 脈左數,能食。(腎陰虛胃火旺) 六味加二冬龜版女貞旱蓮川斛。

 

王(四五) 形瘦脈搏,渴飲善食,乃三消症也。古人謂入水無物不長,入火無物不消,河間每以益腎水製心火,

除腸胃激烈之燥,濟身中津液之枯,是真治法。(腎陰虛心火亢)玉女煎。

 

薑(五三) 經營無有不勞心,心陽過動,而腎陰暗耗,液枯,陽愈燔灼,凡入火之物,必消爍乾枯,

是能食而肌肉消癟,用景岳玉女煎。

 

三消一症,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考古治法,唯仲景之腎氣丸,助真火蒸化,

上升津液,本事方之神效散,取水中鹹寒之物,遂其性而治之,二者可謂具通天手眼,萬世準繩矣。

 

他如易簡之地黃引子,朱丹溪之消渴方,以及茯苓丸,黃湯,生津甘露飲,皆錯雜不一,毫無成法可遵,

至先生則范於法,而不囿於法,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場,即用景岳之玉女煎,

六味之加二冬龜甲旱蓮,一以清陽明之熱,以滋少陰,一以救心肺之陰,而下顧真液,

如元陽變動而為消爍者,即用河間之甘露飲,生津清熱,潤燥養陰,甘緩和陽是也。

至於壯水以製陽光,則有六味之補三陰。而加車前牛膝,導引肝腎,斟酌變通,斯誠善矣。(鄒滋九)

 

徐評 消渴之症有數種,案中俱未備,宜詳考之。

 

脾癉

 

某 無形氣傷,熱邪蘊結,不飢不食,豈血分膩滯可投,口甘一症,內經稱為脾癉,中焦困不轉運可知。

(中虛伏熱)川連 淡黃芩 人參 枳實 淡乾薑 生白芍

 

某 口甜,是脾胃伏熱未清,宜用溫膽湯法。 川連 山梔人參 枳實 花粉 丹皮 橘紅 竹茹 生薑

 

口甘一症,內經謂之脾癉,此甘,非甘美之甘,癉即熱之謂也。

人之飲食入胃,賴脾真以運之,命陽以腐之,譬猶造酒蒸釀者然,倘一有不和,肥甘之疾頓發,五液清華,

失其本來之真味,則淫淫之甜味,上泛不已也。

胸脘必痞,口舌必膩,不飢不食之由,從此至矣。內經設一蘭草湯,其味辛,足以散結,其氣清,

足以化濁,除陳解鬱,利水和營,為奇方之祖也。

夾暑夾涇之候,每兼是患,以此為君,參以苦辛之勝,配合瀉心等法,又如胃虛谷少之人,亦有是症,

又當宗大半夏湯,及六君子法,遠甘益辛可也。(邵新甫)

 

脾癉症,經言因數食甘肥所致,蓋甘性緩,肥性膩,使脾氣遏郁,致有口甘內熱中滿之患。

故云治之以蘭,除陳氣也。陳氣者,即甘肥釀成陳腐之氣也。

夫蘭草即為佩蘭,俗名為省頭草,婦人插於髻中,以辟發中油穢之氣,其形似馬蘭而高碩,其氣香,

其味辛,其性涼,亦與馬蘭相類,用以醒脾氣,滌甘肥也。

今二案中,雖未曾用,然用人參以助正氣,余用苦辛寒以開氣泄熱,枳實以理氣滯,亦祖蘭草之意,

即所謂除陳氣也。此症久延,即化燥熱。

轉為消渴,故前賢有膏粱無厭發癰疽,熱燥所致,淡薄不堪生腫脹,寒濕而然之論,余於甘肥生內熱一症,

悟出治胃寒之一法。若貧人淡薄茹素,不因外邪,亦非冷凍飲料停滯,其本質有胃寒症者,

人皆用良薑丁香蓽茇吳萸乾薑附子等以溫之,不知辛熱剛燥能散氣。

徒使胃中陽氣,逼而外泄,故初用似效,繼用則無功,莫若漸以甘肥投之,或稍佐鹹溫,或佐酸溫,

凝養胃陽,使胃脂胃氣日濃,此所謂藥補不如食補也。

又有腎陽胃陽兼虛者,曾見久服鹿角膠而愈,即此意也。未識高明者以為然否。(華岫云)

 

 

孫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猶是伏暑內動,當與金匱癉瘧同例。(癉瘧)

竹葉 麥冬 生地 玄參 知母 梨汁 蔗漿

 

施 發熱身痛,咳喘,暑濕外因,內阻氣分,有似寒栗,皆肺病也。

竹葉 連翹 薄荷 杏仁 滑石 鬱金汁

又 微寒多熱,舌心乾,渴飲脘不爽,此屬癉瘧,治在肺經。杏仁 石膏 竹葉 連翹 半夏 橘紅

 

程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有癉熱無寒之慮。 鮮生地 知母麥冬 竹葉心 滑石

 

唐 未病,形容先瘦,既病,暮熱早涼,猶然行動安舒,未必真正重病傷寒也。

但八九日,病來小愈,驟食粉團腥面,當宗食穀發熱,損谷則愈,仲景未嘗立方,此腹痛洞瀉,

食滯阻其腸胃,大腑不司變化,究其病根,論幼科體具純陽,瘦損於病前,亦陽亢為消爍,

仲景謂癉瘧者,單熱不寒,本條云:陰氣孤絕,陽氣獨發,熱灼煩冤,令人消爍肌肉,亦不設方。

 

但云以飲食消息之,嘉言主以甘寒生津可愈,重後天胃氣耳。

洞瀉既頻,津液更傷,苦寒多餌,熱仍不已,暮夜昏譫,自言胸中格拒,腹中不和,此皆病輕藥重,

致陰陽二氣之殘憊,法當停藥與谷,諒進甘酸,解其煩渴,方有斟酌。

 

又 鼻煤,唇裂舌腐,頻與芩連,熱不肯已,此病本輕,藥重於攻擊,致流行之氣,結閉不行,郁遏不通,

其熱愈甚,上則不嗜飲,不納食,小溲頗利便必管痛,三焦皆閉,神昏瘈瘲有諸。

連翹心(三錢) 鮮石菖蒲汁(一錢半) 川貝母(三錢)杏仁(二十粒) 射干(二分) 淡竹葉(一錢半)

 

又 自停狠藥,日有向愈之機,胃困則痞悶不欲食,今雖未加餐,已知甘美,皆醒之漸也。童真無下虛之理,

溲溺欲出,尿管必痛,良由肺津胃汁,因苦辛燥熱烈氣味,劫奪枯槁,腸中無以營運,庸醫睹此,必以分利,

所謂泉源既竭,當滋其化源,九竅不和,都屬胃病。

麥門冬(二錢) 甜杏仁(四錢) 甜水梨皮(三錢) 蔗漿(一木杓)

 

張 舌赤,煩汗不寐,肢體忽冷,乃稚年癉瘧,暑邪深入所致。 杏仁 滑石 竹葉 西瓜翠衣 知母 花粉

又 熱甚而厥,幼稚瘧症皆然,竹葉石膏湯去人參半夏加知母。

 

某 風溫陽瘧。(溫瘧) 杏仁 滑石 連翹 黃芩 青蒿淡竹葉

 

丁 脈右數,左小弱,面明,夏秋伏暑,寒露後發,微寒多熱,嘔逆,身痛,蓋素有痰火,暑必挾濕,

病自肺經而起,致氣不宣化,不飢不食,頻溺短縮,乃熱在氣分,當與溫瘧同例,忌葛柴足六經藥,

桂枝白虎東加半夏。

 

胡 按仲景云:脈如平人。但熱無寒,骨節煩疼,微嘔而渴者,病名溫瘧,桂枝白虎湯主之,桂枝白虎湯。

蓋今年夏秋久熱,口鼻吸暑,其初暑邪輕小,不致病發,秋深氣涼外束,裡熱欲出,與衛營二氣交行,

邪與二氣遇觸,斯為熱起,臨解必有微汗者,氣邪兩泄,然邪不盡,則混處氣血中矣。

 

故聖人立法,以石膏辛寒,清氣分之伏熱,佐入桂枝,辛甘溫之輕揚,引導涼藥以通營衛,

兼知母專理陽明獨勝之熱,而手太陰肺,亦得秋金肅降之司,甘草粳米和胃陰以生津,此一舉兼備,

方下自注云,一劑知,二劑已,知者,謂病已知其對症,已者,中病當愈之稱耳。

 

鄧 寒少熱多,胸中痞脹,溫邪未解,謾言止截。 淡黃芩炒半夏 薑汁 生白芍 草果 知母 烏梅

 

又 照前方去半夏薑汁加鱉甲。

 

吳 間日寒熱,目黃口渴,溫邪兼雨濕外薄為瘧。 滑石 杏仁白蔻仁 淡黃芩 半夏 鬱金

 

又 脈數,舌紅口渴,熱邪已入血分。 竹葉 石膏 生地丹皮 知母 青蒿梗

又 飲食不節,腹中不和,瘧邪攻胃。 鮮首烏 烏梅肉 生鱉甲黃芩 丹皮 草果 知母 送保和丸二錢

又 人參 生穀芽 枳實汁 茯苓 廣皮 炒半夏曲

 

朱 舌黃煩渴,身痛,心腹中熱躁,暑熱不解為瘧,經言暑脈自虛,皆受從前疲藥之累瘁。(暑瘧)

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炒粳米 麥冬 竹葉

 

何 勞倦傷氣,遺泄傷陰,暑邪變瘧,熾則煩冤最盛,分解使邪勢輕,參朮附,皆固閉邪氣也。

草果仁 知母 淡黃芩 川貝母 青蒿 花粉

 

馮 暑傷氣分,上焦先受,河間法至精至妙,後醫未讀其書,焉能治病臻效,邪深則瘧來日遲。

氣結必胸中混如痞,無形之熱,漸蒸有形之痰,此消導發散,都是劫津,無能去邪矣。

石膏 杏仁 半夏 濃朴 知母 竹葉

 

黃 脈數,目 黃,舌心乾白黃胎,口中粘膩,脘中痞悶,不思納穀,由於途次暑風客邪內侵募原,營衛不和,

致發瘧疾,夫暑必兼濕,濕也。熱也。

皆氣也氣與邪搏,則清濁交混,升降自阻,古稱濕遏必熱自生矣。聖帝論病,本乎四氣,其論藥方,推氣味,

理必苦降辛通,斯熱氣痞結可開,消導攻滯,香燥泄氣,置暑熱致病之因於不治,不識何解。

川連 黃芩 花粉 桔梗 白蔻仁 鬱金 橘紅 六一散

 

又 苦降能驅熱除濕,辛通能開氣宣濁,已經見效,當減其製,仍祖其意。

川連 桔梗 白蔻仁 濃朴 茵陳 茯苓皮 銀花 白通草

 

胡 間日瘧,痰多脘悶,汗多心熱,伏暑內熾,忌與風寒表藥。滑石 黃芩 濃朴 杏仁 通草 白蔻 半夏 栝蔞皮 知母

 

又 黃芩 草果 知母 半夏 生白芍 烏梅

 

汪(氏) 微冷熱多,舌白,脘悶嘔惡,暑穢過募原為瘧。杏仁 鬱金 滑石 濃朴 黃芩 炒半夏 白蔻 橘紅

 

某 舌白脘悶,寒起四末,渴喜熱飲,此濕邪內蘊,脾陽不主宣達,而成濕瘧。(濕瘧)

濃朴(一錢半)杏仁(一錢半) 草果仁(一錢) 半夏(一錢半) 茯苓(三錢) 廣皮白(一錢半)

 

某(二五) 瘧止,面浮漸及脘腹。 苡仁 桑白皮 茯苓大腹皮 薑皮 廣皮

 

某 間瘧,寒熱俱微,此屬濕瘧。

杏仁(三錢)濃朴(一錢)桂枝(五分)滑石(三錢)草果(八分) 炒半夏(一錢半)茯苓皮(三錢)綿茵陳(錢半)

 

牛(四八) 寒來喜飲熱湯,發熱後反不渴,間瘧已四十日,今雖止,不飢不思食,五味入口皆變,初病舌白乾嘔,

濕邪中於太陰脾絡,濕鬱氣滯,喜熱飲暫通其郁,邪蒸濕中生熱,六腑熱灼,津不營運,至大便硬秘,

此為氣痺濕結,當薄味緩調,令氣釐清肅,與脾約似同。但仲景氣血兼治。此病卻專傷氣分。

炒黃半夏 生益智仁 綿茵陳 廣皮 濃朴 茯苓

 

又 瘧止,舌白,不飢,大便旬日不通,此皆留邪堵塞經腑隧道之流行,久延必致腹脹瘕。

杏仁 白蔻仁 半夏 濃朴 生香附汁 廣皮 茯苓皮 接服半硫丸二錢

 

某 脈右弦左弱,留邪未盡,大便粘稀,最防轉痢,較七八日前,勢減一二。

但去疾務盡,苦辛寒逐其蘊伏,而通利小便,亦不可少。草果 知母 濃朴 茯苓 木通 滑石

 

曹 身痛,舌白口渴,自利,此濕溫客氣為瘧,不可亂投柴葛,仲景有濕家忌汗之律。(濕熱)

飛滑石 杏仁 鬱金 淡黃芩 白蔻仁 防己

又 濕甚為熱,心痛,舌白便溏,治在氣分。 竹葉心 麥冬鬱金 菖蒲 飛滑石 橘紅 化服牛黃丸

 

又 心下觸手而痛,自利,舌白煩躁,都是濕熱阻氣分,議開內閉,用瀉心湯。

川連 淡黃芩 乾薑 半夏 人參 枳實

 

又 神氣稍清,痛處漸下至臍,濕傷在氣,熱結在血,吐咯帶血,猶是上行為逆,熱病瘀留,必從下出為順。

川連 黃芩 乾薑 半夏 人參 枳實 白芍 炒楂肉

 

費 舌白渴飲,身痛嘔惡,大便不爽,診脈濡小,乃暑濕從口鼻入,濕甚生熱,四末擾中,瘧發脘痞脹痺,

當以苦辛寒清上徹邪,不可謂遺泄而病,輒與溫補助邪。

黃芩 知母 白蔻 鬱金 蔞皮 濃朴 杏仁 半夏 薑汁石膏

又 脈濡,口渴,餘熱尚熾。 人參 知母 石膏 竹葉 甘草麥冬

 

又 熱緩,不欲食,津液受爍,當和胃生津。 人參 五味知母 橘紅 炒白芍 半夏曲

 

張 瘡家濕瘧,忌用表散,蒼朮白虎東加草果。

 

曹 寒從背起,汗泄甚,面無淖澤,舌色仍白,邪未盡,正先怯心虛痙震,恐亡陽厥脫,議用仲景救逆法加參。(陽虛)

又 舌絳口渴,汗泄,瘧來日晏,寒熱過多,身中陰氣大傷,剛補勿進,議以何人飲。人參 何首烏

 

孫 陽虛之體,伏暑成瘧,涼藥只宜少用,身麻屬氣虛,用生薑瀉心法。半夏 生薑汁 茯苓 炙甘草 南棗肉

 

沈 陽微複瘧。 桂枝 當歸 黃 防風 鹿角屑 薑汁 南棗

 

范(五三) 勞瘧入陰,夏月陽氣發泄,仍然勞苦經營,以致再來不愈,用藥以辛甘溫理陽為正。

但未易驟效耳。人參 當歸 肉桂 炙草 川蜀漆 生薑 南棗

 

方 寒甚於背,陽脈衰也。 人參 鹿茸 炒當歸 炙草 鹿角霜官桂 鱉甲煎丸

 

吳(六一) 背寒,舌白粉胎,知飢食無味,此為無陽,溫中下以托邪。生白朮 濃朴 桂枝 附子 草果仁 茯苓

 

又 照方去茯苓加人參炙草生薑。

 

程 寒熱經月不止,屬氣弱留邪,以益氣升陽,補中益氣湯

又 生鹿茸 鹿角霜 人參 歸身 茯苓 炙草 生薑

 

某(氏) 建中法甚安,知營衛二氣交餒,夫太陽行身之背,瘧發背冷,不由四肢,是少陰之陽不營太陽,

此汗大泄不已矣。孰謂非柴葛傷陽之咎歟,議用桂枝加熟附子湯,人參桂枝湯加熟附子。

 

華(氏) 二十歲,天癸始通,面黃汗泄,內熱外冷,先天既薄,瘧傷不複,內經謂陽維為病,苦寒熱。

綱維無以振頓,四肢骨節疼痛通,八脈以和補,調經可以卻病。

淡蓯蓉 鹿角霜 當歸 川芎 杜仲 小茴 茯苓 香附

 

顧(氏) 進護陽方法,諸症已減,寒熱未止,乃久病陽虛,脈絡未充,尚宜通補為法。

人參 生鹿茸 當歸 紫石英 茯苓 炙草 煨薑 大棗

又 經邪不盡,寒熱未止,緣瘧久營衛氣傷,脈絡中空乏,屢進補法,僅能填塞絡中空隙,

不能驅除蘊伏之邪,擬進養營法,取其養正邪自卻之意。

人參 當歸 杞子 生白芍 茯神 桂心 炙草 遠志 煨薑南棗

 

袁(嫗) 脈弦緩,寒戰甚則嘔吐噫氣,腹鳴溏泄,是足太陰脾寒也。且苦辛寒屢用不效,俱不對病,反傷脾胃。

人參 半夏 草果仁 生薑 新會皮 醋炒青皮

 

又 靈樞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變,況老年人驚恐憂勞,深夜不得安寐,遂致寒戰瘧發,當以病因而體貼諦視,

其為內傷實屬七八,見瘧通套,已屬非法。若云肺瘧,則秋涼不發,何傳及於冬令小雪,當以勞瘧稱之,

夫勞必傷陽氣,宜乎四末先冷,瘧邪傷中,為嘔惡腹鳴矣。用露薑飲。

 

又 陽陷入陰,必目瞑欲寐,寒則肉腠筋骨皆疼,其 籬護衛太怯,杳不知飢,焉得思谷,老年人須血氣充溢,

使邪不敢陷伏,古賢有取升陽法。嫩毛鹿角 人參 當歸 桂枝 炙甘草

 

又 前議勞傷陽氣,當知內損邪陷之理,凡女人天癸既絕之後,其陰經空乏,豈但營衛造偏之寒熱而已,

故溫脾胃,及露薑治中宮營虛。但畏寒不知熱為牝瘧,蓋牝為陰,身體重者,亦是陰象,此辛甘理陽,

鹿茸自督脈以煦提,非比薑附但走氣分之剛暴,驅邪益虛,卻在營分。奇經曰,陽維脈為病發寒熱也。

鹿茸 鹿角霜 人參 當歸 潯桂 茯苓 炙草

 

又 正氣和營瘧戰已止,當小其製。 人參 鹿茸 當歸 炒杞子沙苑 茯苓 炙草

 

某 瘧後,脾腎陽虛,便溏畏寒,肢體疲倦,當防腫脹。 附子白朮 茯苓 澤瀉 苡仁 生薑 大棗

 

某 陰瘧已亂汗多。 桂枝 牡蠣 生黃 炙草 歸身 五味煨薑 大棗

 

某 脈沉,舌白,呃忒,時時煩躁,向系陽虛痰飲,瘧發三次即止,此邪窒不能宣越,並非邪去病解,

今已變病,陰冱痰濁阻塞於中,致上下氣機不相維續,症勢險篤,舍通陽一法,無方可擬。

必得中陽流運,瘧症複作,庶有愈機。

附子(一錢半)草果仁(錢半)白芍(三錢)茯苓(三錢)濃朴(一錢)薑汁(五分) 一劑 此冷香真武合劑。

 

某 伏暑冒涼發瘧,以羌防蘇蔥,辛溫大汗,汗多,衛陽大傷,胃津亦被劫乾,致渴飲,心煩無寐。

診脈左弱右促,目微黃,嗜酒必中虛谷少,易於聚濕蘊熱,勿謂陽傷驟補,仿內經辛散太過。

當食甘以緩之。(胃陽虛濕聚)大麥仁 炙草 炒麥冬 生白芍 茯神 南棗

 

又 藥不對症,先傷胃口,宗內經辛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仲景謂之胃減,有不飢不欲食之患。

議用金匱麥門冬湯,蘇胃汁以開痰飲,仍佐甘藥,取其不損陰陽耳。金匱麥門冬湯,去棗米。加茯神糯稻根須。

又 脈右大,間日寒熱,目 微黃身痛,此平素酒濕,挾時邪流行經脈使然,前因辛溫大汗,所以暫養胃口,

今脈症既定,仍從瘧門調治。

草果 知母 人參 枳實 黃芩 半夏 薑汁 項 瘧已過月,形脈俱衰,平素陽虛,虛則邪難解散,腹脹是太陰見症,

治從脾胃。(脾胃陽虛)

人參(一錢) 半夏(二錢) 生于朮(二錢) 茯苓(二錢)草果仁(二錢) 淡薑(一錢)

 

陳 邪伏於裡,積久而發,道路已遠,未能日有寒熱,汗出不解,攻表無謂,平昔肛垂骱痛,必有濕痰阻隧,

舌白不喜飲,治在太陰陽明。炒半夏 濃朴 草果 知母 薑汁 杏仁

 

某 遺泄損陰,瘧熱再傷陰,聲嘶火升,乃水源不充,易怒神躁,水不涵木之象,用何人飲,佐清陰火。

(陰虛)製首烏 人參 天冬 麥冬 知母 茯苓

 

某(氏) 瘧已半年,今但微熱無汗,身弱自乳,血去傷陰,此頭痛是陽氣浮越,心痛如飢,晡熱,都是陰虛成勞。

若不斷乳,經去不至為乾血,則服藥亦無用。

生地(三錢) 阿膠(錢半) 生白芍(一錢) 炙黑甘草(四分) 麥冬(錢半)火麻仁(一錢) 粗桂枝木(三分)

 

某 瘧後,心悸氣怯,便後有血,是熱入傷陰,用固本丸加首烏阿膠。

人參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製首烏 阿膠

 

某 陰液消亡,小溲短赤,皆瘧熱所傷,不飢不納,陰藥勿以過膩,甘涼養胃為穩。

人參生地 天冬 麥冬 川斛 蔗漿 另服資生丸

 

鄭 自來陰虛有遺泄,瘧邪更傷其陰,寐多盜汗,身動氣促,總是根本積弱,不主斂攝,此養陰一定成法。

(陰虛熱伏血分)熟地 生白芍 五味 炒山藥 茯神 芡實 湖蓮肉

 

張 脈數,瘧來日遲,舌乾渴飲,積勞悒郁,內傷居多,致邪氣乘虛,漸劫陰氣,熱邪墜於陰,熱來小溲頻數,

故汗多不解,議清陰分之熱,以救津液。活鱉甲 知母 草果 鮮生地 炒桃仁 花粉

 

翁 脈左弦,暮熱早涼,汗解,渴飲,治在少陽。 青蒿 桑葉丹皮 花粉 鱉甲 知母

 

沈(十九) 用力失血,無非陽乘攻絡,瘧熱再傷真陰,肌消食減,自述夏暑汗泄,頭巔脹大,都是陰虛陽升,

清火皆苦寒,未必能和身中之陽也。鱉甲 生白芍 天冬 首烏 炙草 茯神

 

某(氏) 瘧熱傷陰,小溲淋痛。 生地 鱉甲 丹皮 知母茯苓 澤瀉

 

朱(十五) 瘧久後,陰傷溺血,炒焦六味加龜甲黃柏。

 

吳(十四) 陰瘧後,內熱,清骨散

 

項 陽氣最薄,暑入為瘧,先由肺病,桂枝白虎湯,氣分以通營衛為正治,今中焦痞阻,冷凍飲料不適,

熱邪宜清,胃陽亦須扶護,用半夏瀉心法。(熱邪痞結)半夏 川連 薑汁 茯苓 人參 枳實

 

王 汗出不解,心下有形,自按則痛,語言氣窒不爽,瘧來鼻準先寒,邪結在上,當開肺痺,醫見瘧治瘧,

焉得中病。(熱邪痞結肺痺)桂枝 杏仁 炙草 茯苓 乾薑 五味

 

又 汗少喘緩,肺病宛然,獨心下痞結不通,猶自微痛,非關誤下結胸,陷胸等法未妥,況舌白渴飲,

邪在氣分,仿仲景堅開痞。生牡蠣 黃芩 川桂枝 薑汁 花粉 炒黑蜀漆

 

又 照前方去花粉加知母草果。

又 鱉甲煎丸(一百八十粒)

 

王 舌白,不大渴,寒戰後熱,神躁欲昏,而心胸飽悶更甚,瘧系客邪,先由四肢以擾中宮,痰嗽嘔逆,

顯是肺胃體虛,邪聚閉塞不通,故神昏煩悶郁蒸,汗泄得以暫解,營衛之邪未清,寒熱漫延無已,

此和補未必中竅,按經設法為宜。白蔻仁 大杏仁 焦半夏 薑汁 黃芩 淡竹葉

 

又 寒熱,瘧邪交會中宮,邪聚必脹悶嘔逆,邪散則安舒,當心胸之間,並無停食之地,夫不正之氣為邪,

穢濁彌漫,原非形質可以攻消,苟非芳香,何以開其蒙閉之穢濁,欲少望見效,舍此捷徑,無成法可遵,

道中知否耶,牛黃丸二服。

 

樂(二九) 熱多昏譫,舌邊赤,舌心黃,煩渴,脈弱,是心經熱瘧,醫投發散消導,津劫液涸,痙厥至矣。

(心經瘧)犀角 竹葉 連翹 玄參 麥冬 銀花

 

陳 前方複瘧昏迷,此皆陽氣上冒,救逆湯去薑加芍。

又 鎮逆厥止,議養心脾營陰,乃病後治法。 人參 炙草杞子 桂圓 炒白芍 棗仁 茯神 遠志

 

某(四三) 舌白渴飲,咳嗽,寒從背起,此屬肺瘧。(肺瘧)桂枝白虎東加杏仁。

 

范 脈寸大,汗退場門渴,伏邪因新涼而發,間日瘧來,議治手太陰。

淡竹葉 大杏仁 滑石 花粉 淡黃芩 橘紅

 

金(氏) 肺瘧脘痞。 黃芩 白蔻仁 杏仁 橘紅 青蒿梗白芍

 

張(嫗) 暑風入肺成瘧。 淡黃芩 杏仁 滑石 橘紅 青蒿梗連翹

 

陳(六歲) 冷暖不調,夜熱多汗,咳嗽,忌葷腥油膩,可免疳勞,溫邪如瘧,當治手太陰。

竹葉心麥冬 粳米 飛滑石 知母 炙草

 

柳 暑濕都傷氣分,不渴多嘔,寒起四肢,熱聚心胸,乃太陰瘧也。仍宜苦辛,或佐宣解裡熱之郁。

(脾瘧) 川連 黃芩 炒半夏 枳實 白芍 薑汁 煩躁甚,另用牛黃丸一丸。

 

某 寒起嘔痰,熱久不渴,多煩,中焦之邪,仍以太陰脾法。

草果 知母 生薑 烏梅 炒半夏 桂枝木 早服鱉甲煎方。

 

葛 瘧久,舌白泄瀉,太陰脾傷,肌肉微浮,宜補中卻邪,大忌消克發散。

人參 草果 白芍 茯苓 煨老薑 炙草

 

王 脈濡,不渴,嘔痰不飢,是太陰脾瘧,當辛溫以理中焦之陽。

生于朮 半夏 草果 紫濃朴 茯苓 薑汁

 

又 太陰脾瘧,必有寒濕凝阻其運動之陽,所防久虛變幻,浮腫腹脹,人參未能多用,權以生朮代之。

但與絡方少遜,佐以通藥則無礙。生于朮 桂枝木 炒常山 茯苓 生鹿角 生薑汁

 

某(二二) 寒起四末,渴喜熱飲,屬脾瘧狀,先當溫散。杏仁 濃朴 草果仁 知母 生薑 半夏

 

金 既成間日寒熱瘧,嘔吐痰涎,其瘧邪大犯脾胃,故不飢不食,脈仍虛,舌白,治在太陰,不必攻表。

人參 半夏 草果 橘紅 黃芩 知母 薑汁

 

沈(十歲) 脈濡,寒熱,瘧日遲,腹微滿,四肢不暖,是太陰脾瘧,用露薑飲以升陽。

人參(一錢) 生薑(一錢) 露一宿,溫暖服。

 

華 用劫藥瘧止,新沐瘧來,陽弱失衛,外邪直侵入裡,証以瘧來不得汗,邪不從外解大著。

(厥陰瘧) 川桂枝 炮黑川烏 生白朮 炒黑蜀漆 全蠍濃朴 薑汁丸

 

王(五二) 暑濕傷氣,瘧久傷陰,食穀煩熱愈加,邪未盡也。

病已一月,不飢不飽,大便秘阻,仍有潮熱。全是津液暗傷,胃口不得蘇醒,甘寒清熱,佐以酸味,

胃氣稍振,清補可投。(胃陰虛)麥冬 乾首烏 烏梅肉 知母 火麻仁 生白芍

 

高 陰虛,溫瘧雖止,而腰獨痛,先理陽明胃陰,俾得安穀,再商治腎。

北沙參 麥冬 木瓜 蜜水炒知母 大麥仁 烏梅

 

周 舌白,脈小,暑邪成瘧,麻黃劫汗傷陽,遂變痙症,今痰鹹有血,右脅痛引背部,不知飢飽,當先理胃津。

大沙參 桑葉 麥冬 茯神 生扁豆 苡仁

 

楊 高年瘧,熱劫胃汁,遂不飢不飽,不食不便,渴不嗜飲,味變酸濁,藥能變胃方蘇。(胃逆不降)

人參 川連 枳實 牡蠣 淡乾薑 生薑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