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腹部保健法

 

(一)腹部宜保暖

 

古代養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

《老老恆言.安寢》說:「腰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

並主張對年老和體弱者進行「兜肚」或「肚束」保健。

 

①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蓋上絲棉(或棉花)。裝入雙層肚兜內。將兜繫於腹部即可。

②肚束:又稱為「腰彩」。即為寬約七、八寸的布繫於腰腹部。

 

曹慈山謂此法「前護腹,旁護腰,後護命門,取益良多。」

此二法均可配以有溫暖作用的藥末裝人其中,以加強溫暖腹部的作用。

 

(二)腹宜常按摩

 

腹為胃腸所屬之處,腹部按摩實際上是胃腸按摩。

故此,摩腹是歷代養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於食後進行。

《修齡要旨.起居調攝》指出:「腹宜常摩」,《養性延命錄.食誡篇》說:「食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人」。

 

摩腹的方法很多,現僅舉其中一種,具體做法是:

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相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

再逆時鐘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古人稱此為「摩臍腹」或「摩生門」。

它有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等作用。

 

五臟保健法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是中醫臟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五臟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相對恆定的重要環節。

 

因此,被稱為「生命器官」。

生命器官健全的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強,患病後也易治療和康復,保護體內重要臟器是養生保健的基本出發點。

五臟保健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通過飲食、情志、起居、環境、運動、藥物、推拿、氣功、導引等方面的調養保健,

才能達到整體攝養的目的。

 

這些方面對每一臟都是適用的,但五髒的生理又各有不同,故保健方法亦各有側重。

為了避免相互重複,本節針對五臟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特點,僅作一級性的保健方法介紹。

五勝保健的方法,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因此,要互相參考,互相補充。

 

一、心臟保健法

 

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也」。歷來都把心臟看作是人體的「中心器官」。

心臟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血脈,主神志兩個方面。心臟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與壽命。

在當代,心臟病雖然可以得到許多有效治療,但仍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心臟保健至關重要。

 

(一)「心主血脈」的保健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而,並且構成了體內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

這個系統的功能狀況直接影響著全身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脈」的保健宜從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發點有二:一是增強心臟功能,二是減輕心臟負擔。

 

1、科學配膳 

 

《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

《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指出了飲食過咸會給心臟帶來不利影響。

 

心臟飲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營養豐富,清淡多樣。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低鹽飲食。

心肌的發育和血脈運行都需要消耗高級蛋白質,要及時補充;

脂肪食品食用過多,可出現「脂肪心」,又易引起動脈硬化。

 

在飲食中宜適當食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類,並選用一些能降血脂食物,

如大豆、蘑菇、花生、生薑、大蒜、洋蔥、茶葉、酸牛奶、甲魚、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漿等;

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豬腦、豬肝、蟹黃、魚子、奶油等。

 

飲食習慣提倡混合飲食,這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較廣泛,

維生素CB6B1B2B12、微量元素鉻、錳、鎂等對於心血管保健,預防動脈硬化很有價值。

 

飲食中要適當多選食穀類、豆類、粗機米、面等,並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

低鹽飲食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處,鈉鹽食用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又易引起高血壓等,故清淡飲食為宜。

總之,科學配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2、切忌暴飲 

 

歷代養生家都主張渴而後飲,緩進飲料,反對大飲、暴飲。

因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飲料,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

因此,年高或心臟功能欠佳者,尤當注意。一般而言,每次進飲料不要超過500ml,可採取少飲多次之法。

 

3、戒過食刺激物 

 

凡刺激性食物和興奮性藥物,都會給心臟帶來一定的負擔,故應戒煙少酒,

不宜飲大量濃茶,辣椒、胡椒等物亦要適量;對於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藥物亦須慎用。

 

4、適量減肥 

 

體重過重山會加重心臟負擔。因此,青春期以後注意減少脂肪贅生,避免發胖,控制體重和減肥的方法多種多樣,

可因人而異的選擇。如運動鍛煉、飲食減肥等,就飲食而言,即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和儲存,

尤其晚餐不過量,就餐時間宜稍早,對控制體重是有意義的。

 

5、臥具適當 

 

一般而言,床頭要比床尾適當高一些,枕頭高低適度,對心臟血液迴流有益處。

心臟功能較弱者,休息時可採取半臥式,這樣可減輕心臟的負擔。

 

6、運動鍛煉 

 

經常參加運動鍛煉,可以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臟大有益處。

經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動的人強壯的多。

一般認為,太極拳、導引、氣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體操、騎自行車、爬山、游泳等,都適用於心髒的保健鍛煉,

具體運動項目要根初各自的實際情況辨證施練,中老年則不宜參加過於激烈的競技運動,

因為過於激烈,心臟負荷量太大,對心臟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結合運動鍛煉還可做按摩保健。

 

(二)「心主神志」的保健

 

心主神志的功能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血脈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神志是血脈功能的綜合反映。

情志主化分屬五臟,但總統於心,故心主神志之保健至關重要。

 

1、情志平和 

 

情志平和,則氣血宣暢,神明健旺,思考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正常。

若七月過極,則可使心神受傷。故應保持七情平和,情緒樂觀,避免過度的喜怒、憂愁等不良情緒。

尤其是大喜、暴怒直接影響心之神明,進而影響其他臟腑功能。

對於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宜保持冷靜的頭腦,既不可漫不經心,又不必操之過急,以保證穩定的心理狀態。

 

2、環境適宜 

 

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在社會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承擔與自己腦力或體力相適應的工作和學習。

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和正確對待客觀環境。

 

人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活。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說: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人與社會的聯繫不僅是物質的需求,也是精神的需要。

因此。要熱愛生活,同社會環境保持密切聯繫,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互相糾正,互相補充,保持穩定的情緒。

 

二、肝臟保健法

 

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臟調暢全身氣機,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

又是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重要器官,從亦被稱為重要的「生命器官」。

現代醫學認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和腺體,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樞紐,

還有解毒和調節水液與激素平衡的作用。

 

(��)肝臟功能的保健

 

肝主疏泄與藏血功能之間是相互聯繫、協調平衡的。

如果疏泄不及,肝氣鬱結,可致各種瘀血之病理變化;如果升泄太過,影響藏血功能,則可導致各種出血之症。

二者在保健上也是相一致的,所以合在一起介紹。

 

1、飲食保健 

 

肝的疏泄功能是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一個極重要環節,肝臟本身必需的蛋白質和糖類等,要從飲食中獲得。

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蛋類、乳類、動物肝臟、豆製品等,還應適當吸些糖。

肝臟對維生素KAC的需要量較大,故適當多食些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之類。

 

同時,還宜適當食用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高纖維食物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膽汁的分泌和排泄,

這是保護肝臟疏泄功能的一項重要挫施。

肝臟需要豐富的營養,但不宜給予太多的脂肪,否則,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

 

2、切忌嗜酒 

 

過量飲酒可引起食慾減退,造成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缺乏,發生酒精中毒,

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過量飲酒,以免損傷肝膽。

 

3、戒怒防郁 

 

人的情志調暢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反覆持久或過激的情志,都會直接影響肝的疏泄功能。

肝喜調達,在志為怒。抑鬱、暴怒最易傷肝,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旺盛的病理變化。

因此,要重視培養控制過極情緒和疏導不良情緒的能力,保持情緒暢達平和。

 

(二)肝臟防病保健

 

肝臟防病保健應著眼於兩個方面,一是預防傳染性肝炎,一是經常進行保健鍛煉,增強肝臟功能。

 

1、預防傳染性肝炎 

 

預防肝炎是保護肝臟的一項積極、主動措施。

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潔衛生,把好飲食衛生關,同時配合藥物防治。

在目前肝炎很普遍的情況下,可服用預防藥物,

如茵陳、板藍根各20g,金錢草15g,甘草10g,焦三仙各10g,大棗5枚,水煎服,一日劑,服用一周,對預防A肝有良效。

另外,避免長期大量服用損害肝臟的藥物,如氯丙嗪、磺胺、雷米封、魯米那類巴比妥製劑等,

如因治療需要,則應配合一些保肝藥物及其他綜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損傷肝臟功能。

 

2、健肝鍛煉 

 

保健肝臟的運動鍛煉的原則是動作舒展、流暢、緩慢,符合肝氣生髮、暢達的特點,

可選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氣功、導引等。

此外,亦可配合簡易的養肝保健鍛煉法,此法取右側臥,略抬高臀部的體位,緩慢做腹式呼吸動作,

連續作2030分鐘,每日作23次,有利於肝臟休息,還可防治肝臟下垂。

 

三、脾胃保健法

 

脾主運化,胃主收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

脾又主統血、生肌肉、四肢。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養生和防病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一)飲食保健

 

脾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受納、腐熟飲食,運化水谷精微,為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源和動力。

因此,飲食保健是其保健的重點。如飲食有節、飲食衛生、進食保健等等。

詳見第九章飲食養生,此不復贅。

 

(二)其他防護措施

 

脾胃的保健還要充分注意綜合護養,積極修加各種有益的健身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保證充足而良好的睡眠,生活、工作從容不迫而不過度緊張。

適應自然變化,注意腹部保暖。脾胃功能素虛者,可採用藥兜保暖,結合腹部自我按摩。

 

此外,還可採用針灸保健、氣功保健等。如在患病時,用藥要顧及脾胃。

一是在藥物之中適當配合保護脾胃之品,一是盡量避免服用損傷脾胃的藥物。

例如,阿斯匹林、水楊酸製劑、保泰松、消炎痛、紅霉素、利血平、激素等能引起潰瘍,宜少用或慎用。

 

四、肺臟保健法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

中醫認為,肺為五臟之華蓋,稱為「嬌臟」,是非常嬌弱的臟器。

肺在呼吸過程中,與外界直接相通,外界的冷暖變化和各種致病微生物、灰塵等有害因素,都時刻影晌著肺臟,

肺臟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退化,則更易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襲。

因此,肺臟保健食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抗衰防老的重要環節。

 

(一)「肺主氣、司呼吸」的保健

 

肺臟主司,調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呼濁吸清,吐故納新,從而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保護肺臟健康,首先應盡量避免吸入空氣中的雜質和有毒氣體。

例如:二氧化矽、媒塵、棉紗纖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氣、甲醛,有機磷農藥等等,

這些有毒物、有害物質吸入過多,則可引起肺部病變和全身病變。

 

因此,要積極預防和控制空氣污染,改善勞動環境、居住環境、居室環境,對灰塵多的環境進行「靜化」處理,

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預防措施,如防塵器、防塵口罩、通風設備等,多呼吸新鮮空氣,

吸煙者要下決心戒煙,對肺臟保護是很有好處的。

 

此外,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積極參加運動鍛煉。

如早晚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做廣播體操、呼吸體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可有效地增強體質,改善心肺功能。

同時,經常訓練腹式呼吸以代替胸式呼吸,每次持續510分鐘,可以增強膈肌、腹隊和下胸肌活動,

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減少殘氣量,從而改善肺功能。

 

(二)「肺主宣發和肅降」的保健

 

肺的宣發和肅降,是新陳代謝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反相成的。

一旦二者功能失去協調,就會發生種種病變。因此,保護協調肺的宣降功能,對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1、注意飲食宜忌 

 

肺臟保健要少吃辛辣辛味,宜淡食少鹽忌咸;飲食切勿過寒過熱,尤其是寒涼飲冷。

《內經》早就有「大飲則氣逆」和「形寒飲冷則傷肺」之明誡。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合理調攝,切不可貪涼飲冷。

 

2、防寒保暖 

 

寒冷季節或氣溫突變時,最易患感冒,誘發支氣管炎。

因此,要適應自然,防寒保暖。隨氣溫變化而隨時增減衣服,汗出之時要避風。

室內溫、濕度要適宜,通風良好,但不宜直接吹風。胸宜常護,背宜常暖,暖則肺氣不傷。

 

3、耐寒鍛煉 

 

耐寒鍛煉的目的,在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

具體方法可採用冷水浴面,空氣浴和健鼻的保健。實踐證明,效果頗佳。

 

4、疾病防治 

 

積極預防感冒是有效方法之一。

患有發作性呼吸系統疾病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在氣溫變化時,大的節氣交接前,

尤應做好預防促健和治療措施,以免誘發舊疾或加重病情。

 

此外,可用「冬病夏治」之法。

在夏季末發病之時,採用方藥或針灸固本扶正之法,增強抵抗力,到了冬季就可少發病,或不發病。

 

五、腎臟保健法

 

腎藏精,主命門之火,主生殖和生長發育,為「先天之本」,腎又主水、主納氣,調節水液代謝,

故腎稱為水火之臟,內寓元陰元陽。

 

腎臟功能包括了生殖系統、部分內分泌、呼吸、神經、免疫、運動等系統的功能,

腎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生、長、壯、老、已整個生命活動過程。

 

現代醫學認為,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對調節體內的水與電解質和排泄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物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增強腎臟功能,是強身抗老的重要一環。

 

(一)「腎主藏精」的保健

 

腎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腎中精氣,是生命活動之本,是腎陰、腎陽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因此,對「腎主藏精」功能的合理保健,對預防疾病,防止衰老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飲食保健 

 

腎臟本身需要較大量的蛋白質和糖類,有利於腎臟的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的食物。

高脂和高膽固醇飲食易產生腎動脈硬化,使腎臟萎縮變性,高鹽飲食影響水液代謝。

常選用的食品,如瘦肉、魚類、豆製品、蘑菇、水果、蔬菜、冬瓜、西瓜、綠豆、赤小豆等。

另外,適當配用一些鹼性食物,可以緩和代謝性酸性產物的刺激,有益腎臟保健。

 

2、節慾保精 

 

精為人身三寶之一,保精是強身的重要環節。

在未婚之前要防止「手淫」,既婚則需節慾,絕不可放縱性慾。

自古就有「強力入房則傷腎」之說。

 

所謂傷腎實由失精過多引起,因此,節慾保精,是強腎的重要方法之一。

詳見第十章房事養生。

 

3、藥餌保健 

 

體質虛弱者,可根據具體情況,輔以藥物保健。

腎陽虛者,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單味藥如鹿茸、海馬、紫河車、巴戟天、冬蟲夏草、核桃肉、肉蓯蓉等。

腎陰虛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單味藥如枸杞子、櫧實子、龜、鱉等。

陰陽兩虛者,可選用全鹿丸、二仙湯等,單味藥如何首烏、山藥、黑芝麻等。

藥物保健的要求,應做到陰陽協調,不可偏執。

 

(二)「腎主水液」的保健

 

人體內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三焦、腎等臟腑共同完成的,但腎的氣化功能起著主宰作用。

特別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與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

若「腎主水液」的功能發生障礙,則可引起多種病理變化。

可見,腎臟主水功能對維持機體健康是很重要的。

 

1、保持小便通暢 

 

小便通暢,在維持體內水液代謝平衡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小便代謝障礙,會增加腎盂和腎實質發炎的機會,還可發生尿中毒或其它疾病。

因此,要積極防治影響小便功能的疾患。

服用某些易結晶的藥物,加磺胺類藥物,宜多喝水,並同時服用蘇打,使尿液變成鹼性,以免沉澱結晶。

 

2、預防腎臟感染 

 

防止腎臟感染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防止逆行性尿道感染,方法是講衛生,適當多喝水;

二是防止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的途徑感染腎臟。

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如對扁桃腺炎、齲齒、鼻竇炎、瘡癤,皮膚膿腫、結核病等,

必須及時防治,以免引起腎臟感染。

 

(三)其他防保措施

腎臟保健,尚需注意以下幾點:

 

1、慎用損害腎臟的藥物 

 

有些藥物對腎臟有損害,

如二氯化汞、四氯化碳、巴比妥類、磺胺製劑、多粘菌素、先鋒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灰黃黴素、鏈黴素等等,

這些藥宜慎用。非用不可時,應採取短期少量或適當配伍,以免損傷腎功能。

此外,已患腎炎者,應積極防治。患過敏性紫瘢、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膠原性疾病時,應及時加強對腎臟的保護措施。

 

2、運動保健 

 

積極參加各項運動鍛煉,對強腎健身頗為有益。

同時,還需結合對腎臟有特殊作用的按摩保健。例如,腰部按摩法。此外,腰部熱敷與腹壓按摩法亦可採用。

 

腰部熱敷:取仰臥位。

用熱水袋墊於腰部,仰臥3040分鐘,使腰部有溫熱感。

此法可鬆弛腰部肌肉,溫養腎臟,增加腎血流量,每日可做12次。

腹壓按摩腎臟:取坐位,吸氣之後用力憋氣35秒,同時收縮腹肌增加腹部壓力,如此反覆有節奏地進行鍛煉。

此法利用腹壓的升高和降低來擠壓按摩腎臟,對腎臟是一種具有節奏性的衝擊,有補腎固精、通經活血之效。

 

因時養生

 

因時養生,就是按照時令節氣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養生手段保證健康長壽的方法。

這種「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是中國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因時養生的原則

 

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易.繫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

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直接影響萬物的榮枯生死,人們如果能順從天氣的變化,

就能保全「生氣」,延年益壽,否則就會生病或夭折。

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四時陰陽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簡要告訴人們,四時陰陽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為萬物之根本。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乃是順應四時陰陽變化的養生之道的關鍵。

所謂春夏養陽,即養生養長;秋冬養陰,即養收養藏。

 

春夏兩季,天氣由寒轉曖,由暖轉暑。

是人體陽氣生長之時,故應以調養陽氣為主;

秋冬兩季,氣候逐漸變涼,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建立在陰陽互根規律基礎之上的養生防病的積極措施。

 

��如張景岳所說:「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

所以古人春夏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其陽,以致秋冬多患病泄,此陰脫之為病也。

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慾過度傷此陰氣,以及春夏多患火症,此陽盛之為病也」。

所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寓防於養,是因時養生法中的一項積極主動的養生原則。

 

二、春捂秋凍

 

春季,陽氣初生而未盛,陰氣始減而未衰。

故春時人體肌表雖應氣候轉暖而開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對較差,為防春寒,氣溫驟降。

此時,必須注意保暖,禦寒,有如保護初生的幼芽,使陽氣不致受到傷害,逐漸得以強盛,這就是「春捂」的道理。

 

秋天,則是氣候由熱轉寒的時候,人體肌表亦處於疏泄與緻密交替之際。

此時,陰氣初生而未盛,陽氣始減而未衰,故氣溫開始逐漸降低,人體陽氣亦開始收斂,為冬時藏精創造條件。

故不宜一下子添衣過多,以免妨礙陽氣的收斂,此時若能適當地接受一些冷空氣的刺激,

不但有利於肌表之緻密和陽氣的潛藏,對人體的應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強。

所以,秋天宜「凍」。可見,「春捂」「秋凍」的道理,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一脈相承的。

 

三、慎避虛邪

 

人體適應氣候變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力,畢竟有一定限度。

尤其在天氣劇變,出現反常氣候之時,更容易感邪發病。

因此,人們在因時養護正氣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對外邪的審識避忌。

只有這樣,兩者相輔相成,才會收到如期的成效。

 

《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這裡所謂的「八正」,又稱「八紀」,就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氣。

它是季節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天有所變,人有所應,故節氣前後,氣候變化對人的新陳代謝也有一定影響。

體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節時刻感到不適,或者發病甚至死亡。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母」之說。

把「八紀」作為天地間萬物得以生長的根本條件之一,足見節氣對人體影響的重要。

因而,注意交節變化,慎避虛邪也是四時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春季養生

 

春三月,從立春對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春為四時首,萬象更新之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歸大地,陽氣升發,冰雪消融,蟄蟲蘇醒。自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所以,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一、精神養生

 

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故春季養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對於自然萬物要「生而勿殺,於而勿奪,賞而不罰」

(《四氣調神大論》),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和高尚品德。

 

所以,春季「禁伐木,毋覆巢殺胎夭」((淮南子.時則訓》),被古代帝王視作行政命令的重要內容之一。

而歷代養生家則一致認為,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應該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

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氣,以利春陽生髮之機。

 

二、起居調養

 

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表,皮膚腠理逐漸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反覺睏倦,

故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之說,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

然而,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生髮。

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

在庭院或場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懶思眠的狀態,以助生陽之氣升發。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極易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加之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

所以,春天不宜頓去棉衣。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減脫冬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

為此,《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

《老老恆言》亦云:「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凡此皆經驗之談,足供春時養生者參考。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