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面積3,968平方千米(1998年),原為古雲夢大澤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
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
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
由於泥沙淤塞、圍墾造田,洞庭湖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裡湖等幾部分。
湖泊概述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于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
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來隨著湖面縮減已退為第三大湖)。
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4口(1958年堵塞調弦口)引江水來匯,
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分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
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氾濫成災。
由於4水和4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
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1890年為5,400平方公里,1932年為4,700平方公里,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
現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
水位變幅達13.6公洞庭湖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稱。
生態特徵:
洞庭湖水質比較清潔,富營養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隨雨水人湖,
是污染物質進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是SO、Co、NoX以及煙塵,
有害有毒物質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
洞庭湖是我國主洞庭湖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
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鯰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
漁獲量在15000-30500噸,主要經濟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鯽、赤眼鱒。
形態描述:
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
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
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
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 |
![]() |
淒美傳說 (柳毅傳書 的神話故事的原始版本)
相傳,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無際的八百里平川。平原上住著一戶卿家
洞庭湖財主,擁有萬貫家財,良田千頃,九進大宅院,樓高三層,氣派無比。老兩口有一雙兒女。
卿家四口都是愛才如命的吝嗇鬼,財主婆的心腸更是歹毒無比。由於卿家為人狠毒,聲名狼藉,遠近鄉民無不恨之入骨。
卿家雖然富足無比,但老兩口卻有一樁心事未能了卻。
那就是他們的男兒早已及冠,女兒已到二八妙齡,都還沒有成親。
一年秋天,天高氣爽,柳絲垂金。一天,忽見天上出現五色彩雲,從雲端裡飄飄然下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帶著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來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滿地坪黃燦燦的包穀,一盤盤白鮮鮮的薏米,
喜笑顏開地對老翁說:“爺爺,這戶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瑪瑙用鬥盤曬,金錢糧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
老人點頭笑了。
![]() |
![]() |
姑娘又說:“爺爺,我就在這裡安家落戶吧!”。“好咯,就在這裡住下吧!”
原來,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和東海龍王的三公主!只因三公主到天庭拜見玉皇大帝時,失手摔破了一隻淩冰碗,
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領她來到凡間受苦受難。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樣,進到卿家宅院裡去了。
卿財主見走進來一個白髮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連忙問道:“請問長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處?”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東海人氏,兒子兒媳婦早年病故,膝下只有這個孫女。
她叫三姑,今年芳齡十六,讀過詩書,會理家務,通情達理。
早聞員外令郎聰穎過人,因故還未婚配,今我特意將孫女帶來相許,不知員外您意下如何呀?”
卿財主聽了,口裡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到心裡去了。
忙招呼落座,喚侍人前來敬茶。自己跑到後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 |
![]() |
財主婆來到客廳,見了三公主,不覺動了心意。
對太白金星說:“好吧,老爺爺!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黃道吉日,就讓他倆成親吧!”
當夜,卿家張燈結綵,鼓樂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與卿家公子拜過天地,入了洞房。
太白金星喝過喜酒,見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回天庭複旨去了。
按照當地的風俗,新娘過門三日之後就要下廚做飯,侍奉公婆和丈夫。
第四日淩晨,三公主早早起來做飯。她來到廚房,只見裡面黑咕隆咚,便點亮油燈,準備吹火。
但是爐堂沒有柴草,水缸裡沒有水,油鹽罎子裡沒有油鹽,米桶裡只有一點發黃的黴米。
三公主看了不覺得驚訝不已:卿家如此富足,為何廚房裡這般模樣呢?也許是卿家故意給自己出的難題吧?
她只好到菜園裡摘些鮮綠的青菜,去河裡撈些肥美的魚蝦,從集鎮上買來肉、油鹽和乾柴。
![]() |
![]() |
不一會,炒出來一盤盤熱氣騰騰、色鮮味香的佳餚。炒好之後,她先嘗了嘗,味道怎麼是苦苦的呢?
她不得其解。廳堂裡的人正等著上菜咧!情急之時三公主突然打了一個噴嚏,
鼻涕和唾沫星子飛灑到了幾個菜盤子裡去了。
開飯了,三公主擺上滿滿的一桌菜,全家人圍坐下來,喝酒吃菜,非常高興。
都誇三公主炒菜的手藝高強,大家都喜歡吃。只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間一不吃飯,又不吭聲,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她娘夾起一大片肉給她,她卻伸手一拍,“啪”的一聲,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臉上。
財主婆氣得要死,破口大駡道:
“你這個小賤人,為娘的好意心疼你,給你吃好的,你卻不識抬舉,哼!看我怎麼收拾你!”
“媽,對不起咯!”小姑子嚕起嘴巴,撒起嬌來。她奏近娘的耳朵說了幾句耳語。
原來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來偷看新嫂子做飯。她把黃連悄悄地放進了要炒的菜裡。
後來還看見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噴嚏。
財主婆聽了,臉上的橫肉氣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劈劈啪啪”一陣聲響,碟碗杯羹打得滿屋子都是。
三公主嚇得戰戰兢兢,連忙蹲地撿拾餐具。財主婆操起一塊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頭蓋腦地打過來。
口裡罵道:“你這個該死的賤貨,快給我滾出去!”三公主邊哭邊望著丈夫,希望討個情面。
誰知他不但不阻止母親,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氣得怒火中燒,眼淚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來了,涼風瑟瑟,冷雨淒淒,三姑趕著羊群上山,有氣無力地甩著羊鞭子,洞庭湖想起遠在東海的龍王父親。
心裡在喊道:“父親啊,你是否知道女兒在這裡受盡了折磨和苦難?”一邊趕著羊群,一邊唱著《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頭前走,奴在後面泣聲聲。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發嫩蓀;綿羊不吃東山草,要趕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書擺上海龍宮;奴家本是龍王女,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綿羊晚績紗;日漸放羊三百隻,晚績麻紗八兩八。
五月放羊是端陽,蚊蟲跳蚤鬧忙忙;輕輕把奴咬一口,猶如快刀刺肝腸。
六月放羊熱烘烘,天上太陽曬死人;曬得綿羊無處躲,曬得奴家臉通紅。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績;粗的績得頭絲大,細的績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淚雙流;秤桿打來猶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陽,可恨么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將奴打,血跡斑斑遍體傷。
十月放羊是立冬,門前吹起冷霜風;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11月放羊雪滿天,夫蓋棉被下墊氈;蓋了幾層還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12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稟告天;雙膝跪在塵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來到後山,一位書生打扮的人與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舉止端莊。
他見三公主淚水漣漣,上前探問道:“姑娘有何苦楚?”
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從何處來,要往何處?
若是公子前往東海方向,請為奴家捎帶書信一封如何?”
原來,這位書生就是太白金星派來看望三姑的仙童。(後來演變成柳毅傳書的板本)
三公主隨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實情對書生詳細地說了一遍,千託付,萬叮嚀,
請仙童親自把口信帶到龍王老子那裡,好讓龍王派人來火速搭救自己。
怕沒有憑證,三公主順手撕下一片羅裙,咬破手指,親自給父親寫下一封血書。
血書上寫道:急急拜上海龍君,跪寫血書稟父親;女兒辭別來凡間,受盡苦楚訴真情。
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惡,牛頭馬臉克奴身。
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紅雲駕天庭;一封家書寫到此,交與相公帶海門。
再拜父親來救我,女兒在此等佳音。
![]() |
![]() |
三公主把血書塞在為父親做的壽鞋裡面,託付相公一併帶去,還把去龍宮的路徑告訴了公子哥。
公子辭別三公主,即刻向東邊飄飛而去了。送別書生,天色漸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來。
三公主趕著羊群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回趕。
淚水和著雨水從臉上流到口邊,鹹澀難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編的《收羊歌》來: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轉身。望見日頭才落土,奴家怕進卿家門。
二月收羊百花開,丈夫無故罵起來。人人都有姐和妹,怎麼把我當奴才!
三月收羊雨紛紛,泥深路滑實難行。既無蓑衣並斗笠,無情大雨滿頭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間短來日間長。羊兒喜得吃飽草,苦了奴家餓肚腸。
五月收羊端午節,長工師傅把氣歇。大時大節不許閑,公婆還說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陽曬得奴可憐。口幹舌枯無茶飲,心裡燜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門進屋把羊收。公婆大罵回家早,拳打腳踢淚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腸好,公婆面前幫說情。
九月收羊菊花黃,百草枯焦羊不嘗。姑子罵我養瘦了,哪來此等懶婆娘!
十月收羊小陽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爛風霜冷,遍身凍得紫裡紅。
11月收羊雪花飛,羊羔走散收不回。公婆安睡夢鄉裡,唯有奴家不得歸。
12月收羊水結冰,百般苦楚數不清。修書拜託相公去,報與爹爹救奴身。
且說東海龍王,自從三公主觸犯玉帝被貶罰人間受苦之後,時時刻刻都把三公主記在心裡。
這天只聽得門外蝦兵蟹將傳報,說遠方來人,還帶有三公主的禮物與信劄。
龍王大喜,傳旨進見。送信人見過龍王,獻上三公主托帶的信劄禮物,述說了三公主在人間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海龍王接過女兒送來的壽鞋一穿,只覺得鞋底下有針紮肉。揭開鞋墊一看,內有三公主血書一封,
不覺老淚縱橫,龍顏大怒道:“那家這麼惡毒,膽敢如此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負到寡王頭上來了!”。
不由大聲喝道:“蝦兵蟹將們聽旨啦!給我血洗卿家!
“大王且慢”忽然聽見有人進諫勸阻,龍王一看不是別人,乃老將龜將軍也。
龍王問道:“老將軍有何高見?”
龜將軍拱手回答道:“現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動干戈,恐有誤傷公主。
依小人之見,不妨請大王先派一將跟隨來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虛實,再計議懲罰措施。”
龍王認為言之有理,便派禦弟青龍隨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從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兒暗中盯梢。
一天,小姑見來了兩條漢子,一個是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個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家裡,把剛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
老婆子聽後大發雷霆:“這個賤婆娘還敢勾引漢子,這還了得!”老婆子一邊吩咐家人去查問,
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漢子,一邊召集家裡男工役女四處設卡阻止外人進入。
可是幾十號人查遍了九進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間大房子,就是不見外人的蹤影。
![]() |
![]() |
卿家老婆子來到廚房查看,只見大水缸裡水波蕩漾,有兩隻牛角似的東西伸出水面,老婆子好生奇怪,
上前一摸,只見角叉一拱,一條大青龍張牙舞爪地從大水缸裡躍了出來,嚇得老婆子“哎呀”一聲,癱倒在地。
大青龍頭一伸,尾一擺,一綹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著,“轟隆”一聲巨響,地裂天崩了……
原來,那水缸裡的兩隻角杈就是東海龍王禦弟——青龍王的兩隻彎角。當他查明卿家的罪惡之後,即刻懲罰罪人。
接著又是一聲巨響,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貧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個卿家院落連同方圓八百里的平地,
統統陷落下去,成為了煙波浩淼、深不可測的大湖泊,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據說這天是農曆二月十二日,是龍王為三公主報仇雪恨的日子——“龍抬頭”的日子,
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來,當地人民就把二月十二日定為龍的紀念日,
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紀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洞庭湖景點
君山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
傳說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於山頂”。
這浪漫神話傳說,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
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古稱湘山、洞庭山山、因堯女湘君所遊處而得名,面積0.96平方公里,位於岳陽市西南12公里的東洞庭湖中,
與岳陽樓遙遙相望,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君山素以“集奇撮勝”之地著稱。
這裡,湖光因山色生勝,風景與名勝爭妙:
奇景異物洞庭秋月、君山銀針、湘妃竹、金龜,和鑄鼎台、秦皇印、酒香亭、柳毅井、飛來鐘等文物古跡,名動天下。
龍涎井
在飛來鐘下麵有有一口龍涎井。異說到龍涎井,其由來已久。
因為君山地形酷似烏龍臥水,龍涎井前方為龍口,張口向南,兩邊鉗形山嘴,岩壁拱護,
為龍的上、下齶,中間的小山為龍舌頭,山勢平舒,形態逼真,此山因此得名。
龍舌山下有一口井,相傳這裡的井水清澈純淨,四時不涸,是龍舌頭上面一點點滴下的涎水,故稱“龍涎井”。
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雅名,對君山的地形作了形神畢現的生動概括。
據傳,當年湘妃尋夫至君山,口渴異常。她們對愛情的忠貞感動了洞庭湖中的烏龍。
烏龍化著一座小山,張開雙齶,伸出舌頭,讓龍涎滴出,滴在山角下,化成一口古井。
湘妃見到古井,飽喝了一頓井中仙甜的龍涎。頓覺精神振著。
後來,湘妃投湖,烏龍悲傷過度,化為一座小山,如今,龍涎井就座落在這座山下。
![]() |
![]() |
柳毅井
柳毅井,亦稱桔井。它位於君山龍口內的龍舌的根部。
據《隆慶嶽州府志》記載:“巴陵(今岳陽市)則有邕湖井及巴蛇、羅漢、秦皇諸井,而井之著者,
又曰'柳毅'井旁有古桔一珠,大“五六圍”,枝幹奇古。《縣誌》又說:
桔井“相傳為柳傳書之處(入龍宮之門)。井入口丈許,有片石作底,鑿數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測。”
過去,崇聖祠有個老和尚作過試驗,用半斤絲線,一端系上銅錢吊下井去,絲線放完了,還未探到井底。
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樹,故此井又名“桔井”。井旁的桔樹雖已不復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遠在民間傳頌。
歷史變遷
史載,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本為華夏第一大淡水湖。
當時的雲夢澤橫亙于湘鄂兩省間,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故司馬相如 《子虛賦》有“雲夢者八九百里”之說。
後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稱之為洞庭湖。
![]() |
![]() |
歷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質史上雖與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同屬於“江漢——洞庭凹陷”,
但在歷史時期,它是作為一個獨自的水系而存在和發展的,並不屬於古雲夢澤的範圍。
《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裡,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
《莊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稱洞庭為平野。
說明當時湘、沅、澧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與長江交匯,
洞庭湖地區還只是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只是後來環繞君山的所謂“洞府之庭”形成了一個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稱。
1957 年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楚懷王六年(前323 年)制“鄂君啟節”,
所述舟節西南水路銘文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
從舟節銘文水流交匯不及入湖來看,與《山海經》、《莊子》所載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致的。
《水經》記載:澧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于江”;沅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于江”;
湘水“又北過下雋縣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資水“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于江也”。
說明在君山西南的資、沅二水交匯處,有湖泊的存在。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當即指此湖。
只是由於那時這一夾在沅、資二水之間的湖泊水體很小,尚未為人所注意,
因而《尚書》《周禮》《爾雅》《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澤藪之內。
東晉以後洞庭湖的逐漸擴展
東晉、南朝之際,隨著荊江內陸三角洲的擴展和雲夢澤的日趨萎縮,以及荊江江陵河段金堤的興築,強盛的長江來水,
向荊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華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帶,進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澤平原,從而形成為一片煙波浩瀚的巨澤。
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擴展的這一巨大變化。
他指出湘、資、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會大江”。
並雲“湖水廣圓五百餘裡,日月若出沒於其中”。盛弘之在《荊州記》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繪:
“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青草為洞庭湖的通稱。
歷史時期洞庭湖區一直處於緩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荊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區,
很少受到長江泥沙淤積的影響。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面進一步向西擴展,號稱“八百里洞庭”。
《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里”的記載。
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洞庭湖》詩中描寫: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可見其湖面的遼闊及氣勢的雄偉。
明、清之際,洞庭湖的面積繼續有所擴展。明嘉靖、隆慶(1522—1572年)年間,
張居正為了保護在湖北安陸的“顯陵”以及他自己家鄉江陵的安全,採取“舍南救北”的方針,
在荊江北岸築起黃檀長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長江水沙多由荊南排入洞庭湖區,
在湖底淤高而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斷擴展,逐漸有西洞庭湖與南洞庭湖的形成。
於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八九百里,龍陽(今漢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
這一洞庭湖向西南擴展的形勢,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1821—1850 年)。
其時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今常德)、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
凡四府一州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沒其中”。這是洞庭湖的全盛時期。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日趨萎縮中的洞庭湖
清咸豐二年(1852 年)及同治十二年(1873
年),荊江南岸相繼發生藕池及松滋決口,加上原有太平、調弦兩口,
形成四口分流局面,荊江泥沙大量輸入洞庭湖。這使湖區沉積量遠遠超過湖盆構造下沉量。
一百多年來,湖泊正經歷著自然葑淤消亡的過程。而由於泥沙的淤積和盲目的圍墾使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
原來位於湖濱的常德、澧縣、安鄉、益陽等城市,現在距湖遠的已有十餘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
湖區面積已縮小到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本來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的洞庭湖,現已小於鄱陽湖,而退居到第二位。
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 |
![]() |
發育過程
先秦─漢晉時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斷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縮小,湖區邊緣出現洲灘與分隔的湖群。
西元4∼19世紀,洞庭湖繼續緩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長江分流南下影響,洞庭湖一直向東擴展,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洞庭湖到達全盛時期,周極400餘公里,洪水湖面達6000餘平方公里。
百餘年來,長江數次大水往南潰決,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挾帶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縮,
現有水域不及全盛時期之半。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旅遊
洞庭湖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
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麼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在東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
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
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
這裡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遊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
又可暢遊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
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
現有古跡二妃墓 、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鐘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
這裡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環境災害
2007年6月下旬以來,棲息在洞庭湖區400多萬畝湖洲中的約20億隻東方田鼠,隨著水位上漲部分內遷。
它們四處打洞,嚴重威脅湖南省22個縣市區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萬畝稻田。
據粗略統計,從6月21日-24日,災區共捕殺90多噸老鼠約225萬隻。
7月11日湖南召開新聞發佈會,宣告鼠害勢頭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分洪工程
1950年冬經毛澤東批准,由湖北、湖南兩省承擔,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開工,
參加工程的工農兵群眾達30萬人,經過3個月的奮戰,到6月20日全部竣工。
整個工程包括在荊江以南,安鄉以北,虎渡河以東,920多平方公里的地區,建築了一個大型水庫(蓄洪區);
在水庫北端太平口地帶,建築了一座長達1054米的進洪閘;在水庫南端的黃山頭地帶,建築了一座長達3360米的節制閘;
在水庫的四周建築了一道圍堤,包括安鄉河北堤,黃天湖新堤,虎渡河東堤等等,
在荊江北岸對長達133公里的荊江大堤進行培養加固工作。
荊江分洪工程竣工後,水庫(蓄洪區)可容納洪水60億立方米,使江漢平原300萬人民、
800萬畝良田免遭洪水災害,每年30多億斤稻穀和1.2億多斤棉花生產得到保障。
同時能保證長江航運暢通,便利東西物資交流,特別是在湘、資、沅、澧四水同時漲水時,
扼止長江洪水經虎渡河流入洞庭湖,在分洪時,可減少長江由四口流入洞庭湖的洪量,減少了洪水對洞庭湖的威脅。
洞庭湖濕地
重要價值:1維持生物多樣性;2調蓄洪水;3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4航運;5旅遊觀光
保護濕地:退耕護岸林,封山育林,退田還湖,平緩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幹堤,疏溹河道
文化遺跡
據考古發掘表明,我們的祖先在洞庭湖活動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大約1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並經歷了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保留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史跡。
澧縣雞公壋舊石器遺址、洞庭湖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華容車站山新石器遺址等,
都是洞庭湖5000年來人類歷史發展的佐證,是長江流城古文明的象徵。
|
![]() |
![]() |
![]() |
(一)澧縣雞公壋舊石器遺址及其文化遺存
1979年底,湖南澧縣文物所考古工作者,在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了澧縣雞公壋舊石器遺址。
為了探明雞公壋舊石器出土的準確地層,其文化的內涵和基本面貌,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撥專款對其進行了發掘,獲得了可喜的豐收。
發掘和採集到的石片、刮削器、石錘、石球、尖狀器、砍砸器等舊石器200多件,
這些成果說明,從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洞庭湖區澧水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經走出洞穴來到平原地區。
考古工作者認為,雞公壋地層屬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距今約10萬年。
從而證實了10多萬年業,洞庭湖區一直有人類棲息和活動。
在長期以來舊石器考古報導和著作中,洞庭湖區屬一空白地帶,
如今,這種“洞庭湖區上古代杳無人煙”的成見被徹底推翻。
![]() |
![]() |
(二)洞庭湖區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在洞庭湖區的常德、安鄉、澧縣、臨澧、石門、益陽、岳陽、華容等縣,發現了數十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這些遺址都座落在土地肥美,利於種植,離洞庭湖近,而又可以免除水患的河谷階地上。
經過考古發掘的有湯家崗、三元宮、車軲山和王家崗等數處,
就其文化內涵來說,大致經歷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長江中游龍山文化,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湯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
湯家崗遺址在安鄉縣城北26公里,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處有2米,
是目前我省時代較早而且重要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978年冬,清理了幾個灰坑和12座墓葬,
以及一處房屋建築遺跡的局部。這裡出土了較多的彩陶殘片,在泥質紅陶上摩光,施陶衣,然後繪黑彩。
彩繪紋飾有平行條紋、草葉紋、漩渦紋等。
在下層地層和墓葬中出土有白陶,它的質地細膩,顏色白淨,器形基本上都是圈足盤類,
腹部和圈往往戳印和模印變化多樣的複雜圖案及折曲紋、波浪紋。這些垂障紋等。
有一件白陶盤底部飾有整齊的八角星形紋。這些花紋各單元之間佈局均勻,無重疊、挪動、錯位和缺環現象;
在陰紋部分,有每釐米7個到8個密度的小方格地紋。因此,這很可能是採用了模印(或分段模印)的工藝。
這是湖南省發現的模印工藝的最早實例。有一件白陶盤,主要裝飾帶有後代青銅器上的夔紋,
共13個單元,其中兩個單元較短,似制模時因計算差錯而採取的填補措施。
這些原始的夔紋,線條規整光潔,類似淺浮雕,給人以渾厚的感覺,確是古代工藝的精品。
在灰坑中,發現有一個雕塑的紅陶猴頭,面部和五官雕得分外細緻,活現了猴子的形態,
可見當時的藝術水準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據考證,湯家崗遺址的出土物屬較單純的大溪文化的遺存,它的最下層為大溪文化早期遺物,
估計距今有6500年左右的歷史了。
![]() |
![]() |
![]() |
三元宮新石器時代遺址:
三元宮遺址在澧縣城北16公里,洞庭湖沉積區——澧陽平原的聞北邊緣,遺址範圍約2萬多平方米。
1974年冬,湖南省博物館主持了這裡的正式發掘。大部分探方全是大溪文化地層。
在遺址的西部邊緣有氏族公共墓地,所清理的23座墓,時代從屈家嶺文化早期到屈家嶺文化晚期。
這裡湖南對新石器時代遺址較大面積發掘的第一次。
三元宮遺址出土的大溪文化遺物與江漢平原如長江三峽內同時期遺址基本接近。
出土的陶器大多是泥質的粗泥紅陶,表面打磨光亮後上紅色陶衣,器內往往刷成光亮的黑色。
器類多環底器、罐、甕、釜、鍋、器蓋、器座等。其中一件紅陶大鍋,口徑達68釐米,是原始社會居民共同生活的物證。
遺址出土的彩陶片,多是紅地上黑彩,花紋多漩渦紋。錐點紋空心陶球,內藏小石子,搖動有聲,似是兒童玩具。
這種陶球,是大溪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中富有特色的物品。
由於時代久遠,墓葬中除一座還保留下頷骨外,其餘的骨架均蕩然無存。隨葬品多為黑色和灰色的泥質陶器。
在屈家嶺文化早期的墓葬中隨葬品小型明器鼎、甑、直壁碗、簋形器、小口長頸壺等。
在屈家嶺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多隨葬雙腹豆、盂、壺等。
墓葬中隨葬的石器,磨制精細,其中有一件扁平穿孔石鏟,表面十分光滑。
華容車軲山新石器遺址:
1982年至1983年冬,岳陽地區文物工作隊、湖南省博物館在東洞庭湖西岸華容縣三封鄉華家村先後
進行了兩次發掘工作,開掘5m×5m探方18個,探溝2條,清理墓葬383座,出土文物數以千件。
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在遺址發現有豐富的文化遺物。
其分佈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東部是制陶區,陶器型制多樣,有鼎、釜、罐、簋、豆、碗、壺、杯、以及陶塑人、陶塑鳥等原始工藝品。
這些出土陶器具有很濃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彩陶與白陶藝術的裝飾藝術更獨具一格。
中部偏南是居住區,發現有房屋基礎3座,為方形、長方形臺式建築;在大溪文化層的窖穴中發現有大米的炭化物遺存。
西南邊沿為氏族公共墓地。這些墓葬密集重疊,方向基本一致,葬式基本相同,有成組的隨葬物。
在M16墓中出土成套的酒器,在女性墓中普遍有陶紡輪、頸佩玉璜、手戴玉鐲、陶鐲等,
表明車軲山的先民們愛好裝飾。男性墓中有石生產工具,石器多通體磨光的生產工具,
器型有斧、錛、鏟、鑿、刀、鏃、網墜等。這些隨葬物中發現了刻劃符號、記事圖像和幾何學、數學的概念。
車軲山遺址出土文物研究表明,
自下而上有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年代距今約6500-4000年。這些先民創造的物質文化,對研究長江中游、
洞庭湖區原始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進一步證明了長江中游、洞庭湖區同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源地之一。
洞庭特產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經濟魚類有鯉、草、鮊、鰱、鱅、鯿、鱤、鱭、青魚等。
銀魚是它的名產。貝類資源也很豐富,達40餘種。此外湖區盛產的苧麻、君山茶和湘蓮,名譽中外。
洞庭湖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
湖區面積雖只占湖南全省面積的1/17,但糧食產量卻占到全省產量的1/6,棉花產量占全省產量的一半以上,
水產品產量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因此,它對湖南省的農業生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銀魚 洞庭湖裡出產的銀魚色白肉嫩,肥腴味美,是具有很強滋補作用的美味菜肴。
君山銀針茶 產於洞庭湖的君山一帶,沏泡後,芽尖豎立杯底,宛如嫩筍出土,香氣清爽,回味甘醇。
紙扇和羽毛扇 岳陽紙扇骨小紙薄而透明,一把紙扇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製成;
羽毛扇是用洞庭野雁等鳥類的羽毛製成的。現在,岳陽扇有250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