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
簡介
南海觀音普陀山[1]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
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宮,雲霧繚繞。
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
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稱的名山,
普陀山這座海山,充分顯示著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
山海相連,顯得更加秀麗雄偉。
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
其宗教活動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 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 並迅速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傳至東南亞及日、韓等國。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禪院、128茅蓬,僧眾數千。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
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
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於舟山市。
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現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
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
普陀山三寺: 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三寶: 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
普陀山三石: 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聖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聲、朝陽湧日、
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唐大中元年(西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
唐鹹通四年(西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
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
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宋元兩代,普陀山佛教發展很快。宋幹德五年(西元967),趙匡遺內侍(太監)王貴來山進香,
並賜錦幡首開朝廷降香普陀之始。
元豐三年(西元1080),朝廷賜銀建寶陀觀音寺(即今前寺)。
當時,日韓等國來華經商、朝貢者,也開始幕名登山禮佛,普陀山漸有名氣。
紹興元年(西元1131年)寶陀觀音寺主持真歇禪師奏請朝廷允准,易律為禪,山上700多漁戶全部遷出,
普陀山遂成佛教淨土。
嘉定七年(西元1214),朝廷賜錢萬鑼修繕圓通殿,並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
與五臺山(文殊道場)、峨眉山(普賢道場)、九華山(地藏道場)合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
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
簡介
杭州的西湖景區是立體和全方位,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領略她的風姿,素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畫裡遊”的美稱。
1.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景區,是國務院首批公佈柳浪聞鶯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
西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雲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10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裡雲松、十裡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西湖新十景”等,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綢帶,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陰晴雨雪獨有風韻。
3.西湖之美,美在湖山與人文的自然相融:
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
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西湖四周,古跡遍佈,文物薈萃,60多處國家、省、市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紀念館)熠熠生輝,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遊覽勝地。
4.西湖之美,更美在人們對她的呵護及對其歷史文脈的傳承:
為使西湖這顆天堂明珠更加絢麗多姿、璀璨奪目,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
開始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重建、修復歷史文化景點150多個,環湖公園景點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
西湖“一湖兩塔三島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間,“東熱南旺西幽北雅中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向中外遊客展現了傳統與現代互動,堅守與開放相容的盛世西湖的動人容面。
地質成因
西湖古稱武林水、錢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為海灣,因江潮挾帶泥沙長期堆積,日積月累,
使海灣與大海隔絕,形成瀉湖,又經歷代不斷疏浚建設,最終成為半封閉之淺水風景湖泊。
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
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形成各湖區水質差異的特點。
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6.145平方公里。總容積0.124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235米。
人為因素:西湖從形成迄,也就是兩千年的歷史。然而在西湖兩千多年的歷史裡,有三個人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西元822年,年過半百的白居易來到美麗的杭州任刺史,官場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時,精神為之一振。到杭州的當天,
他就迫不及待地寫了《杭州刺史謝上表》,從此開始了偉大詩人與美麗山河的千古絕戀。
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績多不勝數,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築西湖湖堤。
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開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築建白堤。
2.蘇東坡。在杭期間,他賑災安民、治理河道。西元1090年,他親自為西湖請命,上書宋哲宗,
寫下歷史性的檔《乞開杭州西湖狀》,那著名的斷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便出於此。
這之後,一場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動開始了。從夏到秋,蘇東坡發動全城募捐,動用了20萬民工,
用淤泥葑草,便築就了今天的這道舉世聞名的——蘇堤。
蘇東坡在杭期間,築堤一條,吟詩千首,從這時起,才真正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風景勝地。
3.元朝賢太守楊孟瑛 動用民夫八千,歷時152天,拆毀田畝3481畝,恢復西湖舊觀。
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給鄉党先賢蘇東坡的蘇堤,將其填高了二丈,拓寬了五丈三尺,兩岸遍植楊柳,
蘇堤重新恢復了“六橋煙柳”的固有景色。
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築一堤,與蘇堤並駕齊驅,從棲霞嶺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
杭人感激郡守對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愛,遂呼之為“楊公堤”。
1.西湖文化名字由來:
杭州西湖的名稱,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
東入海,行八百三十裡”。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
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
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
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
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一詞,
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的千古絕唱後,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2.歷朝的景點變化: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
元人效仿宋代設:“元十景”。清初期添設:“清十八景”。 清乾隆年間命名了“西湖二十四景”,
又由2007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西湖新十景”。
傳統的西湖十景: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
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
2.曲苑風荷:
杭州美景之曲苑風荷曲苑風荷景色,以夏日觀荷為主題。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
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這裡以水面為主,
分佈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這裡泛舟夜湖,舟中賞月。
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是觀賞月色的品茗香茶的好地方。
4、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
“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
5、柳浪聞鶯:
在錢王祠一帶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
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
6、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裡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
後來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有詩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是一座占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7、雷峰夕照:
杭州美景之雷峰塔為南屏雷峰,位於淨慈寺前,山向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
山巔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8、雙峰插雲:
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
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占,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
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
9、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南屏山,綿延橫陳于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余米。
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後周顯得元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
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淨慈寺。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
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週邊是環形堤埂。
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明萬曆年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
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
沿內湖環植木芙蓉,複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千島湖
千島湖,位於浙江省淳安縣境內,
是1959年建造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
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
——新安江水力發電站而攔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
是國家一級水體。
千島湖景區總面積982平方公里,
其中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
因湖內擁有星羅棋佈的1078個島嶼而得名。
另外加拿大渥太華西南200多公里的金斯頓
也有名為千島湖的景區。
千島湖
千島湖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湖。
2009年,千島湖以1078個島嶼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
世界上最多島嶼的湖,創造了世界之最。目前,全世界有兩個千島湖,其中一個在加拿大,共有1800多個島嶼。
其中最小的只是一塊礁石,大的可以達到數平方英里。
加拿大千島湖裡對島的定義很特別,只要可以有2棵樹生長的露出水面的土地,就可以被稱之為島。
這與中國通常以面積為定義是不一樣的。
地理位置
千島湖是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它地處長江三角洲的腹地,是上海經濟區和我國東南一流風景旅遊城市杭州的“後花園”。
千島湖距杭州129公里,距黃山140公里,是鑲嵌在杭州——千島湖——黃山名城、名水、
名山這條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千島湖所在的淳安縣北接臨安縣、南接常山縣、西南與開化縣、衢州市為鄰,東南與桐廬和建德二縣市接壤,
西北與安徽省交界。
水文氣象:
千島湖天晴時能見度最高達12米,水質達到國家I類地面水標準,正常湖區高水位108米,庫容量為178.4億立方米,
相當於3184個西湖的容量。湖水水位落差很大,最深處達100米,平均深度34米。
千島湖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北緣,由於森林覆蓋率高,以及千島湖水面的調節作用,
故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分明,它的年平均氣溫為17℃,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小,
年平均降水量為1430mm,雨日為155天。
形態描述
千島湖湖形呈樹枝型,湖中大小島千餘個;庫壩高108m,壩長462m,流域面積10480km2,千島湖總庫容178.
4億立方米,南北長150km,寬10km.水面積達580km2,岸線長度1406km,幹島湖大壩前水深可達90m,
平均水深34m湖底質以黃色粘土為主;通過湖周25條大小溪流、河川彙集入湖,
其中以新安江為最大、最長,水量最豐富,還有武強渓、中洲、進賢溪、百羅畈等。